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撲殺水貂亂局 或成探討皮草存廢契機?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全球知名的「皮草王國」丹麥,因在皮草養殖場的水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的突變病例,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於11月初下令皮草業界緊急撲殺全國逾千間養殖場共1,700萬隻水貂。這個匆忙倉促的決定不僅引起皮草業界的強烈反彈,其後甚至揭發當局的行動缺乏法理依據,令農業部長贊臣(Mogens Jensen)宣布辭職。
事件不僅重挫丹麥水貂業,甚至有機會將皮草製造的領導地位拱手讓人。與此同時,當下正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重大時機,有關舉措會否「錯有錯着」,成為歐洲以至全球皮草存廢的討論良機?

過去幾個月來,丹麥北部日德蘭(Jutland)地區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水貂養殖場均爆發新冠疫情,礙於水貂業界作為國內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當局一直採取謹態度,直至11月 5日最新報告發現國內的水貂身上出現突變病例,有機會傳染人類,當局才採取行動。

不過,當局的大規模撲殺行動仍遭到國內的強烈反對,最大反對黨丹麥自由黨黨魁埃勒曼顏森(Jakob Ellemann-Jensen)質疑,大規模撲殺養殖場水貂作防疫是否有科學基礎,並質疑政府有否合法基礎如此剝奪了許多人民的生計,當局後來決定暫停計劃。

早前,西班牙阿拉貢(Aragón)一間水貂農場發現多名工人感染新冠病毒,於是撲殺了場內10萬隻水貂。此外,荷蘭多個養殖場於今夏同樣爆發疫情,感染工人和水貂,於是亦撲殺了數以萬計的水貂。

農業部長贊臣(左)因撲殺水貂事件下辭職下台。(Getty Images)

瑞典水貂早前亦有爆發疫情,惟當局並沒有計劃撲殺。不過,瑞典動保組織Djurens Rätt的秘書長安德森(Benny Andersson)認為,基於防疫理由,撲殺水貂是最安全的選擇,若果病毒在水貂身上變異後再回傳給人類,很可能影響日後疫苗帶來的免疫效力。他指出:「被感染的動物無法得到妥善治療,是另一個水貂福利問題」。

鑑於疫情大流行,丹麥當局為顧及防疫工作以確保國民健康,以至全球公共衛生危機而撲殺水貂,似乎屬無可厚非的果斷行動。

在疫情肆虐下,丹麥當局的做法也許是迫不得已。(路透社)

水貂業或於兩三年內終結

水貂並非北歐的原生物種,是上世紀20年代從美國帶到丹麥繁殖。直至2018年,丹麥從野外發現的11種水貂中繁殖出23,000種水貂。水貂主要用作服飾的毛皮,其價值很高,故常被人工飼養。但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科學界發現水貂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加上飼養環境擠擁不堪,是傳播病毒的理想場所。

丹麥國內的反對撲殺水貂的聲音主要認為,該國是全球最大水貂皮草出口國,無論是在產量數目和經濟規模都排名第一。丹麥皮草產品以毛層短淨、皮層柔軟的高品質而聞名,由1,500個養殖業人士組成的哥本哈根皮草合作社(Danish fur)佔全球貂皮產量的四成。該國每年貂皮的出口產值高達10億歐元(約92.11億港元)。若全面撲殺所有養殖水貂,業界估計損失將高達50億丹麥克朗(約61.3億港元)。

撲殺的決定令當地水貂業遭受重挫,不少養殖戶上街抗議。(路透社)

而且,丹麥人對今次事件的心情複雜,雖然他們普遍也關注動物權益,但正如丹麥皇家藝術學院教授Else Skjold表示:「幾乎每個人都有個擁有水貂農場的家庭成員,或者他們認識一個擁有貂皮農場的人。」可見當地的水貂業作為國內經濟的一個重要構成,聘用大批從業員。

雖然當局的「撲殺令」迫不得已,但經過短短數天的一輪混亂撲殺後,丹麥引以為豪的水貂養殖業,卻有徹底覆亡的危機。因為措施嚴重打亂了養殖場的人力與資金配置,許多養殖場主面臨破產或失去所有。

丹麥水貂業經過今次事件,產業鏈恐無法回復原來的水平。(路透社)

即使撲殺計劃煞停,部分養殖場仍能保住部份健康的水貂,但政府於11月10日提案於2021年底前禁止全國養殖水貂皮草,雖然有待通過,惟業界成本增加和風險上升,以至產業鏈的斷裂,均可以預視丹麥無法維持過往龍頭產業的地位。業界預料在售現有庫存後,未來會逐步縮減公司規模,並在兩三年時間內關閉結業。

對於業界而言,見到自己的成果付諸一炬,固然極為痛苦。但當前他們最迫切的訴求,其實是阻止疫情擴散、以及與政府進行相關的補償和紓困方案。有農場主人表示:「大部份的養殖主都明白當前疫情對於國民的生命威脅,就算繼續下去,我們自己甚至是家人和小孩,也會暴露在持續染疫的風險中。」

無論是工業化養殖以至皮草,或在疫後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路透社)

討論皮草存廢的良機?

在疫情的陰霾下,丹麥撲殺水貂事件反映了一個趨勢——歐洲逐漸遠離皮草。歐洲是世上最大的毛皮出口地,主要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芬蘭和丹麥仍有大量飼養毛皮動物,也是當地重要的經濟領域。另一方面,歐洲不少國家如英國、奧地利、克羅地亞等經已禁止毛皮動物養殖場,法國也宣佈將關閉養殖場,其他歐洲國家也展開相關的存廢討論。

這個備受爭議的行業,過往經常被支持動物權益人士指責其傳統取皮過程不人道,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而且,今天人類已有同樣保暖效果的替代品,皮草在當今社會顯得不合時宜。

動保人士想必樂見丹麥水貂業的終結。(Getty Images)

然而,丹麥水貂養殖業與皮草家工業人士則反駁說:「會說皮草養殖殘忍的人,絕大多數都沒有真正踏足和認識過這個現代化產業。」根據皮草業介人士,現代的皮草產業,早已是高度技術且人道友善的先進產業,他們能理解使用皮草是個人風格的選擇,但認為虐待動物、殘殺動物屬「不實指控」。

另一方面,歐洲可持續發展論壇(SFF)負責人Juozas Olekas也指出:「與大多數合成纖維織物不同的是,皮草具有天然的耐久性和生物降解性。」從環保的角度而言,皮草或許多少仍有其存在的價值。

只要對皮草的需求不減,其所引起的爭議恐怕只要移師至其他國家進行。(Getty Images)

的確,雖然對歐美國家支持動物權益的人士而言,丹麥皮草業終結可能是一項喜訊。但在國際皮草需求不減的情況下,Skjold擔憂皮草業未來若進入其他監管不如丹麥般嚴格的國家,情況恐更差。他說:「西方普遍有種想法,以為既然西方有甚為強烈的反皮草運動,自然會對全球市場產生影響,實際恐怕並非如此。」

這種存有爭議的產業很可能只是轉移至其他皮草業發達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和波羅的海國家,這些國家目前在水貂養殖科技、動保法規及合法管控等,皆不及丹麥的標準。這意味他們所關心的動保問題只會更令人擔憂。

無論如何,隨着今次疫情的爆發,外界對工業化養殖難免感到憂慮,擔心成為病毒溫床。相信這將也令全球不少人士,包括關注各地政府、動物權益份子、愛穿皮草的人,一個難得機會重新反思這些備受爭議的行業,以至是否仍需要穿着皮草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