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治癒美國只屬理想 兩極撕扯將貫穿拜登全部任期

撰文:蕭予 泉野
出版:更新:

儘管在廣泛的意義上,拜登(Joe Biden)贏得了這場選舉,但一個問題是,他將如何面對龐大的、被特朗普動員起來的群體,這個群體痛恨精英和全球化,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放棄表達對拜登當選的不滿。眼下的局面意味着,即將接管白宮的拜登,無論是在對內還是對外,都難以展開充分行動。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拜登勝選的結果何利何弊?未來中美關係會有轉向的可能嗎?圍繞以上話題,《香港01》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此為第一篇。

01:從某種意義上看,特朗普(Donald Trump)即便輸掉了這次大選,但他執政四年留下的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特朗普主義」,還將對美國產生經久的影響。本次大選結果揭曉的過程非常膠着,特朗普也獲得了超過7,000萬的普選票,幾乎和拜登分庭抗禮,在這種情況下,拜登將如何「治癒」撕裂的美國?如何面對龐大的特朗普支持者?

時殷弘:今年的大選結果從普選票來看與2016年沒有根本區別,特朗普也只輸了600萬票。今年美國民眾的投票率很高,基本對半分,投拜登的人會認為,只有拜登才能夠拯救美國,而投特朗普的人也認為,只有特朗普才能繼續救美國。因此,美國社會最根本的撕裂並沒有改變。

背後的原因非常深刻,即使特朗普在法律意義上輸了選舉,但以特朗普為系統的政策提出者和施行者塑造的,我將其稱之為美國民粹主義運動,對於世界、美國自由主義精英身懷仇恨的運動,將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以同等力度持續下去。

2016年,特朗普的支持者以白人草根、弱勢群體為主,他們對於精英有着非常大的嫉恨,經過了四年,特朗普將這種嫉恨轉變成一個基本成系統的、聯動的內外政策體系,儘管其中還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3

美國社會最基本的撕裂仍然非常嚴重,拜登的民主黨政府,若要有最起碼的政治自信和道德自信,就不能不爭取較為顯著地治癒社會撕裂。因此,拜登政府未來的執政,必然要在不同問題上,綏靖和遷就特朗普的選民基礎。但另一方面,拜登能夠競選成功,且在未來順利執政,也要依賴民主黨激進派的認可和支持。

民主黨激進派對於全球治理、多邊主義、美國外交、尤其是對待盟國和中國的政策方面,與共和黨的民粹派並沒有太大區別。所以,拜登身後至少有兩大力量的制約,這兩大力量,總體來說,在對內政策方面彼此相反。

美國國會中,共和黨在參議院佔多數,與此同時,民主黨在眾議院的規模顯著縮小,再加上新冠大流疫,以及與此相關的嚴重經濟衰退,這意味着民主黨今後四年的對內任務幾乎無法實現化方為圓。

改變美國不平等現狀、縮小貧富差距是左翼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一直以來的追求,這些標籤讓他成為了美國民主黨激進派的代表。(Getty)

此外,從拜登以及拜登競選團隊的公開講話可以看出,2008年到如今12年間,民主黨的世界觀並沒有重大創新型調整。

拜登上台之後可能會局部糾錯,比如重新進行中美貿易協議的談判,逆轉中美較高層的外交脱鈎,在原則上參與全球治理。其他的可能性很小,在極具否定性的對華共同目標之下,中美會在越來越多領域發生嚴重衝突和對抗。

另外,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繼續脱鈎已經沒有懸念,高科技關係到美國的優勢能否保持的問題,甚至可以理解為美國的「命根子」,基本上圍堵中國,與中國脱鈎的趨勢只會加強。

01:在對外方面,共和黨正在利用僅剩的時間給民主黨製造問題,尤其給中美關係製造問題和障礙,蓬佩奧(Mike Pompeo)此前就公開表示,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相當於直接否定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除了台灣問題,共和黨還會在哪些方面給拜登帶領的民主黨製造問題和障礙?民主黨黨上台之後,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動作有可能改變嗎?

時殷弘:今年6月份以來,美國共和黨反覆宣吿,顛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共和黨的對華共同目標。在軍事陣線上,不斷加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推進構建印太十國聯盟,甚至是印太十國軍事同盟。與此同時,在香港、南海、新疆和西藏問題上,針對中國的人權現狀和宗教現狀的法律制裁還在繼續。另外還有更大程度的高科技脱鈎等也都在繼續或深化。

可以預料未來兩個月內,共和黨殘餘政府仍舊會繼續對華超鷹派方針,甚至會變本加厲。但另一方面,特朗普畢竟輸了,在未來兩個月內,他基本上只是一個國家看守者,共和黨當局高層,不是患過新冠肺炎,就是遭受了新冠的嚴重威脅,這也影響了他們展開行動,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

另外,要在兩個月內做出重大危機性行動,也就是軍事行動,時間顯然不夠。無論是通過法律程序、動員社會輿論,協調本黨本派,時間都不夠。特朗普當前的心理狀態很沮喪,基本不想做事。受以上條件制約,未來兩個月內,在中美關係方面,共和黨殘餘政府發動重大危機性事件的可能性明顯降低。

雖然共和黨政府還在強化美台互動,但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威脅要公開廢棄傳統的一個中國政策,在這個意義上,特朗普政府不斷加強對台灣的軍事、政治、外交支持還在切香腸的範圍內。但由於推進各項支持,包括對台軍售的步伐加快,可以說是切大片香腸。

美國多年的台灣問題政策還在繼續,也就是堅決反對並且阻擾台海任何一方未經挑釁改變現狀。所以,根據以上預估的原因,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仍然會繼續切香腸,甚至切大片香腸,但公開廢棄傳統一個中國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台灣問題的危險日益增進,但在台灣地區引爆中美大國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最大的制約是,中美都認知到,兩個大國的軍事衝突絕對不可取。問題在於,中美都不願意在台灣問題上對對方做出重大讓步,不過,日益加劇的軍事緊張,增加了事故性衝突的風險。

雙方都不想打仗,但不排除一些因素,使得事態有可能升級為軍事衝突。所以,既不能低估台灣問題的危險性,也不能高估其危險性。9月18日至19日,據報道有三架中國軍機飛過台海中線,外交部聲明從來沒有所謂的台海中線。這主要是針對美國對台灣的外交支持。

台灣問題,如果軍事衝突危險過大,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北京,都會採取一定的收縮,但由於相關緊要利益和立場不變,收縮也只會是暫時的,一定時候又會恢復高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