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風聲|公務員加薪「重燃」希望? 問責班子政治智慧大考驗?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薪酬趨勢調查報告初步結果昨日(16日)出爐,作為公務員隊伍今年加薪的重要指標之一,數據為不少公務員帶來「驚喜」,難怪多個主要公務團體已表態期望政府能跟足指標加薪。有政府中人稱,指標公布前,本抱有凍薪的心理準備,如今猶如「希望重燃」,認為現時的指標令政府、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很難一刀切決定全面凍薪,令不跟足指標調薪有望成新選項,笑言:「至少有得加(薪)吖」!

+1

昨日公布的薪酬趨勢調查初步結果,經扣減遞增薪點後,三個級別的公務員薪酬淨指標分別為高級公務員4.01%、中級公務員4.32%和低級公務員5.47%,首長級公務員屬高級公務員的組別。儘管數據尚待各公務員評議會與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下週三(22日)開會確認,方能作實,但由多個主要公務員工會已表態期望政府跟足指標加薪,足見工會已「收貨」。

作為今年公務員調薪參考指標之一的薪酬趨勢淨指標(公務員事務局文件)

如今反而是政府如何「接招」。有政府中人透露,連續兩年錄得逾千億赤字,今年預算案仍是約480億元赤字預算,且預計下個財政年度的政府經營帳目依然入不敷支,政府財政連續幾年不理想;加上疫後復常的香港經濟並未出現想像中的「爆發式」復甦,不時有商戶結業消息傳出,本來對今年的加薪不抱期望,甚至做好凍薪的心理準備。

凍薪、不跟足幅度加薪均有先例

不過,昨日公布的三個未經工會確認的淨指標介乎4.01%至5.47%,卻令人「喜出望外」,因著實較之前兩次凍薪時的指標高出一大截。2020年初因反修例風波和疫情爆發夾擊下,指標錄得輕微增長,高層1.68%、中層1.98%,低層1.15%,政府決定凍薪。2021年疫情持續,指標呈現負數,高層-2.04%、中層-0.54%,低層-0.68%,政府決定再次凍薪。

雖屬主觀願望,但政府中人認為如此「靚數」,預料很難說服職方工會接受全面凍薪。相反,若政府照單全收按指標加薪,恐怕在現時經濟環境下,會引發輿情對政府財政的憂慮,加上部分選委界議員在審議預算案時已公開要求政府削減開支,方法包括要公務員減薪,如政府要滿足各方需要,不完全跟足指標加薪相信有望成選項。

而不跟足指標加薪也早有先例,2022年的薪酬趨勢淨指標顯示,高層公務員加幅7.26%、中層4.55%,低層2.04%,高層加幅不單高於中低層,且跑贏「通脹」,遭炮轟超「離地」。結果,政府決定全體公務員劃一加薪2.5%。

至於今次的具體操作,會否全體公務員劃一某個加幅、具體下調幅度、會否不同職級有不同處理等,仍言之尚早。

楊何蓓茵稍後將陸續與公務員工會討論加薪事宜(楊何蓓茵Facebook)

因為,當各公務員評議會下周三(22日)確認指標數據後,管職雙方進行首階段商討,公務員事務局向行會建議加薪方案時,除考慮薪酬趨勢調查淨指標,要顧及政府財政狀況、公務員士氣、香港經濟狀況、生活費用的變動和職方對薪酬調整的要求。預計最快6月初政府向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提交建議,行會同意後,政府正式向職方提出本年度加薪方案,管職雙方再「討價還價」後,交行會終極拍板,期間商界的反應可能成為變數。

商界反應審慎

事實上,指標昨日公布後,有人力資源顧問認為數據數字偏高、不現實,憂慮對私人市場僱主帶來壓力外,但暫未見商界有太大反應。自由黨主席、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稱,薪酬趨勢調查反映去年私人機構狀況,市民在新聞可以看到不少行業去年很難招聘員工,企業或需要加薪留人。

邵指,近大半年經濟增長不如預期、部分行業生意一般,正想方設法開源節流,惟成本持續增加影響競爭力,總括而言近期營商環境挑戰大。他表示,有一定數量機構會視乎公務員加薪調整員工薪金,惟經濟復甦進度未如預期,加上政府亦應考慮財政赤字、未來經濟發展狀況等,望政府謹慎考慮公務員的加薪幅度。由此可見,商界的反應相對審慎。

除了公務員,問責官員也會按每年丙類消費物價指數調整薪酬,根據政府統計處截至今年3月數據,丙類消費物價指數過去十二個月錄得介乎1.5%至2.4%升幅。若果公務員不跟足指標加薪,作為最高決策層的問責團隊對自身利益又該如何自處?最終能否達至一個「皆大歡喜」的方案,實在考驗以特首李家超為首的管班子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