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結合】教宗對同性伴侶的左右逢源

撰文:謝淳
出版:更新:

在10月21日首映的紀錄片《Francesco》中,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表達了對同性民事結合(civil union)的支持,並呼籲制定民事結合法,這展示了他對於進步政治和人道主義的開放態度,也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教義。此番言論有可能改變世界各國關於同性伴侶法律地位的爭論。

與LGBT關係的重大跨越

方濟各將民事結合定義為一種確保同性伴侶得到「合法保護」並能夠組建家庭的方式。此次表態,為教會承認同性戀人群開闢了新的道路。而關於此問題一度被認為是教會文化戰爭中禁止的。

主教和一些主教會議(在某些國傢具有政治影響力)經常反對民事結合,尤其是美國教會中的保守派。儘管方濟各近年來屢次強調婚姻是「一男一女的事」,但方濟各此次表態支持同性民事結合,仍被眾多教徒視為對教會傳統婚姻觀念的威脅。保守派表示,教會對同性戀者的尊重不代表認可同性戀行為,更不代表同性戀結合可以獲得法律承認。

教宗方濟各對同性戀採態傾於開明,但卻不認同同性婚姻。(美聯社)

而教會內部支持民事結合的人認為,教宗在紀錄片中的言論是教會與同性戀者之間長期痛苦關係的一次突破。這是教會與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人士的關係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LGBT天主教組織新途徑部(New Ways Ministry)的執行主任德貝納多(Francis DeBernardo)表示,在美國,最高法院正在權衡是否會將費城一家不為同性伴侶工作的天主教機構排除在該市的寄養系統之外。在德國較為自由的天主體系中,主教們已經積極推動同性婚姻。

這將影響到教會、立法機構和法院,以及天主教徒的個人生活和精神生活,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等待教會領袖對他們的肯定,對民事結合的支持的意義是巨大的。

10月21日,教宗方濟各表態支持同性民事結合。圖為2020年4月12日,方濟各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舉行復活節彌撒。(AP)

教宗是左右逢源還是真情實感?

方濟各此次呼籲支持民事結合合法化是他成為教宗以來對同性伴侶最明確的表態,此番言論在梵蒂岡觀察家中引起了熱議,也受到教會中自由派人士的歡迎,同時也受到保守派人士的批評。但在這類問題上,任何重大的教義上的改變,通常都會在經過大量內部辯論後,以更正式的方式提出。目前還沒有迹象表明這兩種情況會很快發生。

這不禁讓人懷疑,這真的是教宗的根本改變嗎?抑或更像是一位天主教領袖的即興聲明? 眾所周知,方濟各過去多次作出親自由主義的表述,但到了緊要關頭卻又回到傳統教義上來。

想知道有那些國家或地區已立法保障同婚權利,請點擊放大觀看:

+5

致力於維護同性戀人權利的學者分析稱,這是否意味着,世界和法律界正在前進,而教會已遠遠落後? 是真的向前邁進了一步,還是為了避免走向同性婚姻的權宜之計?歷史上已經經歷了教會在這個問題上的推拉,很難不懷疑這又是教宗的一次左右逢源。也許教宗的聲明會被一些人視為邁向婚姻平等的積極一步,但天主教會還遠遠沒有邁出這一步。

事實上,在針對同性權益的問題上,方濟各也曾多次明言不承認同性婚姻。在2017年出版的《Politics and Society》收錄了方濟各與法國社會學家Dominique Wolton的對談,方濟各表示「婚姻是一個具歷史意味的詞,久存於人類文明,不只於教會之內。這是男女之間的諦結,我們不能改變,這是自然定律」,他又指,這是不容置疑的真諦,同性伴侶之間應稱為民事結合。

教宗方濟各強調傳統意義上,婚姻的真諦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同性伴侶之間的結合不應被稱作婚姻。(Getty Images)

那麼方濟各緣何左右逢源?這固然是羅馬天主教廷及大多天主教徒對同性伴侶尚不接受,憑藉教宗一己之力顯然還不夠,他還需爭取教廷內部更多的支持;既然方濟各已經打破教廷傳統教義,首次破天荒明確支持民事結合,那麼又何來「教會遠遠沒有邁出這一步」之說呢?根據天主教的傳統價值體系,這世界本就有大量的誘惑與罪惡,教廷與教徒的本分,原本就是不從流,抵抗世上的「罪」,而在保守教徒眼中,「民事結合」、「同性婚姻」就是違背官方教義的典型的「罪」的象徵。

作為教宗,方濟各此次表態顯然面臨着極大阻礙,如果他想試圖改變天主教義,保護同性戀作為人類的法律權益以彌合教會與世俗的脱節,現在恐怕時機還未成熟,也顯得過於激進,保守的教廷顯然還沒有跟上他作為進步派的步伐,方濟各的「真情實感」也顯得力不從心。如此看來,要想平衡「對信仰的堅持」和「與社會共進」,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做到這兩者間的平衡,本就是教會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問題。16至17世紀的宗教改革不僅造成了教廷分裂,催生了新教,更引發了天主教內部的開放性改革,史稱「反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Catholic Reformation)。

某種意義上,方濟各或許是自那一波革命之後,時隔數百年又一次「開放性改革」的一部分?而達到真正的開放之前,方濟各似乎只能在「真情實感」中「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