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團隊一如預期被爆黑材料 右翼攻擊是虛是實?

撰文:于冉
出版:更新:

當美國主流媒體集體認為,拜登提名的內閣成員意味着專業政治精英的回歸、內政和外交將回到理性之路時,右翼媒體挖出了這些內閣人選的污點,試圖吿訴美國人民,他們給國家安全帶來了「威脅」。

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在11月23日公布了第一批內閣和國安關鍵職位的候選人名單。這些成員都是清一色的熟面孔,彷彿讓人們一夜之間夢迴2016年,例如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先後任副總統國安顧問以及副國務卿,在新政府被提名為國務卿;前國務卿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沙利文(Jake Sullivan)被提名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前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被提名為總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

拜登任命的國家最高級官員基本來自於奧巴馬時代,他們都是專業領域的頂尖人才,在國安及外交政策領域有着豐富的經驗。這也預示着拜登政府將在政策上實現180度的大轉彎,拋棄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美國優先」政策重回更為傳統的治理方式,包括重返國際組織、重塑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對此,美國左翼媒體普遍認為本輪內閣人事任命意味着:「美國回來了」。

然而,美國右翼網站卻曝出了這些新提名內閣人選的「黑料」。據霍士新聞(Fox News)報道,沙利文在2017年12月向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承認,他曾在2016年吿訴記者,特朗普競選團隊可能「通俄」。而沙利文沒有提供實質性證據,只是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的選民數據庫被入侵後,推測是俄羅斯駭客做的,理由是特朗普的政治立場幾乎完全符合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願望清單。

此外,霍士還攻擊沙利文稱他曾發表支持中國崛起的言論。他在2017年代表澳洲獨立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發表演講時,曾表示支持著名外交政策專家哈里斯(Owen Harris)的觀點,該觀點稱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政策將會損害自身,而應該走中道。

沙利文被霍士批「賣美」,其實有點言過其實。沙利文只不過不是左翼強硬派,強調與中國在競爭中共存,反對特朗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單邊主義。

霍士新聞(Fox News)在24日也曝出了拜登的兒子亨特(Hunter Biden)早就與布林肯有勾連的消息,稱前者在擔任烏克蘭能源公司布里斯馬(Burisma)的董事期間,曾在2015年5月22日給布林肯發郵件,詢問是否能在27日見面。不巧,由於拜登的長子博(Beau Biden)去世,兩人沒能在約定時間見面,而是延後到了7月底。但是《華盛頓郵報》稱,兩人談到了博和拜登的家庭,但並未涉及到布里斯馬公司。

此外,霍士新聞還報道稱布林肯反對將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指定為外國恐怖組織,並在2015年與伊朗簽訂《伊朗核協議》。這與特朗普在2018年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等立場完全相反。

在伊朗政策方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也批評了拜登新提名的內閣團隊的立場。蓬佩奧在11月24日接受霍士電視台主持人拜爾(Bret Baier)的採訪時稱,拜登提名的內閣成員在奧巴馬時代扮演了「幕後主導」(led from behind)的角色,導致美國在伊朗身上「花了數百億美元」,最後的結果卻是幫助他們建造核武器。

新提名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托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在Twitter上表示,「美國的多邊主義和外交又回來了」。對此,蓬佩奧反駁道,特朗普政府已經建立了「能夠真正帶來實際結果的聯盟」。

其實,美國右翼對於沙利文「炮製」的特朗普「通俄門」以及布林肯參與到的亨特「通烏門」,都沒有切實的證據。對於兩者及格林菲爾德的其它批評,則更多的是來源於觀點不同。沙利文沒有采取對華強硬的態度,是由於其是一位「建制派」政客;布林肯反對認定伊斯蘭革命衛隊為恐怖組織,是因為該組織被認為是伊朗的政府武裝力量,若極力採取措施,會被這個組織利用他們的身份製造麻煩,因而引發更多的負面效果。是以,右翼媒體所謂的「黑料」,其實也並不能稱得上真正的「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