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活洋品牌.博評】德國名牌汽車半價發售?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假如有一輛全新,由德國四大汽車品牌生產的大型 SUV,連同「終生保養」只售約20萬港元(已計算本港汽車首次登記稅),比「同級」的平治、寶馬、奧迪便宜一半以上,你信唔信?

真相是2015年,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之一北汽集團旗下的貨車生產公司福田汽車以500萬歐羅 (約4,000萬人民幣)購入一個沒有任何業務的德國汽車牌子Borgward(寶沃)。這牌子的汽車在上世紀50年代曾經風光一時,年產量達一百萬輛,後經營不善在1961年倒閉,半世紀以來只有一個沒有任何資產或技術空殼。

牌子轉入中國人手中,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有規模的車廠要由零開始設計一輛汽車,一般需要四年才能正式生產, 北汽福田卻可以極速在去年中推出訂價人民幣16.68萬元起的大型四輪驅動 SUV BX7、今年初再推出12.02萬元的中型前驅 SUV BX5。

有規模的車廠要由零開始設計一輛汽車,一般需要四年才能正式生產, 北汽福田卻可以極速在去年中推出訂價人民幣16.68萬元起的大型四輪驅動 SUV BX7、今年初再推出12.02萬元的中型前驅 SUV BX5。 (視覺中國)

「德國寶沃」、「德系四強」、「德國浪漫主義設計」、「帶著日耳曼民族的榮譽與精神信仰」、「中國救活了一個又一個的汽車洋品牌」等宣傳語果然有威力,寶沃雖然比進口或合資的德國車便宜一大截,但仍較同類型國產牌子汽車貴上好幾萬元(國內很多車是十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包括寶沃母公司北汽生產的SUV),而且BX7推出六個月已售出約 30,000 輛,以新牌子而言,銷量不俗。

作為管理人,筆者佩服北汽的眼光:七年前中國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代價購入瑞典富豪汽車(Volvo),現在北汽只需吉利付出的0.33%代價就可以國產車貼上「德國牌子」,事實又證實可以令售價提升,假設較高的售價令每輛汽車的利潤增加5,000元, 六個月3萬輛的銷量已經為公司帶來額外1.5億元收益,差不多是牌子收購價的四倍。

這種收購殭屍牌子拿回中國扮洋貨的例子,比比皆是,生意是做成了,但近乎行騙的宣傳策略是否「超越了人性道德的底線」?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在經濟和科技領域取得驕人成就,但規模宏大、佔盡政策優勢的龍頭國企(北汽在美國財富雜誌 2017年全球500大企業排名137)也不願意腳踏實地做好品質和服務以建立口碑,反而弄虛作假以圖瞞天過海,豈不叫國家蒙羞?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