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北京制裁3涉台美國要員 傳遞什麼信號?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美國新總統拜登(Joe Biden)就職演講結束之後不久,中國外交部宣布制裁包括剛卸任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等在內的28位美國前政府要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責這28人「出於一己政治私利和對華偏見仇恨」,「推動實施了一系列瘋狂的行徑」,「也嚴重破壞了中美關係」。

中國官方聲明說,上述「這些人及其家屬被禁止入境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另外,與上述被制裁人士相關的企業和機構也被限制與中國打交道和做生意。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中公開點名了28人制裁名單中的10人。除上述蓬佩奧外,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副國家安全顧問波廷傑(Matthew Pottinger)、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以及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曾任首席白宮策略顧問的班農(Stephen Bannon)等。

這其中有3人到訪過台灣或計劃訪問台灣,他們分別是特朗普政府衛生部長阿扎、特朗普政府國務院副國務卿克拉奇,以及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

阿扎曾於2020年8月率團展開對台灣的訪問行程,不僅成為六年來首位訪台的美國內閣閣員,也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克拉奇2020年9月訪問台灣,是首位到訪台灣訪副國務卿,也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現任國務院官員。

阿扎2012年到2017年曾擔任大型藥企禮來公司美國分部總裁及藥廠說客團體生物技術創新組織董事會主席,克拉奇曾是史上最年輕的通用汽車副總裁,北京的制裁令制裁令一出,他們可能很難迴歸商界續寫傳奇,因為太多的美國公司在中國有商業利益。

克拉夫特則多次發聲「挺台」,並與台灣「駐紐約辦事處長」李光章在曼哈頓共進午餐。克拉夫特原定於1月13日至15日訪問台灣,甚至她乘坐的客機1月12日已經升空,但在空中徘徊近4小時折返華盛頓。美國國務院1月12日以與拜登團隊進行權力交接為由,取消了本週所有官員的外訪行程,克拉夫特的訪台行程也宣吿終止。

這可能就是中共在對台工作上「發揚鬥爭精神」的一部分。台灣是中國不可觸碰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紅線,上述特朗普政府時期涉台官員被列入制裁名單,毫不令人驚奇。除上述3外,蓬佩奧、史達偉也曾在台灣問題上有過「惡劣行徑」(官方媒體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北京對拜登政府未來在台灣問題上劃的紅線。

第59屆總統就職典禮於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在華盛頓國會山舉行,喬·拜登在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的主持下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AP)

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對台工作會議上,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強調「發揚鬥爭精神」。《多維新聞》曾分析指,在促進台灣統一的問題上,北京可能將更加主動和具有鬥爭性。未來,在涉及台灣主權和領土的問題上,北京只會更加強硬,更具針對性,一如制定針對「頑固台獨分子」,以及「背後金主」的黑名單。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相較於特朗普,拜登政府在台灣並不激進,這其實於台灣而言並非壞事。台海的局勢趨向緩和,將為兩岸的未來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對於2,300萬台灣民眾而言,相較一場戰爭這無疑是最好的局面。當然,與大陸而言,也好處多多,起碼將贏得更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蔡英文一直在尋求與拜登通電話,一如2016年12月她主動致電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但到目前為止,拜登方面並沒有與蔡英文通電話,雖然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獲邀出席拜登的就職典禮。這似乎表明,拜登時代的美台關係不會是拜登的外交的重點。

目前,拜登內閣中的諸多亞洲政策關鍵職位尚未公布人選,所以很難明確判斷其政策走向。有觀察家指出,即便拜登會繼承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的政治遺產,更多的可能也是將之轉化為同中國談判的籌碼,很難想象在台灣問題上拜登會像特朗普一樣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