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室】中日釣魚島爭議 要從《馬關條約》說起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日本石垣市議會通過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的行政規劃更名議案,把地址名稱由「登野城」更變為「登野城尖閣」,外界認為日本的舉動將惹來中國的強烈不滿。
釣魚島領土爭議是中日間的芥蒂,雙方均認為釣魚島屬於自國領土。會造成爭端的原因,與一段歷史有關。

圖為2009年,高空拍攝釣魚島的照片。釣魚島的領土主權一直成為中日間的芥蒂。(Getty)

釣魚島位於中國東海、沖繩海槽以北、台灣東北外海。釣魚島距離台灣彭佳嶼約140公里,距日本石垣島則為175公里,雙方十分接近。

說明釣魚島的爭議要追溯回清朝,從歷史開始。清朝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其中把「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予台灣。日本實質統治台灣至二戰結束,日本1945年投降後,接受《波茨坦公告》並歸還過去「竊取中國之領土」。

釣魚島是否屬於台灣?

釣魚島之所以出現爭議,正是雙方在釣魚島是否屬於上述的「臺灣附屬島嶼」中。中國稱台魚島早於明代已有記載,是中國與琉球來往必經之地,並在明代與清代,視為台灣島嶼的一部分。因此《馬關條約》包括釣魚島,日本歸還侵佔領土已把釣魚島一併歸還。

但日本則稱早在《馬關條約》簽署前,日本經過考察證實釣魚島屬「無主之地」,並在期後在釣魚島上建立住屋及建設進行實質統治。所以《馬關條約》不包括釣魚島,在歸還台灣時也自然不包括釣魚島。

2012年日本「國有化」釣魚島,引起中國大規模反日示威。圖為2012年9月,在北京駐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外的反日示威。(Getty)

互相矛盾的史料記載

在今天國際法在處理土地爭議時,會採用「無主地先佔」原則,而在18世紀以前,國際法上土地是屬於「發現即領有」原則,所以誰先記載釣魚島屬於誰成為關鍵。

中方指出中國不僅在明代已發現並記載釣魚島的存在,在過去18世紀日本自行出版有關琉球王國疆界的地圖上,亦把釣魚島標示為中國的土地,因此釣魚島應屬於中國。

日本同找出在明清的古籍記載中,及部分當年外國使節繪制的地圖,未有把釣魚島劃入中國領土的情況。甚至出現釣魚島是琉球王國的一部分(儘管《馬關條約》的談判中日已確認釣魚島不屬琉球王國),或公認的無主之地。史料記載出現矛盾,中日雙方均能找到記載引證自己正確。

美國在1972年把沖繩縣的管轄權交換日本,其中包括了釣魚島。圖為2018年,沖繩普天間基地。(Getty)

美國1972年把釣魚島「歸還」日本

讓事情變得更複雜的,是美國的參與。日本二戰戰敗後被美軍控制,沖繩縣由美軍托管。儘管《波茨坦公告》中定義日本的版圖未包含釣魚島,但美國當時對釣魚島擁有實質控制權。至1972年美國將沖繩管理權移交日本時,一併把釣魚島管轄權也交給日本,成為了混亂的開始。

美國在2014年發表的《美日聯合聲明》聲明中,表示釣魚島群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但同時表示對釣魚島主權問題不持任何立場。

美國意識到中日在釣魚島上有領土爭議,因此小心地分開了「管轄權」與「主權」。美國承認日本擁有釣魚島的「管轄權」,但對「主權」則不抱立場。因此在釣魚島的主權爭議背後出現美國身影,亦令問題變得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