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走塑.下】膠袋革命來臨 走在世界環保尖端的非洲大軍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盧旺達實施「膠袋封殺令」已有十多年。多年來不少非洲國家加入「走塑」行列,形成龐大的「禁膠」風潮...對比下來,更加顯得社會及經濟發展更先進的歐美、亞洲國家,在減少塑膠廢物這方面,似乎做得不夠多了。

多國加入 膠袋革命聲勢浩大

「非洲膠袋革命」之所以出現,主要是這十多年來,有多個非洲國家紛紛跟隨盧旺達,實施不同程度的禁制或限制令,而且比起很多歐美先進國家還要投入。客觀而言,姑勿論其副作用,非洲膠袋禁令對全球環境保護無疑帶來了正面作用。

閱讀【非洲走塑.上集】了解盧旺達的膠袋禁制令

東非的坦桑尼亞是加入「走塑大軍」的最新一員,成為第34個發出膠袋禁令的非洲國家。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由今年6月1日起,任何人如違規製造或從外國進口膠袋,最高可被判入獄兩年。若攜帶或使用膠袋,最高會被判處相當87美元的罰款和監禁七天。

與已實行膠袋禁令超過十年的盧旺達相似,坦桑尼亞同樣全面禁止國內製造、入口、派發及使用膠袋。國外遊客抵達坦桑尼亞的機場後,若行李內藏有膠袋,同樣不准入境。旅客要入境,便先要把膠袋乖乖奉上。

坦桑尼亞在今年6月起跟隨其他非洲國家禁用膠袋。(Getty Images)

坦桑尼亞政府事前不是毫無先兆便推出膠袋禁令。早在2016年中,當地政府已經呼籲膠袋生產商盡快把生產線轉為生產其他產品,並預告將會在2017年正式全面禁用膠袋,又指明當禁令實施之後,違規生產廠商會被勒令馬上停產關閉,而生產禁令到了今年中才真正落實。

「走塑大軍」的成員還有東非工業大國肯尼亞。2017年8月,肯尼亞祭出了膠袋禁令,全國禁止製造、販賣及使用膠袋,違法者最高可被罰款40,000美元及監禁四年。根據聯合國估算,禁令實施之前,肯尼亞人平均每年用上一億個膠袋。當地製造業工會估計,膠袋禁令導致約六萬個工作崗位流失,176間從事相關產品製造的工廠被迫關閉。

走塑動力 牛羊誤吞膠袋致死

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何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相對上較缺乏環保政策的非洲國家,在消滅膠袋上會如此積極?為何非洲國家實施膠袋禁令的比例,比起歐洲、亞洲等其他相對發達地區還要高?

近年南非已逐步遞增膠袋稅,但民眾使用膠袋的數量仍持續增加。圖為約翰內斯堡的河邊,堆疊了大量膠袋及廢棄物。(Getty Images)

膠袋之所以成為非洲國家的頭號消滅對象,其實關乎到現實環境的考量。《經濟學人》曾刊文分析,膠袋禁令之所以廣受非洲國家政府採納,是因為當地的廢物收集及循環再造率偏低,令到塑膠廢物問題更加顯而易見,迫使政府不能漠視不理。

財政資源較匱乏的非洲國家,不能像其他先進國家般將膠袋廢物出口處理,而且政府幾乎難以撥動可觀的公帑比例處理垃圾。正因為可撥動的財政資源不夠,當地政府要在動用最少資源的情況下,做到源頭減廢或降低堆填區的垃圾處理量。數量較多、危害較大、分解速度較慢的膠袋或其他塑膠類包裝產品,便成為非洲國家的頭號打擊對象。因此,各個非洲國家都雷厲風行地限制膠袋。

膠袋廢物既污染水源,亦損害農業發展。圖為科特迪瓦居民在河岸清理及回收膠袋。(Getty Images)

膠袋禁令之所以廣受非洲國家的政府採納,還有一個相當在地的原因。觀乎芸芸非洲國家,由於土地遼闊,傳統上畜牧業都是支撐基礎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不過,這些年來膠袋廢物不斷增多,除了污染水源之餘,更令到不少牛羊誤吞膠袋致死。

西非的毛里塔尼亞(Mauritania)在2013年實施膠袋禁令。在此之前,該國曾經統計,首都努瓦克肖特(Nouakchott)最高峰有近七成牛羊死於吞食棄置膠袋。對於不少非洲國家來說,膠袋對農業生產的損害,可能比起環境因素來得更切身。

放諸世界,這些年相繼有國家開始實行膠袋禁令。今年7月20日,中美洲國家巴拿馬便立法禁止使用膠袋,成為全球最新一例。綜觀而言,全球有超過90個國家全面或有限度禁止製造、派發及使用膠袋。在比例上來說,非洲大陸的膠袋禁令覆蓋率是各大洲之中最高的。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的數字顯示,全球每年消耗約五萬億個膠袋。當中大部份來自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歐美及亞洲先進國家。

膠袋方便盛載物品。由於其分解速度慢,膠袋遭棄置後對環境的影響深遠。圖為美國三藩市正式實施派發膠袋禁令前,一名顧客在超市購物後,以多個膠袋盛載貨品。(Getty Images)

由於膠袋的分解速度慢,帶來的環境問題極為嚴重。若膠袋廢物未有效處理,會堵塞水渠、損害海洋生態,遭棄置膠袋原先承載的殘留物亦會滋生蚊蟲,造成衞生問題。同時,膠袋的可替代性很高,所以棄用膠袋應是提倡綠色文明的現代社會該當大力倡導的環保政策之一。

可惜,部份先進國家卻沒有在此多下工夫,也因為膠袋實在太方便易攜,不少國家的民眾都忽略了背後的代價。美國很多州份便沒有任何限制使用膠袋的措施,相比非洲,美國很多地方在棄用膠袋方面甚至未達「起跑線」。

行業施壓 美國「禁膠」成效不彰

現時在美國,只有八個州已立法規管使用膠袋,包括加州、康涅迪格州、夏威夷、緬因州及紐約州等,各個州份的管制範圍皆有不同。

加州在2014年8月成為全美首個立法禁止零售商店向顧客派發一次性膠袋的州份。與此同時,州政府也立法向再生紙袋、可再用膠袋徵收一毫子美金的稅項,希望增強市民自備購物袋的意識。

2012年,聖荷西(San Jose)成為加州推行膠袋禁令的先導城市,得出的成果令人滿意。禁令實施後,當地排水道的膠袋廢物數量減少了89%,河流溪澗則少了六成。全市家居塑膠垃圾亦下降了59%。

東岸大州紐約州在今年也正式實施了有限度的膠袋禁令。州政府立法禁止零售商店及超市向顧客派發膠袋,不過,肉類、散裝食品、餐館外帶食物則可獲豁免。

不用膠袋,其實也有很多替代品可以用來盛載物品。(Getty Images)

雖然美國有部份州份嘗試限制使用膠袋,並希望培養民眾自備購物袋的習慣。不過,令人感到荒謬的是,美國另有一些州份居然立法禁止通過膠袋禁令,換言之,不但沒採取任何措施嘗試減少耗用膠袋,還要根絕未來禁止製造及使用膠袋的可能。這些州份包括亞利桑那州、德州、俄克拉荷馬州、密蘇里州及密西西比州等,大多是集中於美國中西部的工業大州。

有分析認為,由於塑膠製造業工會的遊說團體在這些州份勢力龐大,因此能向州政府施壓,禁止通過一切損害塑膠工業利益的政策。膠袋禁令將使這些工廠蒙受極大損失,甚至面臨倒閉危機,工會及相關政治遊說團體自然大力反對。不過,這種做法顯然是反面教材,並且與全球推動源頭減廢的趨勢背道而馳。

當美國各個州政府計劃立法限制使用膠袋,當地塑膠業工會遊說團體是一大阻力。(Getty Images)

反觀非洲國家,雖然不能說他們的政府完全出於環保考慮才全力推行膠袋禁令,當中肯定涉及政治和社會發展因素,而且禁令實施得是否健全、帶來的副作用又如何,都是需要考慮的事情,但從客觀效果上來看,膠袋禁令的確減少膠袋的使用量,也能夠減低膠袋對海洋生態、畜養動物的危害。

至於一些先進國家,在財政資源充裕、社會環境限制更低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多走一步,帶頭減少膠袋的生產和使用,務求讓這場二十一世紀的「膠袋革命」能推及全球呢?

上文節錄自第17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9日)《膠袋革命來臨 「走塑」風潮席捲非洲》。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