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小店|後巷發現全港最細選物店 毫不起眼放滿本地設計小物

撰文:張榮熹
出版:更新:

香港近年處於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如何在大風大浪之間絕處逢生,甚至於裂縫裡滋潤出小花來綻放光芒,殊不容易,但今次「銅遊記」小店專題介紹的window and alley窗後巷,卻的確以這種處世姿態,於石屎森林中長出清新的小芽。

(攝影:黃寶瑩)

位處霎西街的小橫丁

這間特色小店座落在灣仔與銅鑼灣交間的霎西街,一直不是熱鬧購物地段,如非該區居民,就是乘坐過海巴士,從南洋酒店經鵝頸橋到時代廣場的人才會經過。不過自咖啡店Artista Perfetto進駐後,情況漸漸產生變化,最近這段短街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後巷中,出現了特色選物店「窗後巷」,夾雜在麗珊大廈和單剪理髮店之間,品味和裝潢皆有型,路人一眼便會發現它,卻未有與舊街道老街坊顯得格格不入,相反來得渾然天成。

舖頭與後巷相連。(攝影:黃寶瑩)
主打一眾本地設計師特色作品。(攝影:黃寶瑩)

window and alley開店只有一個月,由3位藝術文化工作者、學者策劃,其中一位主理人,從事設計行業的Terry接受《一物》專訪,自言霎西街一帶的獨特風韻,是吸引他們開鋪的地方。這裡有別與百德新街、羅素街等銅鑼灣購物地段,人流與商業味稀少,但與時代廣場也只是一橋(鵝頸橋)之隔,旺中帶靜的格局,反而有利各行各業與思想文化落地生根。

window and alley原來的模樣。(window and alley提供)

46呎空間裡開天闢地

香港寸金尺土,再細再奇形怪狀的舖頭,也總人找到經營之法,Terry也不例外:「傳統上一個46呎的蚊形舖位,巷仔舖或樓梯舖,香港人多會用來開鎖匙店、報攤或果汁店。我們這地方從前亦曾租予裝修工人來存放工具,或者賣花,甚至試過被設計師租來展示設計商品,各適其適。」

46呎的鋪位月租數千港元,是貴是平?(window and alley提供)

不過任香港人諗頭再萬化千變,要將一個46呎的長方形舖,打造成格調選物店,卻當真聞所未聞,window and alley今次都算是本土流行文化工業中第一人了,「由構思店舖的風格定位,再到自己畫圖則、出圖,然後找師傅裝修,前後經歷數月。店舖的設計理念,一直堅持以『收納』為主題,舖面積很細,貨品固然要精明收納,其實位處的窄巷也亦然,皆因每日都有很多人透過小巷進進出出,清潔工人推着手推車到巷尾收集垃圾,也是必經之地。」

決定將鋪面整幅玻璃外牆全面拆卸。(window and alley提供)

Terry表示舖面太細了,他們自己與客人都不能全部坐在店內,「若於舖外聚腳,如果繼續沿用原來傳統左右推拉玻璃門結構的話,勢必阻礙行人進出,這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再三考慮下,決定將整幅玻璃外牆全面拆卸,改裝成上下提拉玻璃窗形式示人。閉店時是一幅外牆,營業之時卻瞬即變木製玻璃窗。」

店舖裝潢甚有日式小店氛圍,木材構成的空間,於這個窄狹後巷中,能夠給予人恬靜的感覺。(攝影:黃寶瑩)
關門使是外牆,營業之時卻瞬即變木製玻璃窗。(攝影:黃寶瑩)
+1

透過如斯活靈變通設計,將原本隔絕的牆昇格成開放空間,底端基座位置變為木枱,訪客、朋友便能夠安坐於此,與店內的人談天說地,後巷被佔據的空間,也大大減少,置身其中,有如身處東京的橫丁酒吧一樣,「我們的確備有少量酒水,也歡迎朋友來歇腳,如果將來再能夠售賣串燒小食,的確甚妙!」Terry打趣地說。

雖然位處窄港,但window and alley窗後巷卻意想不到的「食風」,不時有陣陣涼風入,因此即使坐在開放式的舖頭,夏天也不覺炎熱。(攝影:黃寶瑩)
窄巷不時有清潔工進工。(攝影:黃寶瑩)

從小店細味香港人溫情的鄰理關係

Terry指對外區人而言,這裡或許是很尋常的街坊老區,但認真涉足後,便會發現並非如此。「例如轉角街口的YIUYAO,是很受本地Hip Hop音樂圈推崇的Cafe,曾經舉辦過一個音樂活動,吸引逾二百人前來參加,變成一個文化集中地。而跟我們店同一條街的Artista Perfetto,則是幾個有心有力的香港人,在台北經營咖啡廳引起迴響後,特意回流香港經營,以拉花技巧聞名。結合隱身橫街窄巷的Graffiti,滿佈文藝氛圍。」

街坊途經窗後巷,總會被它獨特的氛圍所吸引。(攝影:黃寶瑩)

「但更重要是,好些新加入的文藝單位或藝術品,並沒有喧賓奪主,把原本就在這裡落地生根的傳統商戶逼走,或者滋擾到街坊,而是以互相融合的方式,守望相助。」例如附近商戶知道window and alley舖面細小沒有洗手間,將他們自己舖的洗手間的鎖匙給予Terry他們,很有人情味。又採訪當天記者的口罩不小心掉了,彷徨之際,Terry便請纓向相熟佛教用品店討口罩,對方亦樂意幫忙。

就算window and alley是新加入份子,亦希望為小區出一份力,「在窗後巷開張前,小巷一直是街坊或打工仔抽煙『呼吸』之地,不想因為我們的到來,而改變其生活習慣,反而更想和他們熟絡,因此便買了一些竹織坐墊,方便抽煙者坐在後樓梯歇息時使用。」

一個社區的新舊元素之間如何融合,而非對立,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實在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議題。(window and alley提供)
(攝影:黃寶瑩)
Phoebe Richardson創作骨瓷的杯子。(攝影:黃寶瑩)

精美小物一籮籮

作為選物店,貨品的精辟度十分要緊,透過三位主理人的江湖地位,window and alley邀請了本地很多出色創作人,將作品寄賣店中,產品類別多姿多彩。藝術陶器方面,生活在香港的英國藝術家Phoebe Richardson創作的杯子套裝十分特別,以造工更講究的骨瓷製成,並在杯面繪畫不同圖案,四杯合而為一,即合體為骷髏骨圖像,甚有Alexander McQueen風格。

篆刻家Kelvin Ma打造的解構玻璃樽同樣有趣,精準地將玻璃樽切割分解並打磨,將脆弱的玻璃邊緣磨成順滑不鎅手狀態,本就很考工夫,設計師更別出心裁將每塊玻璃組件賦予新作用,例如水杯,或放雪茄、放蛋黃的裝置,為居家生活添新意。

藍染古布製作出來的招財貓。(攝影:黃寶瑩)
利用舊窗簾布設計出Fake Print布花樽。(攝影:黃寶瑩)

近年舊物再造風潮席捲全球,window and alley也引入不少佳作。本地時裝設計師林偉強以Vintage Remade馳名,最近收集一系列藍染古布,製作成拼布招財貓,化成優美的新舊結合。至於Terry也見獵心喜,利用舊窗簾布設計出Fake Print布花樽,媲美日牌之匠心獨運。

漫畫繪製的食譜。(攝影:黃寶瑩)

如果鍾愛紙本類單品,GOODNIGHT、MANTHA、ourself 我哋、ONION PETERMAN等創意單位的作品同樣很具收藏價值,有些惡搞時裝品牌,推出小學生習作本諷刺消費主義,有些則主攻饕客市場,推出民間小菜食譜,並隨書附送乾貨小食材一顆,童心未泯。

Terry直言所有寄賣的作品,window and alley都想讓製作的設計師、藝術家賺得最多,「舉例說他們將產品定價$100,本店便會加上30%定價$130,賣出後那$100會全數歸他們所有,餘下的$30才是我們自己賺取。」

惡搞時裝品牌,推出小學生習作本。(攝影:黃寶瑩)
(攝影:黃寶瑩)

從生意角度,上述的分成方式當然會令窗後巷利潤減少,但單純一買一賣的商業運作,並非他們經營這地方的本意,始終三人本身各有事業,開辦窗後巷,縱然不希望虧本,但至少經營壓力相對地少,與其將之視作生財工具,Terry他們更想它成為一個文化、思想交流的地方:「希望每一位到訪的客人,能夠細心欣賞單品之餘,亦能彼此談風說月,分享自己的故事,而非一來到急不及待打卡Post上Instagram。」

INFO
window and alley 窗後巷
地址:銅鑼灣霎西街3A巷仔
營業時間:星期四至日 12nn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