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術期刊《中國季刊》受壓刪逾300篇涉64、港台問題文章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今日,中國研究學術圈流傳一份郵件通告,內文稱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主辦的《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上300餘篇文章在內地被封。文章大多與天安門事件、文革等敏感事件有關,同時亦涉及疆藏、香港和台灣等敏感地區的話題。
負責出版《季刊》的劍橋大學出版隨後證實消息,指確實收到一間中國進口商要求刪除部分文章。出版社表示,當有其他出版物受威脅時,他們會考慮應要求刪除指定的文章,但不會主動進行審查。
《中國季刊》被譽為當代中國研究最重要的國際刊物。據了解,此前該刊物並未受限。

網傳《中國季刊》主編的郵件內容。(網絡圖片)

今日網絡流傳一份郵件通告,稱來自《季刊》的主編Tim Pringle。該郵件指,《季刊》收到劍橋大學出版社的通知,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出一份清單,要求將300餘篇文章從劍橋大學出版社的中國網站上撤下。而劍橋大學出版社已將上述文章屏蔽,以防止他們的中國網站整體被關。

郵件中描述這300餘篇文章,大多數關於天安門、文革、西藏、新疆、香港和台灣。文章的出版時間從幾個月前至上世紀60年代都有。郵件又指,幾個月前,還曾收到撤下1000餘本電子書的要求。

至晚間,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官方推特證實消息,稱的確被一間中國進口商要求刪除部分文章,以令他們的出版物可以繼續出現在中國市場;而出版社不會主動進行審查,但當其他出版物有機會受威脅時,會考慮封鎖指定的文章。聲明表示,出版社會在下周的北京書展,與相關機構進行商議。

此外聲明又提及,中國去年加入國際出版人協會,並認可出版自由,但中國等地區的審查並非短時間的問題,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出版社坦誠無力控制情況,但願意繼續影響結束審查的進程。

惟通告並未提及該中國進口商的身份,亦不知背後是否有中國官方推動。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楊國斌在微博上證實,《中國季刊》有300餘篇文章在內地被封。(網絡截圖)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南堡傳播學院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楊國斌在微博上指,自己收到了《季刊》主編的通知,所述內容與網傳郵件相符。楊國斌感嘆,「當代中國研究最重要的國際刊物,受到如此限制,情何以堪!聞所未聞啊。國內不是正在推進當代中國研究嗎?怎麼推進?」

對於網傳郵件中請中國網友幫測試的兩個網址,微博上有用戶表示,目前仍可登上。

香港01已聯繫《中國季刊》、楊國斌及多位政治、傳播學者,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徐曦白回覆01記者時表示,其他相識的內地學術專家得知消息後反應負面,有人試圖向中宣部和廣電總局求證,但被告知不知此事,因此不了解是什麼部門牽頭釀成此事。

當記者問及,文章被封是否與十九大即將召開有關,徐曦白表示難以估計,但實際上事件對學術研究影響有限,因為《季刊》的核心讀者群很小,他們有其他渠道可以獲得文章;但事件反映出當局對學術自由的態度,不言而喻

《中國季刊》封面。(網絡圖片)

《中國季刊》創辦於1960年,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主辦,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期刊內容涵蓋現代中國大陸和台灣,包括人類學、商業、文學、藝術、經濟、地理、歷史、外交、法律、政治、社會學等等各個方面。

《中國季刊》是西方學者發表與中國近現代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相關的學術研究的的重要刊物。期刊聲稱不受任何一國政府或政治上的影響,文章錄用與否由同行評審決定,主編無法決定,而稿酬由編輯部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