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債券」事件不乏先例 英國仍為18世紀找數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早前,《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披露特朗普政府曾會見了部份在美清朝債券持有人及代表,並曾研究要求中國政府償還清朝債券的可行性。持有人代表聲稱因應通脹等因素,中國應支付逾1萬億美元,並建議當局以此作為中美貿易戰的籌碼。不過連美國財政部也認為建議並不可行,中共建國後亦從未承認這項債務。

其實,類似的還前朝債務的情況在歷史上不乏例子。2014年,英國政府宣佈贖回所有一戰時期的債務,這筆包括時任財政大臣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於1927年, 為一戰中國家戰爭債券再融資所產生的「4%綜合貸款」。由於經過長年的政府再融資和合併,這筆債務還包括了拿破崙戰爭的借款、1847年大饑荒期間協助愛爾蘭的貸款,以至18世紀「南海泡沫事件」時所發行的債券。

南海泡沫事件發生於1720年的大不列顛王國,起因源於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該公司於171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創立,表面上專營英國與南美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是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

當年南海公司位於倫敦的總部。(Getty Images)

當時,該公司透過誇大業務前景、進行舞弊,甚至賄賂政府的方式而獲外界追捧,一度令股價翻幾翻。後來隨着其他公司爭相加入圖分一杯羹,英國國會決定通過法例來規管這些不法公司,致使南海公司股價急挫,令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當中包括著名物理學家牛頓(Isaac Newton),虧本二萬英鎊。

同年底,國會對南海泡沫事件展開調查,包括成立秘密委員會專責調查。翌年初,秘密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報告指南海公司進行非常嚴重的詐騙、貪污和偽造賬目,此外部份董事又與官員私通及透過不法投機活動而賺取巨額利潤。最終,國會透過充公該公司董事的財產等方式,來解決由此衍生的債務問題。1853年,南海公司所剩餘的股票部份獲贖回或變換成國債,南海公司亦正式成為歷史。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也是當年南海泡沫的受害者之一。(Getty Images)

經過接近三個世紀時間,這筆約數百萬英鎊的舊債,大多已被通貨膨脹所侵蝕。當時的部分債務,被合併到19世紀中期發行的債券,直至2014年,英國政府還在為這筆前債努力償還,承擔責任。時任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 (George Osborne) 當時表示,仍有超過11,000名債券持有人在收取此三百年債券的利息。

兩年前俄羅斯才還清蘇聯債

同樣為前朝償還債務的例子還有俄羅斯,2017年,即在蘇聯倒台四份一世紀後,俄羅斯終於還清前朝遺留下來的外債,向波黑共和國(Bosnia and Herzegovina)償還這筆金額約1.25億美元的債務。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Sergei Storchak表示:「這是個歷史性的事件,這筆款項完成了前蘇聯外部公共債務的處理。」

Sergei Storchak認為按時還清前朝債,是確保國家信譽的事情。(Getty Images)

同年2月,莫斯科當局才向馬其頓(即今北馬其頓)支付約6000萬美元債務。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承擔了約700億美元總額的外債。這筆債務大多發生在1985年至1991年間艱難的改革時期,蘇聯無論在政治和經濟體制上的改革都面臨失敗,在此期間國家經濟基本上是在不斷收縮。這筆外債因而成為俄羅斯一個沉痛的負擔,引發災難性經濟問題,最終導致1998年的債務違約。

另外,德國也是前朝債務的苦主,1919年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標誌着德國政府背負的天文賠償債務剛剛開始。作為和平協議中「戰爭罪責條款」的一部分,德意志帝國應對衝突負責,以 1320億金幣賠償盟軍(相當於今天的4,000多億美元)。德國人為此被迫印鈔來付款,但後來仍拖欠了數次。後因希特勒的崛起再度拖欠。直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西德政府才同意繼續履行二戰前的債券義務,經過91年時間,德國終於在2010年償還最後一筆9,400萬美元的分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