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遊客追捧以色列聖地旅遊 不知已涉間接協助壓迫巴人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復活節一連四日的假期周五(19日)開始,不少人也會趁長假期到外地旅遊。對部分信徒而言,在聖周(Holy Week)親臨以色列耶路撒冷(Jerusalem)紀念耶穌在二千年前受難和復活,更是難能可貴的體驗。
基督徒從世界各地湧至聖城朝聖,重溫當年耶穌進城、被出賣、受審、釘十字架直到復活的片段,亦帶旺以色列旅遊業。只是以色列政府重金投資旅遊業,卻同時為不穩的以巴關係帶來暗湧。

以色列聖地旅遊:棕枝主日(Palm Sunday)當日民眾手持棕櫚樹枝,紀念耶穌當年騎驢入耶路撒冷,標誌聖周的開始。(美聯社)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騎驢入耶路撒冷,民眾手持棕櫚樹枝歡迎。耶穌與十二門徒吃過逾越節最後的晚餐後,前往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禱告,其後遭門徒猶大出賣,被羅馬士兵捉拿,在彼拉多面前受審,最終被判釘十字架。耶穌在各各他(Calvary)被釘死後三日復活。

對信徒來說,復活節的意義比任何宗教節期來得重要,原因是耶穌的復活標誌成就救恩,也是教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色列聖地旅遊:近年以色列旅遊業發展蓬勃,2018年錄得逾400萬旅客。圖為位於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法新社)

經濟崛起帶旺旅客流動

近年以色列旅遊業發展蓬勃,過去十年旅客數目已增長近一倍,2018年甚至錄得逾400萬旅客。旅遊部門估計,有7.5萬名基督徒旅客前往以色列參與聖周(即由棕枝主日起至復活節的一周)的紀念活動。

大部分基督徒旅客來自美國或歐洲,但隨國家經濟增長,愈來愈多來自印尼、巴西和中國的旅客前往以色列,想置身《舊約》中記載的場景。旅遊部門指,在2009年至2017年,前往以色列中國旅客增長16倍,相信大部分為基督徒。

以色列聖地旅遊:信徒前往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祈禱。據指耶穌被釘十字架後,遺體於此地埋葬。(美聯社)

遊客重踏耶穌足跡 背十架走苦路 

拿撒勒(Nazareth,耶穌故鄉)、伯利恆(Bethlehem,耶穌出生地)、約旦河(Jordan River,耶穌受施洗之地)和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耶穌講道施神蹟之地)固然是熱門朝聖地,但仍無法與耶路撒冷的地位相比。

走進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眼前的是如同電影《受難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的場景。棕枝主日當日,旅客可以從橄欖山(Mount of Olives)沿小徑前往耶路撒冷舊城,從城內遠眺客西馬尼園。

旅客亦可親身體驗耶穌背起十字架走苦路(Way of the Cross,Via Dolorosa)的情景,由安多尼亞堡(Antonia Fortress)走到各各他,全長2000英呎。想應節的話,可以選擇在受難節(Good Friday)當日走苦路,否則全年逢周五均可體驗。

以色列聖地旅遊:復活節前夕,以色列以外亦有信徒重演耶穌在各各他被釘十字架的情景。(路透社)

旅客一不小心成以巴衝突助燃劑

耶路撒冷以外,西岸定居點亦是以色列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的重點地段,但此舉卻為不穩的以巴關係帶來暗湧。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西岸,巴勒斯坦人喪失夢想中用於建國的領土,寫下以巴衝突的前奏。根據國際法,以色列目前仍非法佔領西岸。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最近發表報告指,四大旅遊網站包括Airbnb、TripAdvisor、Expedia和Booking.com列出數百客房和景點,均是位於巴勒斯坦領土的以色列定居點。而建造著名景點大衛城國家公園(City of David National Park)的背後代價,卻是令1500名位於錫勒萬(Silwan)的巴勒斯坦居民面臨被趕絕。

旅客到西岸留宿,騎駱駝,在沙漠中的貝都因(Bedouin)帳篷內吃傳統美食,又或者單純到大衛城國家公園一遊,無形中也是在助長以色列壓迫其他民族。

節日之所以要紀念,是要反思歷史和傳統遺留予世人的價值和意義。在歡度佳節和享受旅遊的同時,作為旅客,也要盡可能避免為當地人帶來傷害。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