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改選為何惹爭議 被批「讓縱火犯入消防隊」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15個席位在10月13日改選,中國、俄羅斯及古巴等國成功當選,但此引來一些非政府組織批評,他們認為這些國家有侵犯人權爭議,入選有如「讓縱火犯加入消防隊」,本文就為大家介紹這次改選的來龍去脈與重點。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圖為9月14日,白羅斯代表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Reuters)

由不記名投票選出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47席,非洲國家佔13席、亞洲國家佔13席、拉丁美州和加勒比海國家佔8席、西歐和其他國家佔7席、東歐國家佔6席。理事會成員的任期為3年,在連任兩屆後不得立即再參選。

理事會成員由聯合國大會的多數成員由直接及不記名投票選出。理事會負責在全球宣揚及保護人權。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圖為9月14日,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她在發言前翻閱文件。(Reuters)

中國票數較上次少

是次當選國家為:玻利維亞、中國、科特迪瓦、古巴、法國、加蓬、馬拉維、墨西哥、尼泊爾、巴基斯坦、俄羅斯、塞內加爾、烏克蘭、烏茲別克及英國。

在聯合國大會193個成員國投票後,中國得到139票,比2016年少41票。沙特阿拉伯2016年獲152票,是次只得90票而未能當選。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圖為9月12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民眾上街示威,抗議針對婦女的暴力及強姦事件。(Reuters)

組織:非民主國家比例增加

負責監察聯合國的非政府組織聯合國觀察(UN Watch)執行董事諾伊爾(Hillel Neuer)13日在Twitter發文指,本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51%成員國未能符合自由民主國家的最低標準。在是次改選,選出中國、俄羅斯、古巴、巴基斯坦及烏茲別克後,2021年1月1日起,理事會內非民主國家會佔60%。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圖為2018年10月8日,民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沙特領事館前手持阿拉伯裔記者卡舒吉的照片抗議。(Getty)

哪些國家引起爭議?

由歐洲、美國及加拿大人權組織組成的聯盟上周促請聯合國成員國反對中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古巴、巴基斯坦及烏茲別克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指他們的人權紀錄令他們不合當選資格。諾伊爾表示:「選出這些獨裁統治國家來做聯合國人權法官,就像讓一批縱火犯加入消防隊一樣。」

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提及50名聯合國專家在6月26日作出的呼籲,他們促請各國作出決定性的措施來保障中國國內基本自由,指中國政府在香港與西藏侵犯民眾權利、侵犯新疆維吾維人的人權及攻擊維權人士、記者、律師及異見人士。

人權觀察及其他組織亦指沙特阿拉伯打壓維權人士、批評政府者及為女性爭取權益的人。他們亦稱沙特很少追究侵犯人權者的責任,如兩年前在伊斯坦布爾沙特領事館發生的沙特阿拉伯裔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被殺案。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圖為2014年10月27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前有軍人站崗。(Getty)

選舉制度上的爭議: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選舉中,參選國家要先經選區內的其他國家同意,通常同一選區內的國家會私下達成協議,令參選國家不用被反對。是次改選只有亞太區出現競爭。

人權觀察的聯合國主任沙博諾 (Louis Charbonneau)批評這種投票形式缺乏競爭,稱它作「選舉」都顯得荒謬。

美國的反應:

美國在2018年退出人權理事會。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13日表示,聯合國大會再次選出人權紀錄惹人憎惡的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和古巴,2019年亦曾選出委內瑞拉,證明美國退出並用其他形式保障人權的決定是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