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插畫師Karen:手雕麻雀背後的那些事 以藝術詮釋麻雀

撰文:姚嘉敏
出版:更新:

「打麻雀」是不少人閒時的娛樂,雖然大家都懂得打麻雀,但又有否想過一隻小小的麻雀是如何製成?
在那個機械尚未取代人手的年代,每隻麻雀和圖案都是由師傅一刀一刀慢慢雕刻而成的。自小在父親麻雀廠房長大的插畫師Karen,親看目睹著麻雀廠的變遷,曾經光輝一時的手雕麻雀工藝始終敵不過科技的進步,令人嘆息。
現在的她,憑小時候的記憶,把昔日的情懷以插畫的方式重新展現。
攝影:高仲明

插畫師Karen。

手雕麻雀工藝

Karen的父親自50年代起在香港經營手雕麻雀廠,第一間廠房設在九龍城寨。傳統的手雕麻雀需要多重工序,首先要把訂來的膠分割,再以刀和砂紙磨去利邊,磨平的步驟最為費時、亦最為辛苦,之後用雕刻刀挑出不同的圖案並進行上色。廠房以家族模式經營,男士們負責切割、雕刻等較需要氣力的工作,女士們則負責上色的工序。上色看似簡單,但當中亦蘊含不少技巧和智慧。相信有「打開麻雀」的人都知道,麻雀有紅、藍、綠三色,當中以藍色最為濃稠、最難風乾,所以必須先上藍色、再上綠色、最後才到紅色。而製造色料的粉、以及色彩的調校都需要注意。待顏料完全乾透後,便可「剷」走表面上多餘的顏料,一隻「麻雀」便是這樣誕生。一家人就這樣分工合作,默默地造出一副又一副的手雕麻雀,以手藝在80、90年代創出了輝煌的成績。

創作媒介轉變

不過,科技日新月異,機器漸漸取締人手,不少傳統行業都逐漸式微,手雕麻雀也未能幸免,不少廠房逃不過關閉的命運。以往那種一家人共同努力、默默耕耘的場景亦不復見。長大後的Karen,基於對手雕麻雀的情懷以及對繪畫的喜愛,轉以藝術的方式重新演繹「麻雀」二字。喜愛繪畫的她將畫畫與麻雀結合的方式,既可滿足畫畫的興趣,又可以此為媒介,傳承手雕麻雀的工藝。

麻雀與繪畫

Karen自小喜愛繪畫,可惜一直沒有太多空餘時間去經營這興趣,到近年才開始正式成為一位插畫師並開設了社交帳號Karen Aruba Art。旅遊成為她創作的靈感,而其品牌Karen Aruba Art中的Aruba,是加勒比海中一個島嶼,因為其婆婆移民到該處,所以她小時候曾在那裡生活過一段時間,於是便以Aruba作為名稱的一部分。Karen擅長針筆素描,畫作以線條為主,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形狀並加上陰影。而這次的「藝遊四方城」系列,Karen貫徹其繪畫風景的風格,取材自香港各區的風景,配合麻雀中「東南西北」等設計,在麻雀上刻劃出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Karen又指「藝遊四方城」是以藝術的角度出發去重塑麻雀,繪畫的元素較重,並不是平日一般用作玩樂的麻雀。系列中的圖畫部分是以電子印刷而成,而中文字則是用手雕的方式製成,Karen希望透過「藝遊四方城」令更多人認識手雕麻雀以及背後的故事。

在手雕麻雀背後,除了是工藝的表現,還蘊含著Karen對麻雀的獨特情懷,以及與家人之間的連繫、廠房昔日的情景,這才是當中最難能可貴,令Karen最珍而重之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