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疫後新常態 遙距醫療崛起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一場疫情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生態,出現行業大「洗牌」,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這種現象稱之為「新常態」。在疫情下,醫療服務首當其衝,遙距醫療(Telemedicine)隨之崛起,成為醫療界的新常態。
遙距醫療涵蓋多種服務,包括透過視像、電話或即時通訊軟件診症、自助健康諮詢服務、電子健康監察及網上健康教育推廣等等。雖然遙距醫療已發展多年,但尚未普及,對普羅大眾而言仍較陌生。但一場疫症,增加了市民對遙距醫療的認識。

有助解決公共衞生危機

在疫症肆虐期間,公立醫院大減門診服務,市民也盡量避免到診所求醫或檢查身體,以免受到感染,但或許引致延誤就醫,危及個人健康。遙距醫療正為當前的公共衞生危機提供一個可行方案,一來可令患者,尤其是行動不便的人士更快、更易地獲得醫療服務,二亦有助減低交叉感染的風險,三是在先進的醫療設備的配合下,醫護人員能夠更安全及有效地遙距監察和照顧病人,減輕其工作負擔。

除了求診服務,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可提供自助健康諮詢服務的應用程式,用戶只需輸入資料如症狀,程式就會透過不斷提問,直到能夠作出最大機會的診斷結果或建議。當然,該技術仍屬起步階段,僅限於基本和參考資訊,但隨着系統收集到愈多數據,發展為真正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醫生的潛力就愈大。

護士熱線回答健康諮詢

為配合及推動這股遙距醫療潮流,保險公司也加入支持,其中一項是醫護諮詢熱線,由註冊護士向客戶提供適切的治療建議,客戶即使平日對自己健康狀況有所疑問,亦可致電熱線與註冊護士對話,從而得到健康資訊。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與流感和普通感冒相似,因此近期市民對這類專業醫護的醫療建議需求大增,護士更會致電跟進已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向其解釋病況之餘,亦可提供心理支持。

領取藥物流程有待改進

雖然科技成就了遙距醫療,但該服務要真正「落地」,技術並非首要條件,而是需要解決配套,例如藥物安排和分辨適合遙距醫療的病症。首先,目前本港尚未有廣泛應用電子藥單,即使患者已接受遙距診症,唯仍要親身或委託他人到診所或醫院取藥,另一方法是患者先向醫生提供書面同意書,同意郵遞藥物,但行政手續繁複,二是快遞費用也不便宜,加上藥物運送安全的考慮,相關開支亦可能相當昂貴。

另外,遙距醫療並非適用於任何情況,如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首次會診,面對面的診症或較為理想,以更深入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另外一些專科需要詳細檢查例如耳朵或陰道檢查,亦較難以遙距醫療進行。

最後,若要令遙距醫療在本地市場上有長遠的發展,必需要得到監管機構、醫療機構及保險公司的配合,方能在疫後新常態下,為求診者及家人提供持續及全面的關懷,給予個人化及適切的醫療支援。

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及賠償須受有關保單的條款及不保事項限制。保險產品的額外服務及推廣受有關條款及細則約束。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