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移民】靠買國籍打破地緣宿命 富人遊戲的道德拷問

撰文:鄭逸雯
出版:更新:

在反修例風波衝擊下,「移民」近期成為香港社會的熱門詞彙。一本護照不只代表了身份,更象徵一個人從何處來、家在何方,帶有情感歸屬的含義,因此「走還是留」成為人生的重大抉擇。對於不少人來說,持有第二國的護照也是一種「安全感」。然而,投資移民計劃令持有多國護照愈來愈成為富人特權,成為全球化下的迷思。

提到移民,也許眼前浮現的是政府辦事處排起的長龍,鋪天蓋地的證明文件,苦苦等候的綠卡、藍卡……不過,對於站在財富金字塔頂端的極少數人而言,移民或許不過是彰顯身份地位的手段之一。

移民對世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也並非易事。圖為中美洲國家的「移民車隊」(caravan),千里迢迢前往美國尋求難民庇護。(Getty Images)

富豪「集護照」 不止為炫耀

「(富人收集護照)就如同買名車,為的是展示他們買得起……當人們身家達到一二百萬美元時,他們便會開始考慮(投資移民)。」經營國際財物顧問公司的美國人Nuri Katz,這樣解釋部份富人為何熱衷於「購買護照」。像塞浦路斯等國家推出的「公民身份投資移民計劃」(citizenship by investment programs,CIP)吸納了一些原生國護照出行受限的富人青睞。

在全球化環境下,投資移民產業是一門蒸蒸日上、低調卻龐大的生意。《經濟學人》2018年報道指出,全球最少10個國家推行為外籍投資者賦予「公民身份」的政策,每年約5,000人通過這種方式成為某國公民;而「居民身份」投資移民計劃則有更多人參與,約100個國家提供類似政策。

(香港01製圖)

富人「購買」別國護照不乏現實考慮。不少投資者的本國護照流動性較弱,例如中國、俄羅斯、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以及中東國家,這些地區是投資移民項目的主要市場。尤其對於商界人士來說,順暢且快速的跨國出行可配合工作需要,一本流動性高的護照能省去簽證等煩惱。

另一方面,也有在本國捲入政治、經濟風波,甚至被指參與犯罪活動的人士,通過投資移民覓得避難所。涉嫌貪污等罪行的泰國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自2006年開始流亡海外,據報持有黑山共和國(Montenegro)等至少六國護照。因此,這類投資移民政策難免遭受批評,因其可能對接納富商移民的國家造成安全隱患,甚至成為「犯罪天堂」。

泰國前總理他信,在2006年政變中被推翻後,流亡海外多年。(Getty Images)

小國「賣護照」 低成本吸金

儘管質疑不斷,全球不少國家仍在扶持投資移民產業,原因再簡單不過:這是一筆對當局而言幾乎是零成本吸金的買賣。尤其對於資源欠缺的小國,「賣護照」是吸引外資的絕佳手段,因此其投資移民的門檻往往相當低,對申請人的身份、資金來源審核也不甚嚴格。

實際上,開創此類政策先河的正是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國—聖基茨和尼維斯(St. Kitts and Nevis)。這個原本是英國殖民地的小國,在1984年推出世上首個投資移民計劃。自2009年起,其護照持有者能夠免簽證進入神根地區旅行,令項目更受歡迎。

英國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2019年3月到訪聖基茨和尼維斯。(Getty Images)

單計2014年,投資移民帶來的收益,佔聖基茨和尼維斯GDP的14%。如今該國護照「開價」最少15萬美元(約116.5萬港元),逾五萬護照持有人當中,大約一半居住在國外。《福布斯》2018年引述一份反貪污監察機構的報告指出,西班牙、塞浦路斯、葡萄牙、英國是投資移民項目的最大受益國,不過此類政策對小國的經濟扶持作用更加顯著。

1%富人特權 加劇社會不公

小國的投資移民計劃常常被詬病招致安全隱患,歐盟曾數次批評塞浦路斯、馬耳他的相關政策,加拿大也因此取消聖基茨和尼維斯、安提瓜和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等國的護照持有者免簽進入該國的資格。

護照主宰一個人的居留與出行權益,如今卻演變成「富人特權」的象徵。

投資移民產業支持者認為,此類項目能夠為國家吸納資金與人才,同時鼓勵企業家精神,並為那些有能力人士提供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機會,甚至幫助他們逃離本國的強權環境,似乎讓這些政策平添幾分「捍衛自由」的色彩。

但想深一層,有機會享受這種自由的人,僅限於全球1%的富人階層,而剩下絕大多數人注定無法通過這條道路,實現人口自由流動。從這個角度看來,投資移民這一概念本身,或許正是導致全球化進程中社會不公加劇的一個為人忽視的問題。

當富人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公民」,而販賣護照的小國民眾,卻見證着外人不斷湧入家園,投資移民產業難免經歷一輪輪道德考驗。

上文節錄自第20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10日)投資移民產業冒起 富人遊戲的道德拷問》。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