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急升挾爆空倉 三端倪證中央全方位救内房|鄭昆侖

撰文:鄭昆侖
出版:更新:

又過了一週,恒生指數由5月10日的18,964點水平上升至5月17日的19,554點。毫無疑問,坊間仍然充斥很多懷疑主義者(又或者是等待深度回調才敢買貨的投資者),但是大市仍然挾升。

總而言之,當你越覺得基本面因素很差越唔應該升,莊家(包括不斷在Bloomberg等媒體內放風的外資)就越容易「挾高嚟炒」。反正不少散戶以及基金大多數已經「投降」、沒有太多貨可以沽出,就算你唔滿意都「冇佢符」。幾個星期之前,某一名基金經理指出有生之年不會見到4萬點的恒生指數,亦暗示不要投資港股。

筆者並不知道恒生指數會否去到4萬點,亦沒有太大興趣知道。只不過,在4月23日中國財政部表示支持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很可能是中國版QE),就是推動恒生指數的一個關鍵因素。指數已由4月23日的16,829點,上升至最新的19,554點水平。

內地放水加上內房政策,挾空倉挾「死」好多沽空者?

除了內地放水因素以及上週不斷浮面的內房政策之外,挾空倉(Short Squeeze)也是升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坊間充斥懷疑主義者亦在暗示市場存在大量沽空的炒家,而他們的「投降」亦意味住市場出現新增的買盤。

就連Goldman Sachs近日發表報告指出,南韓一批數年前推出的國指ELS,不少於發行時設定以國企指數7,000點為合約訂明關鍵水平,與國企指數現價(6,934點)相差不遠。倘若指數升穿7,000點,發行商屆時將被迫補回其國指淡倉,Goldman Sachs估算,規模約22億美元的ELS會在5月至6月間到期。

買入這些ELS的南韓投資者類似於沽出Put Option收水(收取Premium)。ELS的發行商則是「看淡指數」的對家,類似於買入看淡的Put Option。如果大市回升,發行商的利潤會大規模縮水,因此有必要增加「好倉」以保住利潤。

中國當局比較上「給力」的托市措舉,振震信心。(中新社)

連央企內房企業也面臨銷售大瀉,因此當局的全方位式「救市大計」應是可信

在5月12日《免「港股通」股息稅傳聞利好氣氛救內房還望中央放水》的文章,筆者當時指出中國內地二手樓市場的購買力很影響中國內地一手樓的市況。情況是,債務負擔偏重的中產以及白領欠奉買貨能力,因此政府的介入亦尤其重要。另外,中央政府的大力出手再加上央行印錢(包括QE買債)去托樓市,應該是重中之重。

在過去一週,以內地官方正式確認的事情為準,有3件大事。第一,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表示,商品房庫存(即未能出售的一手樓)較多城市,地方政府可以按需要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類似於香港的公屋、居屋)。相關再貸款規模3,000億人民幣,期限為1年。這與筆者上週指出地方政府兼且中央政府的介入的觀點,大致上相同。

第二,中國財政部周五啟動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首筆400億元人民幣30年期特別國債,中標利率2.57厘,略低過市場預測平均值的2.58%。首先,中國財政部會不斷發債去托樓市、撐內需。一旦債息明顯向上,不排除央行會出手在公開市場內買價券(即中國版QE)。

第三,中國人民銀行取消全國首套房及二套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不低於20%下調至不低於15%,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不低於30%下調至不低於25%。

上述的樓市相關措施,可謂是自從2021年第2季恒大(3333)開始爆煲以來中國當局比較上「給力」的托市措舉。以賭枱的術語,今舖似乎終於有力「拋窒」對手。

另一方面,包括央企內房企業在內的今年首4個月售樓樓字也倒下來,亦有可能是中央出手的主因之一。在4月份,中國海外(0688)的售樓金額按年下跌36%,而首4個月的跌幅達31%。

那當然,市場看中的往往是行業展望。自從4月23日起計(亦即QE因素浮面當日),中國海外的股價由11.80港元上升至16.52 港元(+40%)、具廣東省政府背景的越秀地產 (0123)由3.87港元上升至 6.41港元 (+66%)、具深圳市政府背景的萬科 (2202)即由3.79港元上升至6.84港元 (+80%)。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善恆證券策略師

作者介紹:筆者 Albert (分析員的告白 / Albert Analyst)為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從事投資行業十多年,包括買方研究分析、獨立股評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資(投機)理念是尋找鮮為人知的宏觀以至行業趨勢,在人群未湧入前買入「優質資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