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廿四節氣|濕重易風濕便秘胃口差 2食療薏仁湯健脾番薯去濕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清明節(4月5日),清明是廿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註冊中醫師黃永安指出,這時候春暖花開,草木繁盛,但天氣變化大,容易著涼感冒,加上水氣較重,容易引發風濕舊患復發。他建議在清明時多吃番薯,白菜,蘿蔔等平肝去濕食物,以及飲用健脾去濕湯水。
撰文: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黃永安

清明是廿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代表天氣晴朗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人們會在門口插上楊柳枝,去郊外踏青感受春暖的氣息,以及祭掃墳墓,拜祭已故先人。

▼清明容易出現什麼健康問題?(按圖 👇👇👇)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草木繁盛,處處給人清新明朗的感覺。但清明天氣變化大,一不小心便會著涼外感風寒感冒。另外清明水氣較重,容易引發風濕舊患復發。而且春主肝,常引用肝火,以致人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又或肝火犯胃,影響脾胃健康,如胃口減少,便秘或便溏等。

清明養生貼士

清明時應注意飲食,多吃平肝去濕食物,少吃偏濕食物,亦要保持情緒平和,避免嬲怒。另外可配合穴位按壓助補益脾胃。

▼清明養生貼士(按圖 👇👇👇)

+7

1.多吃平肝去風,溫胃去濕的食物,少吃偏濕的食物

多吃平肝去風,溫胃去濕食物:番薯,白菜,蘿蔔,菠菜,山藥,黨參等

少吃偏濕食物:芒果,糯米等

2.多到郊外活動

應多做晨運,登山,遠足等的郊外活動,多照照明媚的陽光,以感受清明時節的清爽氣氛,有助平靜心情,舒緩壓力,幫助適應季節的轉變。

清明時節可多到郊外行山,有助幫助適應季節的轉變。(資料圖片)

3. 避免情緒刺激

平日亦應避免情緒刺激,以和為貴。

4.注意防寒保暖

出門時及在冷氣地方帶備外套,防止外感疾病。

5. 保持環境通風

不應經常留於家中,也不應緊關門窗,以致濕氣溜留於家中致容易患病。

6.補益脾胃穴位

可用手輕力按摩足三里,合谷,太沖3個穴位各15分鐘,以助補益脾胃。

▼2款清明湯水食療(按圖 👇👇👇)

+6

1.山藥薏仁飯:健脾利濕消腫

2.豬腱薏仁春濕湯:清熱去濕

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黃永安(撰文者提供)

相關文章:【經期中調理】血氣差面白小腹痛 淮山湯2食療補血益腎戒蕉保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