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中秋節食滯咗?5大穴位通便減胃脹按前塗1種油效果更佳

撰文:醫護隨筆
出版:更新:
農歷新年是中國重要傳統節日之一,不少港人習慣在當天和家人、朋友聚餐慶節,但豐富菜餚在前,也要留意自己會否不自覺食滯。(maddibazzocco/unsplash) 

大時大節吃滯,胃脹不適怎麽辦?人體有五個常用穴位,有助消滯及促進脾胃消化。

1. 内關

穴位位置:手腕内側,腕橫紋往後約三隻手指橫放的距離,正中央位置

功效:寬中理氣、和胃止嘔,有助於消除脹氣,飽食後引致打嗝時亦可使用

按摩方法:定位後以對側拇指指尖於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約二十至三十秒,直到手部出現脹、麻的感覺,然後再按摩另一邊,雙手輪流按三次

2. 中脘

穴位位置:肚臍中央與胸骨下緣之間的中點,約在肚臍往上五隻手指橫放的距離

功效:健脾和胃、寬中、消食,現代醫學更發現中脘穴有助調整胃腸的功效

按摩方法:把掌心放在穴位上打圈摩熱,可持續摩擦五至十分鐘,亦可在按摩前塗抹油性介質(如驅風油、芝麻油等),使效果更佳,但要切忌過於用力以免引起不適

3. 天樞

穴位位置:肚臍正中往兩側旁開三隻手指橫放的距離

功效:疏調腸腑、理氣、消滯、通便

按摩方法:方法有二,可把兩手掌心放到兩側天樞穴上摩擦,方法跟按壓中脘相同,亦可塗抹油性介質;或用兩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按揉約二十至三十秒,然後休息三十秒,反覆進行三至五次

4. 梁丘

穴位位置:端坐時大腿用力蹬直,膝蓋外側上方的凹陷中、約在髕骨(編按:即膝蓋骨)外側往上三隻手指橫放的距離

功效:調和胃氣、降逆、止胃痛

按摩方法:用拇指尖以點按的方式按摩該穴約三至五分鐘,直至膝關節出現酸脹感覺

5. 足三里

穴位位置:膝蓋外側下方凹陷位置往下約四隻橫放手指的距離

功效:健脾胃、消滯、降逆、化濕,平時多按摩足三里更有培正固本、强身健體的效果

按摩方法:用拇指尖以點按的方式按摩該穴約三至五分鐘,直至小腿出現酸脹的感覺

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陳嘉榮。(撰稿人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