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奇幻之旅 台灣民心思變暗湧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被譽為史上最激烈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已於9月25日晚間揭曉結果。回爐參選的朱立倫驚險勝出,卻成為黨員直選以來首位得票率未過五成的當選人;而緊追在後的張亞中,在部分縣市的得票甚至超越朱立倫,將這場選舉稱為國民黨主席的奇幻之旅,並不為過。

選後首日的焦點,已轉移到習近平的賀電與朱立倫的覆電。習指明瞭「為國家謀統一」,而朱則重彈「反對台獨」,兩黨雖在「九二共識」取得交集,但對於統獨的鴻溝成了難以言明的矛盾。選前朱立倫緊咬張亞中是主張「很恐怖」的「紅統理論家」,而張亞中則透過「和平」的訴求殺出重圍。

▼習近平歷次給國民黨主席選舉當選人的賀電,本次首度出現「國家統一」的用詞:

儘管最後瀰漫的「亡黨感」讓「維持現狀」的朱立倫維持了國民黨的現狀,但張亞中異軍突起的現象,放到洪秀柱、韓國瑜等人在該黨內激起的幾波浪潮來看,台灣民心的思變、質變過程已經緩步發生,這股國民黨內的暗流不斷在尋找新的寄託對象,對於可能發生「統一」的接受程度,在台海情勢嚴峻的催化下,也不再如過往那般「天方夜譚」。

台海變局的腳步聲越來越靠近,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民進黨政府一再宣稱「中國依賴台灣」,以及從「鄰國論」到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的系列操作,北京繼今年3月喊停進口台灣菠蘿之後,再度暫停了台灣釋迦和蓮霧輸入大陸,其中釋迦最大的產地還是國民黨執政的台東縣,可見中共縮小對台包圍圈已不分藍綠。台灣水果成為台海的「無聲炸彈」,其實是北京對台百寶箱的工具之一,彷彿國共決戰時期「長春圍城」與北平「以戰逼和」的手法交織再現。

在「水果炸彈」威力發酵之際,民進黨政府緊接在中國大陸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後也宣佈跟進。在台灣的視域裏,這又是一場國際「挺台」的較量,也是一場兩岸的比拚。

▼民進黨政府表達台灣加入CPTPP的壯志雄心,日本親台議員表態力挺:

+6

然而,對北京來說,CPTPP是其保持世界最大出口國競爭力的新機遇,內心在意的恐怕不只是與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大國博弈。對台灣來說,只是再度印證了兩岸關係是台灣對外政策的上位,民進黨政府選在此際申請加入,考量更多的或許是「中國因素」,但籌劃這麼久的佈局,申請加入的時機卻落後於中國大陸,未來對台灣政治、經濟和產業的衝擊挑戰將會慢慢浮上台面。

這場以區域經濟整合為表徵的中美大國角力,對台灣真正的挑戰在於是否將西方防禦式的台海避險,誤讀為國際「挺台」的戰鬥檄文。特別是澳洲、英國、美國組建的「AUKUS」三國同盟,以及美國國會建議邀請台灣參與2022年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無不是考驗着台灣的戰略定力,是要在台海更加謹小慎微,還是過度自信地樂於充當台海爆燃點的引信?拜登此時在聯合國大會上掛保證「美國不會尋求新冷戰」的說法,恐怕更值得台灣執政者咀嚼再三。

▼拜登一手打造新軍事同盟,另一手宣示「不會尋求新冷戰」:

+2

台灣在兩岸關係裏的空間不斷被擠縮,既有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推波助瀾,也有蔡英文政府遊走台獨邊緣所取得的「成果」。今年是中國大陸重要涉台組織「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成立40周年,這個立基於北京「和統」大政方針的組織,經歷了台海風風雨雨,如今武統聲浪湧現,「兩岸一家親」對台政策路向何方,不只考驗着中共,更是對台灣的一大挑戰。

除此之外,今年也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當港府官員在缺乏中國近代史的理解下,宣稱慶祝「雙十」是「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來」的行為,引起台灣官方祭出「孫中山」的法統象徵尋求反制,卻反而說明了蔡英文政府長期「去中國化」、自我棄絕歷史話語權,依賴「親美反中」的台灣政府,事實上也是在兩岸關係的競逐中不斷自我限縮、自我「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