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膠.三】香港源頭減廢龜速前行 重責要靠大嘥鬼?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眼闊肚窄、大嘥鬼~」食唔晒,咪大嘥,你同我都識,大嘥鬼其實是環保署2013年展開的運動的宣傳代表,由於形象入屋,近年開始「兼任」回收大使,變成環境局的全方位吉祥物,推出MV宣傳「三紙兩膠」政策。不過宣傳雖好,還需實質政策扶持,港府自2000年引入「三色回收桶」,香港人18年來進行自願回收,惟成效不彰,我們經常使用到的PET塑膠樽,回收率更屢創新低,至2016年更跌至只剩5.8%。

綠在區區全港目前只有五區投入服務,雖有大嘥鬼宣傳,但遠遠未做到「區區」的效果。(大嘥鬼fb)

注:「三紙」是指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市民可投入藍色回收桶,其他「低端」廢紙例如紙杯紙碟、紙包飲品盒、抹手紙、收據或過底紙、沾濕或玷污的紙,通通不能回收。而「兩膠」則是1、2 號塑膠,即是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的膠樽,在分拆開招紙及樽蓋後,可投入啡色回收桶,其餘的塑膠廢料包括即棄食物容器、餐具、膠袋及發泡膠都不能投入啡色桶處理。年宵等大型活動,往往產生大量廢物。

按樽制有得諗 不過要等

針對減少塑膠廢物而言,環保署在去年底表示正對「膠樽生產者責任制」進行研究,不排除仿效歐洲多國推行的「按樽制」,環保署回覆《香港01》的查詢,表示於去年10月經公開招標程序委聘顧問,研究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可行性,主要包括飲品及個人護理產品的膠樽,預計在18個月內完成整項研究。不過在硬政策層面,最實質針對塑膠的便只有,在各部門轄下場地設置的自動售賣機陸續停售一公升或以下的塑膠樽裝水。

大嘥鬼出post教市民潔淨回收。(大嘥鬼fb)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自內地實施「廿四味」禁令(禁止24類固體廢物入口),香港的塑膠回收已面臨崩潰,現在談回收已遠遠不能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所以應先做源頭減廢。她希望政府可盡快推行「膠樽生產者責任制」,包括效法外國的按樽制度,一方面給予誘因增加回收,二來可以改善回收的質素,畢竟只靠推動社會責任或企業良心去減廢,企業是可以不痛不癢。

大嘥鬼同阿德教大家自備餐具,去年宵開餐,不知大家有否跟隨呢?(大嘥鬼fb)

針對即棄塑膠餐具及飲管,目前未見政府有意立法禁止,環保署僅回覆表示,會繼續檢視不同減廢政策的成效。陳可淳認為,香港可以參考台灣的減塑方案(詳看前一篇文章),分階段禁派塑膠餐具及飲管。「台灣做得幾全面,不是一刀切的,而是有時間表的逐步禁止『派膠』,希望香港可以急起直追。」

維園年宵 棄逾百萬件膠餐具

香港是國際之都,每次舉行大型盛事都會產生大量垃圾。環保署去年底出台的《大型活動減廢指南》,協助主辦單位減廢及推動乾淨回收,包括年宵花市等大型城市活動。可是,以不懲罰、不設目標的方式,「誘導」活動主辦單位推動環保,是否流於空談?陳可淳認為,指南的實質效果成疑,綠色和平在今年2月到維園年宵的熟食檔區進行統計,發現平均每一分鐘就派發出215件即棄塑膠餐具,推算今年維園年宵的總棄置量更超過100萬件。

今年的廟會盤菜宴,停用一切即棄餐具,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帶埋阿鬼撐場。(大嘥鬼fb)

不過陳可淳讚揚,今年3月由政府主辧的大角咀「廟會」年度盆菜宴,環保署亦有親自「落水」參與,停用一切即棄餐具,「不派(樽裝)水,連義工的飯盒也是使用可重用的飯盒,希望環保署以後可以多『落水』推行環保政策。」

香港政府在公眾教育及宣傳等「軟政策」上,的確有所作為,例如環保署自2009年開始在中小學校推行環保午膳,鼓勵學校協助學生自備及使用可重用的餐具和器皿,培育學生源頭減廢的習慣;另外,又設「香港環境卓越大獎」嘉許在源頭減廢方面表現卓越的食肆。大嘥鬼夠討好,「呃like」之餘,要香港人自發回收、主動「走塑」,也許需要更多硬政策配合。

大嘥鬼獲網民盛讚為香港政府的「最強公關」,故希望它能令市民變得更環保。

上文節錄自第10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3日)《煩 膠》。

《煩膠》系列文章: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4月3日(星期二)出版的第10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