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後季度GDP增速破紀錄 為何不宜過於樂觀?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上周五(4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2020年基數較低,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18.3%,創1992年以來季度GDP增速新高。相比2019年上漲10.3%,第一季度GDP按季上漲0.6%,兩年平均增長5%。數據表明,內地經濟延續良好復蘇態勢,但部份行業尚未擺脫疫情拖累,經濟完全恢復仍需一個過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認為,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但在GDP按年數據後面緊跟的按季增速數據,以及兩年平均增速數據,都是為了向全社會傳達一個信息,不要對第一季度取得的成績過於樂觀、過度解讀。

外貿數據遠超預期

從投資、消費、出口這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析,第一季度外貿數據無疑是最為亮眼的。該季貨物進出口總額84,687億元,按年增長29.2%。出口46,140億元,按年增長38.7%;進口38,547億元,按年增長19.3%。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7,593億元。

進口總額的意外攀升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密切關係。(資料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3月外貿情況,根據中國海關總署上周二(4月13日)公布的數據,3月以美元計價出口按年增長30.6%,略低於外界預估中值38%;3月以美元計價進口按年增長38.1%,遠高於調查預估中值24.4%,並創下2017年2月以來最高增速。

進口總額的意外攀升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密切關係。從主要進口品種來看,煤進口數量和金額按季增速分別為33%、66%,原油進口數量和金額按季增速分別為11%、31%,鐵礦石進口數量和金額按季增速分別為13%、25%。疊加2020年3月的大宗商品價格低基數,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3月進口超預期的一大因素。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與部份國家疫情緩和、經濟復蘇有關。

消費層面仍須發力

從消費方面來看,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221億元,按年增長33.9%,按季增長1.86%,兩年平均增長4.2%。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484億元,按年增長34.2%,比1至2月加快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3%,按季增長1.75%。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21年GDP目標增速6%以上。(資料圖片)

從商品銷售類別來看,限額以上單位各類商品零售額按年增速均超過10%。其中,化妝品、體育娛樂用品、通訊器材等八類商品零售額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增長水平,兩年平均增速超過10%。

不過,餐飲、住宿等實體消費雖然正在快速復蘇,但距離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3月份餐飲消費顯著改善,餐飲收入按年增長91.6%,兩年平均增長0.9%,而1至2月的兩年平均值下降2%。住宿業經營在3月也出現明顯復蘇,限額以上住宿業企業客房收入按年增長138.1%,兩年平均下降4.9%,降幅較1至2月份收窄近10個百分點。

部份行業尚未復元

儘管內地經濟仍處於恢復軌道,但從第一季度各項宏觀指標來看,近兩年均值距離2019年同期仍有差距。第一季度5%的GDP按年兩年均值,略低於2019年同期的7.4%;4.2%的社會零售銷售不到2019年同期9.5%的一半;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兩年均值2.1%,不及2019年6.3%。

周茂華認為,這主要是受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防疫常態化、全球疫情衝擊超預期,同時,經濟復蘇不平衡,部份行業尚未擺脫疫情拖累,經濟完全恢復仍需一個過程。

從趨勢上看,中國經濟仍將延續良好恢復態勢。不過,對首季度取得的成績不能過於樂觀。經濟環境仍然存在比較強的不確定、不穩定性,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太牢固,特別是部份服務業、小微企業增長仍然偏慢。

上文節錄自第261期《香港01》周報(2021年4月19日)《GDP增速記錄在前 首季開門紅 全面復蘇仍待時日》。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1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當中國可以平視世界 香港怎樣正視全球新秩序

虐兒案頻發背後 香港兒童欠缺「保護網」

監管「靴子落地」之後 螞蟻估值「折上折」

後疫情時代 從在家工作到混合辦公

中國獨立設計師的春天 上海時裝周:本土時裝大潮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