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1茶包含116億粒1支水近9萬粒!5招免積體內防致癌損內分泌

撰文:林嘉珮
出版:更新:

塑膠產品愈來愈多,可謂無孔不入。微塑膠包含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 (PET) 和聚丙烯 (PP) ,廣泛用於蔬果包裝、塑膠瓶等食品包裝。除了在海鮮找到微塑膠,加拿大麥基爾大學一篇醫學期刊報道,日常的茶包竟然亦含大量微塑膠!到底人體攝取這些塑膠會有什麼害處?沖一杯茶會喝下多少微塑膠粒?有什麼方法可避免?

微塑膠是什麼?

人類的日常生活已離不開塑膠,結果導致膠廢物堆積、無法分解,最後塑膠污染進入生物鍊,透過別的途徑再進入人體,影響健康。

▼微塑膠無處不在,究竟人體一天吃下了多少塑膠?按下圖即睇👇👇👇:

+6

一個茶包=116億微塑膠粒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對市面上販售的即沖茶包進行實驗,發現一個茶包居然含有116億微塑膠粒!

你每天喝幾杯茶?你又知自己每天喝下了多少塑膠下肚嗎?(圖片來源:istock)

測試發現,茶包泡在熱水時會釋放出成千上萬的微塑膠粒、甚至更小的納米塑料顆粒,很難用肉眼看見。研究團隊利用顯微鏡和專業儀器,把茶包中釋放的膠粒過濾。

當我們在一杯茶中看到數十億粒微塑膠顆粒時,感到非常震驚。這些膠粒全部會被消費者攝入體內,在身體堆積。
麥基爾大學實驗團隊

結果估計,一個茶包中竟然含有116億個微塑料和31億個納米塑料顆粒,平均而言體積只有灰塵或花粉的大小,而每杯中的塑膠總含量約為16微克。

研究人員警告,大部分茶包,包括上圖款的茶包都含有大量微塑膠。(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多款茶包裏被驗出的塑膠粒含量,遠遠超過其他食品和飲料,包括瓶裝水、啤酒、蜂蜜、魚貝類、雞肉和食鹽。因此在喝茶時,你實際上是在喝塑膠。

科學界開始關注人類吞食微膠粒的數量。他們驚訝地發現,每人一年會吞食到39,000至52,000顆微膠粒,每周約吞下5毫克的塑膠,即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分量,但自己卻毫無感覺。

茶包充滿膠粒,是否就無可避免?研究人員建議,若非必要可避免購買塑膠茶包,可以原罐茶葉代替,或使用帶有茶隔的水瓶喝茶。

飲樽裝水變吞膠

微塑膠不能被分解,攝入的膠粒最後流入生態圈,但最後人類又會從其他生物身上攝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不只茶包,研究人員更發現樽裝水當中含有的微塑膠亦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引述《環境科學興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報導,水喉水含4000粒微塑膠,而市面上發售的樽裝水膠粒含量比水喉水多22倍,即只要你飲下一瓶500毫升的樽裝水,等於吞下了88,000粒微塑膠粒。若成人日常只飲用樽裝水,一年就喝下了13萬微塑膠粒。

當中負責是次項目的研究人員Kieran Cox表示,今次微塑膠實驗雖然對大部分食物進行檢測,但研究只估算了15%左右的熱量攝取,因此實際數據可能比目前得出的數字更高。

你飲下一瓶500毫升的樽裝水,等於吞下了88,000粒微塑膠粒。若成人日常只飲用樽裝水,一年就喝下了13萬微塑膠粒。(圖片來源:istock)

微塑膠積聚在人體可致癌

納米級塑料可以穿透細胞,進入血管和淋巴系統。由於它們不會被人體分解,會導致膠粒堆積在人體或排出體外。微塑膠含有的有毒物質會干擾人類的內分泌、生殖系統,嚴重甚至會致癌。

美國福布斯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解剖了24具人類屍體,抽取當中的肝、脾、肺、腎樣本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每一個測試個體樣本中都發現雙酚A(BPA),而雙酚A是一種製造塑膠的原材料,對人類的健康會造成損害,但仍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方法可避免微塑膠?(按下圖即睇👇👇👇:)

+6

如何避免微塑膠?

1)減少購買包裝食物

根據科學界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微塑膠都來自包裝食品的膠袋。若減少購買包裝食品,可減低接觸微塑膠機會。

2)以水樽代替即棄塑膠樽

除了少飲樽裝水,重用的膠樽在使用過程中亦會釋出微塑膠。即使你少飲用樽裝水,但重用塑膠水瓶依然會令身體吞入膠粒。平日出門還是購買一個可循環再用的水樽吧!樽裝水膠粒含量比水喉水多22倍,即只要你飲下一瓶500毫升的樽裝水,等於吞下了88,000粒微塑膠粒。

3)食海鮮前應把內臟移除

澳洲有研究檢測海產,包括5隻野生藍蟹、10隻生蠔、10隻野生魷魚、10條野生沙甸魚和10隻養殖虎蝦,發現當中含有大量微塑膠。若食用一條沙甸魚,代表你吞下了30毫克的塑膠。專家建議,可在烹調海產前先把內臟移除,因為微膠粒最後會經血管流入內臟。

4)自備餐具

飲管、膠杯、膠餐具當中含有大量微塑膠,這些塑膠在加熱過程有機會釋出有害物質,影響健康。專家建議,日常生活應避免使用塑膠餐具,否則吃下肚子是食物同時,更有可能是一堆肉眼看不見的塑膠。

5)減少用含微塑膠的化妝品

細小的塑膠粒會隨毛孔流入血管、淋巴系統,最後堆積在人類的內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沒有吃下肚不代表沒有攝取微塑膠。按現時已知的數據,微塑膠微小的特性會滲進血管、淋巴系統、內臟中,而護膚品中含有的微塑膠依然會透過毛孔滲入皮膚。部分膠粒會隨水排入大海,進入生態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