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不怕慢就怕站 張亞中提「統合」:兩岸和平不是無限期分裂

撰文:黃梁
出版:更新:

國民黨主席落幕由朱立倫當選,若談起整場選舉過程中最大的「驚奇」,必定是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所颳起的旋風。張亞中在台灣主流意識中無疑像個「異數」,甚至連黨內同志都會替他冠上「紅統」標籤。
細究本次黨主席選舉,張亞中對統一的議題談論不多,更多是集中在「和平」,包括如何解除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備忘錄。可是除了台灣方面對北京承諾的憂慮外,大陸當然也擔心和平反倒成為兩岸「永久分裂」的倚仗。為此,《多維新聞》特別專訪張亞中,深度了解他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國民黨今後路線的具體想法。內容稍經編輯後轉載於《香港01》。此為第一篇。

台灣放棄「統一話語權」 自然只剩「紅統」

張亞中首先對「紅統」的說法進行駁斥,他認為,「紅統」的基本定義應該是隻以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核心的統一方式,亦即大陸是主體,台灣完全是客體,在過程中台灣沒有發言權,不是協商下的統一,而是完全被迫接受,代表的是單方面的、機械式的完成統一,其中也包括武統。但張亞中所主張的,是以兩岸共同協商而來的統一,這不能算是紅統,也不是藍統,而是如同家庭共同建構出來的結果。

張亞中首先對台灣語境中的「統一」做出定義,並駁斥關於紅統的說法(楊騰凱攝)

張亞中提到,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本來就是反對分裂,全世界也幾乎沒有一個成文憲法會贊成分裂,包括憲法增修條文也明確提到為了「因應國家統一之前」,因此統一在台灣固然失去了話語權,但並不代表在法理上被排除了。而統一之所以走向式微,是由於在民進黨的執政及國民黨退卻,尤其當國民黨已經喪失了對統一的想象跟使命,那「統一」在台灣勢必只能被解讀為「被統」,那支持的人當然會相對較少。

為何「統一」在台灣會淪為「被統」?很清楚的,統獨向來是台灣民主化以來爭執不休的話題,但民進黨代表反對統一,國民黨卻未必代表統一,充其量是強調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國民黨或許並不反對統一,但基於選舉考慮大多不願表態,避談的結果,就是台灣沒有人談統一,只剩大陸單方面在談,那台灣理所當然的變成「綠獨」與「紅統」、「被統」的對決,而不會有「藍統」。可以說,台灣自己放棄了對統一的話語權。

和平不是躺平 走得慢好過原地踏步

至於為何在本次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只着重於「和平」,而未過多着墨於「統一」,張亞中解釋,他所提出的和平只是所有兩岸大論述中的其中一部分,要如何從敵對走向和平,和平後再走向融合、統合,之後再走向統一,統一之後兩岸又該如何,他都有非常完整的大論述。但選舉總是有一個關鍵性,而兩岸現階段最迫切要處理的難題是兩岸現時的敵對狀態,因此才把重點放在和平,但並不代表他不追求,只是在選舉中談得比較少。

但他也認為,國民黨現在所說的「維持現狀」,可能就是主張兩岸的長期分裂,大陸也不太願意接受,擔心會因此走向無限期拖延的狀態,因此他提出了「統合」的概念,兩岸很難直接從和平跳到統一,也不可能從敵對跳到統一,這個跨越太大,勢必要有一個融合、統合的過程。「過程中你要快一點,雙方就要多努力一點,中國人說『不怕慢就怕站』,我們方向往這邊走,總是可以走到,但國民黨現在就是原地不動。」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於10月1日於接受央視專訪時曾提到,「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兩岸謀求未來國家統一。」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國民黨反對傷害中華民國、傷害民主自由的任何一個講法。在朱立倫上任後,不少身邊幕僚及國民黨員亦紛紛表示,陸方不應要求朱立倫對「統一」有過多表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令國民黨提其面臨亡黨下場。

洪秀柱在央視節目中提到,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原則,兩岸應共謀統一。(吳逸驊攝)

在「統一」現在仍像票房毒藥的情況下,國民黨當然希望陸方不要給予大多壓力,待國民黨奪回政權之後,自然能好好發展兩岸關係,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然而執政是否就代表能不畏「抹紅」壓力尚未可知,至少就目前的態度來看,兩岸能「原地踏步」無疑是國民黨最希冀的結果。但為何洪秀柱談統一會變成朱立倫口中「傷害台灣民主自由」的說法?張亞中認為,這代表朱的思維邏輯不夠周詳。

「統一前」的兩制台灣方案

張亞中認為,一般人思考都會從現狀直接跳躍到要不要統或要不要獨,那就會面臨到朱立倫所稱的,統一後就等於台灣沒有民主自由的問題。而在張亞中的兩岸路線圖,兩岸應該是先從和走向合,在一些第三主體的地方創造新的政治體制,兩岸在相互尊重且不分裂的基礎下開啟磨合過程,最後才來談統一。

北京於2019年提出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激起許多台灣人將喪失民主自由的「亡國感」,國民黨亦明言不可能接受「一國兩制」。但張亞中指出,有人認為兩制台灣方案是「統一後」的結局,但他會解釋成「統一前」的安排,那討論的空間顯然大得多。在他看來,「一國兩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香港,但香港沒有如何統一的問題,時間到了就要回歸,所以香港的重點在回歸之後。而兩岸沒有時間到了就要統一的問題,要着重的當然是統一前的問題,而不是以統一後的角度去思考。

張亞中又提到,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於2015年曾出版《「一國兩制」台灣模式》,裏面提到他所主張的「一中三憲」是最好的兩制台灣方案,該篇文章也得到官方獎項認可。而他所主張的「一中三憲」毫無疑問是統一前的,「和合論」也是如何走向統一的方法,至於統一後的方案,他提出的是「三民主義、天下為公」,但那些還很遠,北京對他的主張也很熟悉,都還有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