中國應該如何回應美國對華關稅?|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拜登政府再度對中國產品揮出關稅大棒。美國時間2024年5月14日,白宮網站發布了名為《拜登總統採取行動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做法的傷害》(President Biden Takes Action to Protect American Workers and Businesses from China's Unfair Trade Practices)的文件。文件稱,中國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方面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正在威脅着美國企業和工人。中國還以人為的低價出口產品充斥全球市場。為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抵消由此造成的危害,拜登總統今天指示他的貿易代表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從中國進口的18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以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

為便於客戶深入了解,安邦智庫(ANBOUND)研究人員摘譯了該文件的主要內容,具體關稅政策和打擊領域如下:

1、鋼鐵和鋁。根據301條款,某些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稅率將從0-7.5%增加到2024年的25%。文件稱,美國工人繼續面臨着來自中國鋼鐵和鋁市場產能過剩的不公平競爭。中國對其國內鋼鐵和鋁產業的政策和補貼意味着高質量、低排放的美國產品被人為壓低價格的中國高排放替代產品所削弱。今天的行動將保護美國鋼鐵和鋁行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

2、半導體。到2025年,半導體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到50%。中國在傳統半導體領域的政策導致了市場份額的不斷增長和產能的迅速擴張,這有可能導致市場驅動型企業的投資被擠出市場。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預計中國將佔據某些傳統半導體晶圓製造新產能的近一半。

5月14日,拜登公布新一輪的對華關稅。圖片為白宮公布的說明文件。(White House)

3、電動汽車(EV)。2024年,301條款下的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到100%。由於廣泛的補貼和非市場行為導致產能過剩的巨大風險,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量從2022年到2023年增長了70%——危及其他地方的生產性投資。對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將保護美國製造商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美國政府正在通過為電池製造和關鍵礦產品生產提供商業稅收抵免、為採用電動汽車提供消費者稅收抵免、制定智能標準、對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進行聯邦投資,以及為電動汽車和電池製造提供補助金等措施,激勵電動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

4、電池、電池組件和關鍵礦物。2024年,鋰離子電動汽車電池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2026年,鋰離子非電動汽車電池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電池零部件的關稅率將在2024年從7.5%提高到25%。天然石墨和永久磁鐵的關稅稅率將從零增加到2026年的25%。某些其他關鍵礦物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零增至25%。文件稱,中國目前仍控制着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某些環節80%以上的份額,尤其是關鍵礦物開採、加工和提煉等上游節點。關鍵礦物的開採和提煉能力集中在中國,使我們的供應鏈處於弱勢,我們的國家安全和清潔能源目標面臨風險。

5、太陽能電池。2024年,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到50%。關稅上調將防止中國政策驅動的產能過剩壓低價格,並抑制中國以外太陽能產能的發展。中國利用不公平的做法,在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的某些環節佔據了80%至90%的主導地位,並試圖維持現狀。中國的政策和非市場行為使全球市場充斥着人為製造的廉價太陽能組件和電池板,削弱了對中國以外太陽能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2月4日稱,如能再次當選總統,將再次對中國徵收關稅,稅率可能超過60%。圖為特朗普1月22日在新布爾罕什州拉科尼亞(Laconia)出席競選活動。(Reuters)

6、船岸起重機。2024年,船岸起重機的關稅稅率將從0%提高到25%。政府將繼續通過重建美國的工業能力,與可信賴的合作伙伴一起生產港口起重機。對船岸起重機徵收25%的關稅將有助於保護美國製造商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做法的影響,這種做法已導致市場過度集中。港口起重機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重要貨物能夠持續進出美國和在美國境內流動,政府正在採取行動降低可能擾亂美國供應鏈的風險。

7、醫療產品。2024年,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稅率將從0%提高到50%。對於某些個人防護設備(PPE),包括某些呼吸器和口罩,關稅稅率將從0-7.5%提高到2024年的25%。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從7.5%提高到2026年的25%。文件稱,現在,美國企業正竭力與低價傾銷到市場上的中國製造產品競爭,這些產品有時質量很差,可能會引起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安全擔憂。

文件最後稱,面對來自國外的反競爭和不公平做法,總統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保護美國工人和產業。

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要指出的是,美國政府發布的這份關稅「大棒」文件醖釀已久,此前美國財長耶倫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先後訪華發竹起「中國產能過剩」的指責,就是此次祭出關稅「大棒」的前兆。對於此次事件,我們認為國內可能需要重視如下方面:

第一,美國將在科技、產業等多個領域對中國發起長期的關稅戰和貿易摩擦。這是地緣政治博弈在經濟和產業領域的體現,今後美國對華關稅懲罰範圍還可能繼續擴大,形成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兩線博弈的格局。美國的類似打壓是其國家安全戰略的組成部分,將會長期嚴格實行。對此,中國方面不要抱任何幻想,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

5月14日,美國財長耶倫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琦等人出席拜登宣佈對華增加關稅的活動。(Reuters)

第二,中國將在如何回擊美國的關稅大棒,需要慎重考慮。我們認為,作為美國政策核心的「小院高牆」,正在不斷擴大為「大院高牆」,對中國貿易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會擴大。不過,中國是否要對美國的關稅政策進行對等回擊?這需要慎重考慮。安邦研究人員認為,美國揮出關稅大棒,秉持的是「逆全球化」邏輯;但對中國來說,開放合作最符合中國的利益,我們秉持的是「全球化」邏輯。中國應該用更大的開放來擊退美國的「小院高牆」。因此,中國並無必要追求「對等回擊」(這恰好中了美國的圈套!),而要以對中國最有利的方式來進行回應。

第三,中國對歐洲是否與美國協同要做好預判和準備。美國對中國提高關稅,可能會在歐洲引發是否跟進的考慮,不排除歐洲與美國進行某種政策協同。但是,安邦研究人員仍然認為,歐洲對此問題會比美國更加謹慎,因為在對華關係方面,歐洲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利益都與美國有很大不同。習近平主席剛剛訪問了歐洲三國,在此之前還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北京會晤。相信在對華關稅打擊上,歐洲會表現得更為謹慎。

第四,中國要化「危」為「機」,在關稅帶來的直接損失之外尋找更大收益。此次美國對中國產品加稅,也是「逆全球化」與「全球化」理念的一次激烈博弈。中國應該藉此機會,以與美國有差別的全球化理念與價值觀,以保持開放和促進自由貿易的行動,彰顯中國與美國的差別。「逆全球化」浪潮再洶湧,世界總需要互通有無、總需要彼此做生意、總需要有合作,國際貿易與投資是絕大多數國家、地區以及企業的現實需要,美國不可能一手遮天。你揮你的關稅大棒,我做我的國際生意!

最終分析結論:

美國對華關稅制裁是中美博弈的又一次激烈交鋒。但從目前國際形勢來看,我們並不認為中國像過去特朗普政府發起貿易戰時那樣被動。實際上,如何應對此次制裁,中國有不小的主動空間。中國需要基於自身利益,採取與美國差別化的策略,從全球視野來考慮如何應對,化危為機。

本文原載於2024年5月14日安邦智庫的每日經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