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貶值企業包辦教育 法國何以逆潮流發展?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馬克龍政府矢志打造的「法國MIT」計劃固然矚目,惟當下國際教育的潮流大趨勢顯示,大學學位貶值,職業教育成為重點方向。科技界巨頭Google上月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量美國人失業,故推出為期三至六個月的自家課程,完成後即可獲得等同大學學歷的專業證書,可說是教育界的震撼新聞。
不少企業近年紛紛開設學校,並且透過網上教育平台推出職業導向課程,培訓可即時投入崗位的業界人才。那麼,法國走的教育改革之路是否逆潮流而行?

美國科技界不乏不靠大學學位取得驚人成就的精英,如微軟創辦人蓋茨、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Twitter的行政總裁Jack Dorsey、甲骨文創辦人Larry Ellison等都沒取得大學學位,要在科技界成功,大學學位並非必然。在學債問題困擾莘莘學子的今天,美國社會似乎開始反思是否讀大學才能有理想前途。

企業界顯然跟着這股潮流走,Google最新推出的證書課程,內容涵蓋具潛力的高薪職場領域,如數據分析、項目管理和用戶體驗設計(UX Design)。該公司全球事務高級副總裁Kent Walker在Twitter表示:「課程是由在相關領域工作的Google員工設計和教授,參加者不需要有相關學位或經驗。」學費約為300美元(約2,325港元),並將設十萬個獎學金名額。

全球事務高級副總裁Kent Walker認為,大學學位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遙不可及,而且也不應將大學學歷視為人人必須擁有。(Getty Images)

像Google這樣的國際大企業,若提供具質素和可信度高的專業證書,意味就讀的人士可以利用相對便宜且快捷的方式,獲得投身職場的有效證明,這類有別以往教育制度的發展成為近年值得留意的新趨勢。諸如edX、Coursera等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MOOC)的證書課程,以及同類型的職業導向教育成為發展大方向。

以IBM提供的數據科學一年學習課程為例,費用只需499美元(約3,867港元)。對比動輒以十萬元計且需時數年完成的大學學位,這類職業教育確有吸引之處。

巴黎-薩克雷大學的發展是否有逆發展趨勢?(Université Paris-Saclay)

職業導向未解決失業問題

然而,若單憑巴黎-薩克雷大學(Université Paris-Saclay)的例子而認為法國高等教育的方向不符合潮流趨勢,未免有點草率。畢竟,法國職業教育的歷史悠長,早期是伴隨着工業化進程發展。早於十九世紀,大型企業為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在工廠創辦生產學校,這些學校成為職業學校的雛形。

今天,法國的職業教育已發展到終身學習體系,包括初始教育(Formation initiale)和持續教育(Formation continue)兩個階段。初始教育包括小學、中學和專上學校的全日制正規教育,以及在學徒培訓中心進行的工讀交替的非正規教育。持續教育則是初始教育的延續,是形式多樣的非正規教育。

法國在職專教育方面的發展得頗為完善。(Getty Images)

法國學生最早從14歲起,即可接受職業教育,進入高中後可修讀更正規的職業教育。除了普通教育外,法國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可為學生提供初始職業教育,頒發多種職業文憑,為就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奠定基礎。

今天的職業教育是法國人實現職業成就的重要階梯,每年於1,500間學校培訓逾65萬學生和50萬名持續培訓的實習生。但體系經過多年發展,也暴露了一些弊端,儘管有重要的合作夥伴和教育專長,由於教學內容追不上時代,導致青年就業率偏低。教育部門近年亦開展了相關的教育改革,希望提高課程的吸引力,並提升就業能力,加強學員的職業技能。

然而,遠水恐怕未能救近火,法國經濟受到疫情打擊,今年8月的數據顯示該國失業率為7.5%,而25歲以下青年失業率更為19.8%,反映青年就業情況嚴峻。

法國高等教育近年銳意改革,冀朝着英美學府的方向 發展。(美聯社)

與世界接軌的法式教育

一直以來,法國是無數攻讀藝術、人文及社會學科的留學生的熱門升學國家。法國政府亦相當重視教育,每年皆編列預算補助公立學校,讓學生免繳學費,許多私立學校也設立獎學金制度。在法國就學的國際學生與在地學生,無論入學條件、繳交註冊費、畢業文憑與社會福利制度皆享同等待遇。

然而,法國教育部長於2018年11月宣布,希望在2027年前,將非歐盟國際學生的數目由現有的34萬人增加至50萬人;同時將自今年秋天的新學年起,調漲非歐盟學生來法就讀公立大學及碩士班的學費。大學部一年學費將從170歐元(約1,544港元)調至2,770歐元(約25,152港元),碩士班則從243歐元(約2,207港元)調至3,770歐元(約34,233港元),漲幅超過十倍。法國當局此舉徹底改變了法國公立大學的財源結構,加速大學市場化。

法國多年來也是國際留學生的升學熱點。(Université Paris-Saclay)

由此可見,法國高等教育正朝着類似英美高等學府的方向發展。雖然這種改革有利有弊,但巴黎-薩克雷大學和巴黎-薩克雷創新研究區的發展,其實正是針對法國自身教育體制及科研上的不足而立,長遠將彌補原來系統的缺點。相信隨着未來科研和教學等進一步磨合,法國無論在高等教育以至科技產業、職業導向的教育也將更臻完善。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3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5日)《「法國MIT」崛起 挑戰英語大學霸權》。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4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藉「一帶一路」 重整香港人才戰略

鄰區極速超車 本地持續落後 香港需要怎樣的智慧城市藍圖2.0?

與改革派青年黃裕舜對話 香港須在改革中「愈辯愈明」

利君雅突遭延長試用期 港台與港台記者的「雙重尷尬」

NVIDIA創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 晶片霸主之位仍待確認

「法國MIT」崛起 挑戰英語大學霸權

閉關鎖國 探尋城市不同可能 疫情下,「宅度假」變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