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言彈雨談手槍.上】那些在電影中成名的手槍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電影是人類工業革命文明發展至一個階段後,所產生出來的「綜合性創作品」,其對大眾文化的影響不可限量。1919年8月27日,蘇聯頒佈列寧簽署的法令,決定將攝影、電影的生產與發行,交由革命之後的人民教育委員會全權領導。他指出,「在所有的藝術中,電影對於我們是最重要的。」這句名言,展現了電影透過影像的剪輯、直覺感動人心、煽動人性的龐大力量。

而在電影的發展史中,類型片規則總是商業賣相的保證,按照各種類型有不同的拍攝格式手法,加上公式之後,就能獲得大眾喜愛,進而帶來票房收益,然後繼續滾動電影工業這個大齒輪。

在所有類型片中,觀諸影史紀錄,以動作類型片最為受歡迎,歐美各國、尤其是荷里活,從影史最初的動作傑作《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到2019年創下影史賣座新紀錄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都是不折不扣的動作電影。而在《火車大劫案》片尾,劇中演員朝着銀幕這端、掏出手槍對着觀眾射擊,也被稱為是影史「暴力美學」的開端。

1903年的火車大盜,對着電影銀幕的觀眾舉起手槍開火,在當時着實嚇壞觀眾,此種前衛手法,至今都還相當新鮮。(資料照片)

由此可見,在動作類型電影中,槍是僅次於主角、最重要的角色,而從美國早期的西部片類型中,孤槍俠端着雙槍,在沙塵中與惡人開槍對決,這樣的決生死場面,絕對不亞於亞洲電影中的武功對決高潮。不論是中國的武俠片、日本的武士電影,都有這類讓觀眾熱血沸騰的橋段。刀、劍焊槍,則代表了東、西方電影藝術中的重要元素,是大眾文化中不可忽視的符號。

細數影史上的槍,早期美國西部片中,最常使用的就是在南北戰爭後的1870年代、由美國Colt槍廠研製的單動板機陸軍手槍(Single Action Army )。這是槍械史上第一款大受歡迎的轉輪手槍,其彈艙能夠裝填6發子彈,隨着轉輪陸續退出彈殼、插入新的子彈。這是第一支在更換子彈時、不用拆卸下轉輪就能夠退進子彈的手槍,由於使用方便,故大受歡迎,不僅獲得美國陸軍制式採用,更藉着西部電影,走入人心。上述《火車大劫案》中最後一幕指向觀眾的手槍,就是這把名槍。而1952年的經典西部電影《龍城殲霸戰》(High Noon),加利·谷巴(Gary Cooper)飾演的孤獨警長,也是使用此槍,在片尾中與匪黨集團惡鬥。

美國Colt槍廠的SAA手槍,是西部類型電影的重要符號。(Colt@IMFDB)

隨着西部電影逐漸蕭條,牛仔配雙槍的意象也逐漸遠去。但是,槍枝繼續在影史中的現代動作片,取得主角地位。1960年代至70年代,是影史上警匪動作片開始「革命」的年代,如法國導演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在1967年推出的《獨行殺手》(Le Samourai),就用相當前衛的手法,拍出動作電影中,殺手與槍的靜致對話。這個衝擊到了美國,成了1968年、美國電影新派警匪片始祖《警網鐵金剛》(Bullitt)的開展。主角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使用Colt廠出廠的2.5吋槍管Diamondback型手槍,粗壯的槍管設計、加高的照門與準星,成就了此片在最終的暴力之顛。

而荷里活真正動作電影的革命,來自1971年的《緊急追捕令》(Dirty Harry),由以往的西部片偶像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演出不受警察規則限制、強調對惡人就地正法的暴力電影。片中搭配主角的,是美國轉輪手槍名廠S&W M29型.44麥格農(Magunm, 加強裝藥)8吋槍管手槍。而由克林伊斯威特高大的身軀,揮使着這把巨槍,對片中的罪犯一槍斃命、就地正法,大快人心。

當時的美國社會,正被「黃道帶殺手」(Zodiac Killer)公開挑戰警察,搞得人心惶惶,加上越戰的失敗讓美國大眾失去對政府的信任,此時不按照既定規則辦案、強調以暴制暴的哈利警官,以及他的麥格農大手槍,就成為美國觀眾集體宣泄情緒的出口。

伊士活的《緊急追捕令》讓Smith&Wesson槍廠的M29麥格農手槍,成為一代電影暴力符號。(Smith&Wesson@IMFDB)

時間來到1980年代,美國社會正在試圖走出越戰陰影和社會種族隔離分裂的情緒,從嬉皮士社會轉變為保守的雅皮士社會,列根主義的施行帶給美國、甚至全球娛樂圈新的刺激。

此時,類似《第一滴血》(First Blood)和《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這類的超級賣座巨型動作片,紛紛搶佔票房,而演出的動作巨星,包括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或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也成為列根主義下,用暴力壓制罪惡、解決所有問題的符號性明星。

尤其是舒華辛力加的《未來戰士》一片中,舒華辛力加所飾角色使用了加長槍管的Detonic廠改裝M1911A1型手槍,以及在槍身上附加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現、由後來的名廠SureFire研製的雷射瞄準器,一舉將槍械暴力美學,推展到電影類型極致。

《未來戰士》手上使用的美國Detonic槍廠改造的長管M1911A1手槍,以及槍上配發影史上最開端的SureFire雷射指針器,成為1980年代暴力動作電影的代表作品。(Detonic@Facebook)

在列根主義的氛圍下,槍械暴力與電影是密切結合的,雖有引人學習仿效、影響治安的危險,但是荷里活片商樂此不疲,將此種氛圍高價販賣到全世界,卻也證明此種大眾文化的交融,是世界性的。男性、槍械、暴力成為1980年代巨型賣座動作電影的特徵,而不斷展現的各式槍械,則是動作電影不能不附加的價值。故有槍廠開始購買電影廣告,希望賣座動作電影中,主角能夠使用他們廠家的槍械。

例如1987年的《轟天炮》(Lethal Weapon)中,整部電影,都由男主角米路·吉遜(Mel Gibson)不斷藉着台詞來炫耀他的新槍──意大利Beretta M92F。而此種營銷手段,也延伸到1988年的動作經典《虎膽龍威》(Die Hard)中,由主角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飾演的警探,光着腳丫、憑着手上僅有的Beretta M92F手槍,單挑強佔高樓的恐怖份子集團,將此槍的神話性飆至最高點。也剛好,美軍在1985年開始評選取代M1911A1的下一代9公釐口徑手槍,Beretta的M92F手槍在爭議中雀屏中選,還曾經引起競爭對手的官司糾紛。

意大利Beretta槍廠算是1980年代電影手槍營銷的贏家,其M92F不僅獲得美軍制式化的大量訂單,也被外圍電影神話成無敵武器。(Beretta@IMFDB)

Beretta的M92F手槍,在荷里活電影成名,還是後來的事情。事實上,香港導演吳宇森,在1986年的名作《英雄本色》中,已經率先讓周潤發在電影中,雙手持着Beretta M92F手槍,在黑幫間進行了大規模槍戰。

相當有趣的是,吳宇森創造了雙手持半自動手槍射擊的「電影特徵」,實際上來自對荷里活西部電影類型片的雙槍俠之致敬。由於雙手射擊Beretta手槍,影像效果實在太驚人,周潤發還曾經獲選為「全球屏幕持槍最帥氣」的影星第一名,可見得其文化渲染力。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來自於融合了美國西部片、黑幫片、法國殺手片和香港邵氏武俠片的精髓,結合數字電影大師的拍攝手法,融合為自成一格的電影拍攝方式。包括美國暴力導演山姆畢京柏(Sam Peckinpah)的「慢動作機槍芭蕾舞」、「高空摔落的停格」等技法,法國導演梅爾維爾為殺手定義的長風衣,以及美國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導演的超級華麗攝影機運鏡,加上自己宗教信仰上、一些基督教的象徵,例如教堂、白鴿、白蠟燭等救贖,與血紅的槍戰場面結合在一起,成為戰無不勝、甚至引起荷里活影圈相繼模仿的一陣「武俠槍戰」熱潮。

時至911事件後,娛樂電影進入後911情懷時代,英雄主義、孤獨殺手和就地正法等,都不再成為簡單的動作電影中善惡邏輯,更驅多元的電影自省風潮,也改變了動作電影的風貌。而後,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在線遊戲和動漫文化急速席捲「90後」寬鬆世代的價值觀,故1980年代興起的漫畫型電影英雄,遂急速淡出屏幕,取而代之的,是風格魔幻、不具現實性的漫畫電影流行。

而這些電影風潮、也改變了動作電影風貌。將動作電影一分為二,寬鬆世代者喜歡漫畫改編電影,而對槍械等符號的考究與追求,則從在線遊戲中的虛擬使用感而來。另一派繼續拍嚴肅動作寫實電影的作者,則讓電影成為「老影迷追懷」或者「更驅向為特定觀眾客製化」的動作電影類型。

由電影《殺神John Wick》(John Wick)三部曲帶來的TTI改造槍風潮,不僅影響現實世界的槍械市場風向,也意外帶動了台灣玩具槍出口市場的另一項奇蹟。(Glock@Facebook)

例如,極受暴力動作影迷熱愛的《殺神John Wick》(John Wick)系列電影,片中的所有槍械道具,都與真實世界掛勾,並且由電影散播出去槍的威力,然後搭配槍廠的直接置入性營銷,來帶動買槍人氣。

《殺神John Wick》中由主角使用的美國槍廠TTI所改造的Glock34手槍與Kimber M1911A1手槍,其外型精雕細琢、土豪金色的槍管槍身,為了殺手量身訂做特殊槍型,更加引起了電影觀眾瘋狂的追求與改裝。

在允許擁槍的美國市場,TTI改造的槍幾乎一槍難求,成為熱賣不斷的槍械精品。而在譬如台灣這種無法擁槍的市場中,由台灣廠商取得槍廠授權復刻的TTI玩具槍,更是成為台灣玩具槍廠出口至全球的熱賣槍款,每把玩具槍價格超過10,000台幣(約2625港元),比真槍還要貴,創下了台灣出口外銷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