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人糞含微塑膠 人體吸入最嚴重或引致生育問題

撰文:盧煒晉
出版:更新:

歐洲科學家近日研究指出,塑膠包裝食物及樽裝水含有可被人體吸入的微膠粒,更發現微膠粒可進入人體血管和淋巴系統,危害人體健康。專家建議人類應大量減小使用塑膠包裝食物和飲品,以防止情況進一步惡化。

雖然早前已經有研究顯示,歐洲人平均每年進食海鮮和包裝食品時,可能已攝取高達1.1萬片塑膠。奧地利環保署最近與維也納醫科大學合作,向來自日本、波蘭、芬蘭、意大利、荷蘭、俄羅斯、英國、奧地利等8名受訪者採集糞便樣本。他們在提供樣本前一周,被安排進食塑膠包裝食物及喝樽裝水。結果發現全部糞便樣本含有微膠粒。

研究人員發現樣本中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與聚丙烯(Polypropylene)最為常見。前者普遍用作膠水樽生產;後者則被應用於家居電器和汽車生產。而83%的自來水、德國啤酒和雨水都含有塑膠成分,可見微膠粒已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細節,令人防不勝防。

微膠粒可引致生育問題:專家以晡乳類動物為例,指出吸入塑膠令鯨魚的生育能力受損,所以專家假設塑膠微粒亦有機會影響人類生育能力。(VCG)

微膠粒無孔不入 對人體健康潛在影響大

專家以哺乳類動物為例,指出鯨魚吸入塑膠後的生育能力受損,所以專家假設微膠粒亦有機會影響人類生育能力。同樣,專家擔心塑膠微粒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引發炎症。微粒亦有可能把毒素,例如水銀,殺蟲劑帶至人體內。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員賴特(Dr. Stephanie Wright)認為,很多膠粒來自不同的污染源頭,令人防不勝防。環保團體「塑膠地球」(A Plastic Planet)創辦人薩瑟蘭(Sian Sutherland)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小使用塑膠製品和進食包裝食品。

(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