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大火】全球一成物種家園被毁 專家剖析恢復雨林兩大關鍵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大火持續肆虐,燒毀了逾40萬公頃林地,惟至今依然未有平息跡象。社會各界對是次大火所造成的影響十分關注,《香港01》為此訪問了專研熱帶氣候變化影響和生物多樣性的列斯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地理系教授Oliver Phillips,了解大火對亞馬遜生態和氣候影響,雨林可如何恢復。

記者今年初夏訪問過Oliver Phillips當時,他對於一月上任的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打算大舉開採亞馬遜已言明憂慮。怎料,幾個月後便發生這場滔天火災。

他說:「對於氣候來說,這當然不是個好消息。大火會在今年向大氣層排放出超過一億噸碳,大概是至少過去幾年來平均水平的兩倍。」他指出每當有森林消失,地球就會失去部份從空氣中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能力。加上大火還在燃燒化石燃料,助長氣候變化。

對於外界擔心大火造成的生態災難,他卻較樂觀的說:「在這些火災之後,森林還是可以恢復。」他指出,今天我們已有一些積極和實際的舉措,例如透過巴西的混合物種muvuca,這是一種種植不同物種的種子的混合物;除種子外,它還可以包括草本植物、灌木、藤蔓和樹木。這種技術至今已被採用十多年,過去的經驗證明能有效適用於森林的恢復。

大火至今不單燒燬大片雨林,還破壞無數物種的棲息地。(Getty Images)

重建雨林生態 需時一百年

不過,Oliver Phillips亦強調,現在面臨的挑戰規模十分巨大,恢復的工作也不僅需要金錢和努力,還需要兩大要素。他解釋:「首先,就是來自成千上萬本土樹種的充足種子,因為若只種植少量物種永遠無法恢復雨林。其次是,人們必須有把握做到一個『無火的未來』(fire-free future),令他們的工作不會白費,因為雨林樹種沒有任何耐火性。」

雖說恢復雨林的是可行的,但Oliver Phillips坦言整個雨林恢復的工作將會是個漫長的過程,他指出:「重建熱帶雨林生態一般需時100年,才能達到原本碳儲藏量的九成。而且還將不會擁有過去所有的原生物種。」但他表示,首數年的進度會是迅速的。在20至30年內,一半的原生物量和碳會得以恢復,即使是這些*次生林對於為當地以至全球氣候降溫也是非常有價值。

深度閱讀:【保衛亞馬遜】破壞雨林後果嚴重 釋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

次生林: secondary forest,指原始穩定的森林植被遭到山火等破壞後,經過若干年後再度自然復育而成的新的森林植被和生態系統。

Oliver Philips 強調,雨林的恢復是可能的,儘管可能需時一個世紀。(Getty Images)

未能發聲的「災民」…

當外界還在關注大火的情況、何時能撲滅,甚或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出位言論之際,大火正持續燒燬雨林中無數動物的家園,對亞馬遜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構成嚴重威脅,並為已經瀕臨滅絕邊緣的物種帶來壓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副總裁Roberto Troya表示,亞馬遜森林擁有地球十份一已知物種,包括至少四萬種植物和超過400種哺乳類、300種爬蟲類、400種兩棲動物和3000種淡水魚。

此外,我們經已知道,亞馬遜原生動物不像某些頻繁發生大火的地區的動物般懂得應對火災。曾於哥倫比亞亞馬遜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生態學家Mazeika Sullivan指出,大火可能對已經瀕臨滅絕的物種帶來壓力,如白頰蜘蛛猴和金須檉柳猴。

+1

亞馬遜保育團隊的生物學家Germán Mejía表示,由於空心樹木燃燒,巢穴中棲息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已經無處可去。他補充,用作為食物來源的果樹死亡,也將導致鳥類、靈長類動物和其他以此為食的動物的數量減少。他直言並非所有動物能夠逃避大火:「將會有大量生物無法擺脫傷害,或被捲入煙霧和火焰之中。」

逃脫與否取決於每個物種的獨特特徵,那些移動性較強的動物,在短期內「較易保命」,比如大型貓科動物、水豚和猛禽。但從長遠來看,牠們也必將遭到因食物鏈中的物種分散或消亡而受到影響。

受破壞的雨林可能需要一個世紀來恢復。(路透社)

另一方面,大火對魚類也有影響。當地大多數魚類都有專門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大火會對水的化學性質和水溫構成嚴重的影響。兩棲動物也特別容易受到影響,因為牠們不能迅速移動,加上皮膚具滲透性,對環境的毒素和水的變化特別敏感。

巴西生態學家William Magnusson警告,這種變化可能會長期產生連鎖反應,並最終改變我們在熱帶雨林中看到的動物種類:「這些火災將對更廣泛的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

我們必須更有效地審查來自巴西的產品,包括我們用的紙張、食品和木材,到底是否來自巴西、印尼或其他大規模伐林的地區。我們應致力透過消費來反映保護雨林的願望。
公共政策學者Krystian Seibert
Oliver Phillips指出每當有森林消失,地球就會失去部份從空氣中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能力。(受訪者提供)

人類肉類需求惹的禍?

對於今次大火,Oliver Phillips本人並不感到驚訝,他認為大火的主要成因就是我們對牛肉、動物蛋白質的所有需求,他解釋:「一個龐大的全球市場現正擠滿來自亞馬遜的乳牛、豬隻、雞隻和大豆,我們全部人都有份點燃這場亞馬遜森林大火。作為消費者,我們都需要更加有意識,並幫助產生積極的改變。」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巴西牛肉產業的增長部分主要得益於香港和中國兩地的強勁需求,兩者合共佔巴西去年牛肉總出口量的四成三。其實,作為消費者,若減少購買和使用由亞馬遜生產的肉類、咖啡、紙張、木材等,將為這一有「地球之肺」之稱的熱帶雨林提供急需要的喘息機會,也有利舒緩全球暖化問題。

全球對來自亞馬遜的牛肉等產品的龐大需求,或許正是這場大火的助燃劑。(Getty Images)

澳洲斯文本科技大學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公共政策學者Krystian Seibert指出:「我們必須更有效地審查來自巴西的產品,包括我們用的紙張、食品和木材,到底是否來自巴西、印尼或其他大規模伐林的地區。我們應致力透過消費來反映保護雨林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