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耳鼻喉專科吳耀榮醫生 鼻咽原來要定期檢查?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隨著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出現,大眾也關注起上呼吸道感染,社會上愈來愈多人關注呼吸道健康,當中症狀如:鼻涕倒流、鼻塞、耳鳴等,原來與鼻咽癌的病徵相似,因此今年市民到耳鼻喉專科進行求診和檢查的次數增多,從而對耳鼻喉健康的知識、檢查方法以及鼻咽癌的治療手段有更深認識。本文特別邀請到耳鼻喉專科吳耀榮醫生,透過真實病例,帶出一般人容易忽視身體因鼻咽癌而發出的有關「警號」,印證鼻咽癌與生活實為息息相關,建議市民需提高警覺,及早進行鼻咽癌檢查。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日漸乾燥,遇上流鼻血和鼻塞,大多數人都可能誤以為只是因秋涼乾燥、捱夜、鼻敏感或普通傷風感冒,但吳耀榮醫生提醒讀者,流鼻血有可能是鼻咽癌的徵兆:「早期鼻咽癌患者病徵有機會不明顯,除了流鼻血外,更會出現耳鳴。不少患者有時候會誤以為耳鳴是因耳垢栓塞而造成,而頸部淋巴腫脹更容易被誤當成中國人俗稱的『痰火核』,但原來是因鼻咽癌已轉移到淋巴組織所導致。」

鼻咽癌的病徵可以非常輕微,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病徵:

頭部

頭痛:一般頭痛可能會令人聯想到是睡眠質素較差所致,但其實也有機會是因鼻咽癌侵蝕顱底骨而引起的痛症。

耳鼻喉方面

鼻涕倒流:可以是鼻敏感導致,同時也是鼻咽癌的常見病徵,市民可留意鼻涕分泌物的顏色以進行初步判斷:鼻敏感所致的鼻涕一般以白色同透明狀為主,有可能帶少量血絲,而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是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無鼻涕。

鼻咽位處較「隱蔽」的位置,大多數個案會出現在圖中所指位置。

視覺方面

重影:視覺出現重影時,一般人會懷疑是眼科毛病,未必會立即聯想到鼻咽癌,但鼻咽癌細胞若往內生長觸及視覺神經時,亦會導致重影的出現。若癌細胞入侵周邊器官組織就已經屬於晚期癌症。

吳耀榮醫生補充,鼻咽癌難以被察覺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鼻咽位處鼻道最盡頭,喉嚨上方較「隱蔽」的空間。加上早期鼻咽癌病徵可以很輕微或不明顯,所以市民應該多加留意自己或身邊人的身體狀況,若感到不適或出現上述病徵,可儘早尋求專業醫護人員意見及了解更多。

頭痛都不能掉以輕心,萬一鼻咽癌侵蝕顱底骨,都有機會引致頭痛症狀。(資料圖片)

20至44歲男性正值事業黃金期卻中招?

數據顯示確診鼻咽癌較多為40歲或以上人士,當中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為3比1¹。然而,年輕男性也應有所警惕,據醫管局2018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指出,20至44歲處於事業黃金期的男士,最常見的癌症正正就是鼻咽癌。吳耀榮醫生曾經遇過最年輕的患者,是一位只有9歲的小朋友,沒有家族病史,當初因為頸部有腫塊而進行檢查,最後確診患上鼻咽癌第3期。他指這個案並不常見,但市民只要對鼻咽癌病徵有基本認識,及早進行鼻咽有關檢查,就能避免延遲診治。

病人拖延心態影響治療

吳耀榮醫生指出,有3類人會主動尋求耳鼻喉專科醫生幫忙:第1類是持續出現疑似鼻咽癌徵狀的患者;第2類是家人本身已被診斷患有鼻咽癌,出於擔憂而主動求診;第3類是在例行身體檢查結果中發現有鼻咽癌跡象的人士。

「教人惋惜的是,約有三分之二患者確診鼻咽癌時已為晚期癌症,當中晚期治療需經歷電療和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過程絕對不好受。一般前來求醫的病人,多少都抱有拖延心態,待耳鳴或流鼻血等病徵持續數月才意識到不妥。其實,一般過濾性病毒所引起的病徵約一星期便會減退,但若任何病徵超過兩個星期,則需提高警覺,並主動前往檢查。早期鼻咽癌患者治癒率能高達9成,因此及早檢測並接受治療,有助減少因治療引致的副作用及提高治癒率。」

鼻咽癌常規檢查及早期篩查的手段

近期離不開的生活熱話——COVID-19,都為鼻咽癌檢測帶來新現象,吳耀榮醫生分享:「由於COVID-19 令大眾更關注上呼吸道感染,當中上呼吸道感染某些病徵與鼻咽癌相似,透過提早進行上呼吸道檢查,我們能更早發現早期階段的鼻咽癌患者。」

鼻內窺鏡檢查可驗出在鼻黏膜表面增生的鼻咽癌組織。

以下列舉一般鼻咽癌檢查和早篩的方式:

1)鼻內窺鏡檢查:9成的鼻咽癌在鼻黏膜的表面增生,可透過內窺鏡看到病變組織。

2)磁力共振:1成的鼻咽癌在鼻黏膜的底下增生,這種情況內窺鏡檢查不到,只有磁力共振檢測才能發現,但價錢較昂貴。

3)抽血測試:驗血配合DNA測序屬無創早期篩查手段,市民只需到診所或體檢中心進行抽血便可知道患鼻咽癌的風險。由於一般普通科或家庭醫生未必有鼻內窺鏡或磁力共振設備,因此相對以上兩種方式,抽血驗帶有鼻咽癌特徵的EB病毒DNA屬於較方便的手段。

傳統和新型的EB病毒抽血測試

次世代DNA測序技術能更有效分辨出與鼻咽癌相關的訊息。(資料圖片)

「現時抽血驗鼻咽癌的檢測可分為:EB病毒抗體測試和EB病毒DNA測試。EB 病毒DNA 測試又分為傳統定量測試及最新的EB病毒DNA測試(又名次世代DNA測序),三者分別在於檢測的靈敏度和假陽性的高低。有研究指出,傳統抗體測試的靈敏度大概介乎於70%至90%之間;傳統EB 病毒DNA定量測試的靈敏度大概介乎於80%至90%之間;而次世代DNA測序,有機構更聲稱可達至97%靈敏度。」吳耀榮醫生續指,傳統EB病毒抗體測試有機會呈現高達40%的假陽性結果,至於EB 病毒DNA定量測試雖然假陽性已比EB病毒抗體測試為低,但仍有較高假陽性率。

由於EB病毒訊號有機會是代表病毒感染,或者是與鼻咽癌有關的病毒所致;傳統測試只能測出有EB病毒的訊號,但未能測出是否與鼻咽癌相關,導致有機會忽略了鼻咽癌的診斷。而次世代DNA測序測試則能分辨出是哪種訊號,以減少混淆。吳醫生分享,在去年曾經有兩個病人使用傳統EB病毒抗體測試呈陰性,但最後診斷為鼻咽癌,反映抗體測試靈敏度不足因而出現假陰性。使用鼻內窺鏡和配合抽血測試,兩者相輔相成,自然能更有效地找出早期鼻咽癌。

半年/每年一次進行鼻咽癌篩查較好?

針對有病徵的人,鼻內窺鏡檢查除了用來判斷是否患上鼻咽癌外,更可以找出病徵出現的原因。若沒有或病徵不明顯的人,吳耀榮醫生建議可以先抽血作為早期篩查。至於大眾一般需要隔多長時間作定期鼻咽癌檢查,吳耀榮醫生指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建議有家族病史的人,可考慮進行一年一次檢查及因應可疑病徵進行額外檢查。

鼻咽癌病徵很多時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癌症達至晚期前沒有明顯病徵,因此儘早進行身體檢查,有助病人於早期確診並展開治療,增加治癒機會及減少治療副作用。其實耳鼻喉健康與生活息息相關,專科醫生也可隨時為市民做身體檢查,吳耀榮醫生強調大眾只要有需要,即可以尋求專科醫生協助,不一定要透過轉介或待情況嚴重才求醫,以確保患者能儘早發現病情並接受治療,活出健康人生。

(資料由耳鼻喉專科醫生吳耀榮提供)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詳情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1】香港衞生防護中心:

https://bit.ly/3nMgj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