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權益.泰國】催谷「粉紅旅遊」 又是否真正同志友善?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Chakgai和同性伴侶Sean在曼谷繁華的西隆路商圈經營一間同志酒吧。西隆路是海外旅客的旅遊熱點,吃喝玩樂,無所不缺。他們的客人除了本地人,也不乏海外的LGBT遊客,生意不俗。近年,泰國政府密鑼緊鼓地開發一項旅遊名目:主要對象為同性伴侶與LGBT群體的「粉紅旅遊」。然而,細看泰國社會在同性戀及性小眾平權上,又是否真的走在前沿?(此為【亞洲同志權益】系列之四)

「粉紅旅遊」的宣傳活動由泰國旅遊局與民間同志團體、同志旅遊刊物等合辦。在官方網頁「Go Thai Be Free」可見一系列迎合LGBT群體的節目,例如為同性伴侶度身訂造的蜜月計劃,行程包括遊覽歷史名勝、享受按摩水療,亦有推薦位於城市心臟地帶的同志酒吧、餐廳等,儼如LGBT版《Lonely Planet》。

Chakgai和Sean這間位於商業核心區的同志酒吧,相信很快會成為泰國旅遊局拉攏的對象。泰國官方看待LGBT群體的態度看似十分友善,二人卻不以為然。

Chakgai和Sean在一起八年了。三年前,他們在美國波士頓註冊結婚。由於泰國未有就保障同性伴侶的婚姻相關權利立法,因此,法律上他們仍只是一間同性酒吧的共同經營者。在旅遊經濟的角度而言,他們很受官方歡迎;但在權利保障的層面上,他們卻沒有受到官方同等的待遇。

「我們在美國是一對合法已婚伴侶,但在泰國,我們在法律底下只是兩位普通朋友。」 Chakgai說。「如果明天他有什麼不測,我不會有任何話語權……我將失去所有東西。」 Sean補充道。Chakgai和Sean的故事,或多或少反映泰國政府看待LGBT群體的內在矛盾。

專門介紹同志旅遊的雜誌《OutThere》,是泰國旅遊局「粉紅旅遊」的合作單位之一。去年9月,它們共同舉辦「LGBT旅遊業研討會」(The LGBT Travel Symposium)。雜誌創辦人Uwern Jong提到,研討會的目的是讓全球與泰國的LGBT旅遊業者及媒體接觸,並讓餐廳、酒店經營者了解這群顧客的需要和期望,令他們來泰國旅遊感到更舒適及方便。泰國政府旅遊局副局長Srisuda Wanapinyosak在會上說:「我們很驕傲,LGBT旅客能夠在泰國任何一處毫無顧慮地停留。」

泰國旅遊局推廣「粉紅旅遊」的對外宣傳品。(法新社)

要了解泰國政府為何致力推銷「粉紅旅遊」,首先要了解旅遊業對泰國經濟的重要性。根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統計,旅遊業在2018年為泰國進賬了1,095億美元(約8,510億港元)。當中海外旅客消費超過701億美元(約5,449億港元),數字相當於同年全國出口總額的20.8%。以旅客消費總額來計算,泰國不單是亞洲第一,在全球排名也位列第四,僅次於美國、西班牙和法國。整個旅遊與觀光行業佔去泰國2018年全年GDP的21.6%,同時創造了約600萬個工作職位,佔全國就業市場約15.9%。由此可見,旅遊業是泰國政府十分依賴的經濟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泰國借助不同的旅遊名目,調撥資源針對某些旅客群體,打造「醫療旅遊」、「LGBT旅遊」之類的產品作宣傳,也是為着保持旅遊業持續增張,藉加入新鮮元素,提高海外旅客回頭率。

旅遊業是泰國支柱產業。政府推新出陳,設計各式各樣的旅遊產品。「粉紅旅遊」正是其中之一。(法新社)

那麼,接下來的疑問是:為何泰國政府選中LGBT群體?

LGBT消費力高 帶動另類旅遊產業

泰國旅遊局相當重視「粉紅旅遊」,跟過去口碑載譽的醫療旅遊一樣,藉利用自身的旅遊資源優勢,開發專注某特定群體的休閒產業。「粉紅旅遊」覆蓋的特定旅客群體,同樣是被認為「高收入」的消費者(醫療旅遊針對的消費群體也是偏高收入的海外旅客)。

《彭博社》引述研究報告指,LGBT群體普遍來說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更加願意到國外旅遊。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引述市場調查公司Community Marketing & Insights(CMI)的報告顯示,自認為同性戀或雙性戀的受訪者,他們一年平均至少旅行三次。總部位於美國三藩市的CMI,推算出LGBT旅客的消費,每年可為美國帶來650億美元(約5,047億港元)收入。 Jong早年也在其他媒體上引述數字,指LGBT旅遊業每年平均增長達8%,高於一般主流旅遊業3.8%的增長率。

有分析認為,LGBT群體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較高,出外旅遊的消費力也相當大。(Getty Images)

鑑於「粉紅旅遊」發展潛力巨大,泰國旅遊局在倫敦、東京、多倫多、法蘭克福、特拉維夫等地設立辦事處,做了很多宣傳廣告和推廣會,以吸引更多包括同性伴侶在內的LGBT旅客前來觀光。

事實上,近年泰國旅遊局在國內外落力宣傳「粉紅旅遊」已有一定回報:根據《彭博社》引述顧問公司LGBT Capital的數據,LGBT遊客貢獻給泰國整體經濟的比率達1.15%,佔比乃全球最高。另外,公司預期LGBT旅客在2019年可為泰國帶來大約53億美元(約412億港元)收入,相當於整體旅遊業收入的8.4%。

沒問題處世觀 有礙社會正視問題

表面看來,官方十分鼓勵以LGBT為目標群體的「粉紅旅遊」。但是,硬件優勢之餘,軟件又可否追得上?這套軟件,即是泰國社會對LGBT群體的觀感。

Jong認為,在大城市,人們對LGBT群體仍是很開放的。「泰國人有句話經常放在口邊─『Mai Pen Rai』,翻譯過來就是『沒問題』,這是他們日常處事的哲學。」他認為泰國人隨和的生活態度,令社會大眾重視多元包容,有利推動性小眾平權。

Uwern Jong認為,泰國普遍大城市對LGBT群體的接納程度很高。(受訪者提供)

去年,泰國國會討論一項民事結合法案(civil union law)。這項法案保障同性伴侶一些基本權利,例如財產繼承權、土地擁有權等。不過,這項法案並不包括保障同性伴侶享有公共福利、稅務減免等與異性夫妻相等權利。故此部份平權人士「不收貨」,促政府落實擴大對同性伴侶的保障條款,並盡快把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納入國會議程。

可是,像Chakgai和Sean一類已在外地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來說,他們仍然覺得,泰國本土未有針對同性伴侶提出足夠的法律保障,令社會大眾對性小眾人士的守舊觀念,依然根深柢固。

官方雖然大力推廣「粉紅旅遊」,但泰國國內的同志權益又能否得到相應的對待呢?

國民多信佛教 視同性戀為自作孽

每當談到性小眾平權,儘管官方表現開放,民間持份者的保守聲音仍是不能忽略的,而阻礙他們的,往往是宗教式束縛。在超過九成人信奉佛教的泰國,宗教與現代化社會觀念的衝撞常有發生。談到同性戀、跨性別人士之類當代潮語,一般的理解是:泰國佛教根本沒有處理到這一回事。

「泰國的佛教世界裏只有異性戀者。只有男性和女性才是被佛教所承認的性別。」僧侶Venerable Shine Waradhammo對《曼谷郵報》記者說道。他形容自己是新佛教主義者(Neo-Buddhist)。他指出,本身性小眾人士要融入社會已經很難,而宗教因素更加劇了這一情況。

傳統佛教的觀念,或許與很多當代性別認知的概念產生很大衝突。(法新社)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及美國國際開發署在2014年共同發表有關泰國性小眾權益進程的研究報告,嘗試解釋宗教何以導致泰國的性小眾遭受歧視。

研究報告把泰國保守佛教人士對同性戀、跨性別人士等LGBT群體的觀點歸為兩類。第一,是偏向同情的一類。持此看法的佛教徒認為,對性別、性取向有疑問的人,是因為「前世的業障」(bad karma)所致,並不關係到本人在現世的自由意志和行為。

第二類,則是偏憎惡的一類。持此看法的人認為,同性戀等性小眾人士是「自作孽」,這類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性衝動和性傾向,而且主動地參與一些同性之間的「不道德性行為」。同時,一些有着類似想法的父母,當他們不能接受自己兒子的性傾向時,會強迫兒子皈依修行,寄望清心寡慾的僧侶生活能「醫治」兒子的「不道德性取向」。

報告認為,在泰國的現代化大城市,LGBT群體多數廣為社會所接納。但到了一些鄉郊地區,尤其是泰南農村(除了佛教徒,還有屬於當地少數族群的保守穆斯林,同樣視同性戀、跨性別話題為重大禁忌),居民仍對性小眾存在很大的偏見,這令到LGBT群體難以真正被社會大眾的觀感所接納。

對於海外來到的LGBT旅客,泰國也許是個友好又精彩的天堂,可是對於泰國國內的性小眾,其實有苦自己知。(法新社)

由此推之,像同性婚姻合法化之類的議題,更難在國家層面上獲得通過。根深柢固的傳統社會想法,至今依然成為社會性小眾平權遊說團體的主要掣肘,構成國家立法層面上的阻礙。對於海外來到的LGBT旅客,泰國也許是個友好又精彩的天堂,可是對於泰國國內的性小眾,其實有苦自己知。

然而,支持者亦不需要過於氣餒,至少泰國政府在經濟誘因的考量下願意踏出一步,投放資源發展迎合同性伴侶等LGBT群體的「粉紅旅遊」,有助影響普羅大眾對性小眾群體的包容和接納。 正如 Jong心中抱持的信念─同性伴侶平權在泰國的討論層面應該是「何時」,而非只停留於「如果」,相信這亦是全球LGBT群體及支持平權人士的希冀。

上文節錄自第20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17日)《泰國官方推動催谷「粉紅旅遊」 可望成同志友善城市?》。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