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與身份認同】 叫我香港人

撰文:子雋
出版:更新:
德文課學期完結,大學向我派發的證書上,在出生地一欄錯誤填上了China,於是要求他們改正為 Hong Kong,結果他們未有列印一張全新的證書,只是手寫更正。在他們心目中的小事一樁,對我來說卻別有意義,更應該堅持。
子雋
(Getty Images)

上一篇博評提及歐洲機場保安漏洞,詎料香港機場也不惶多讓。一場特首女兒行李風波,一句「叫我梁特首」,換來「特事特辦」。「撻朵」成為了權貴的特權,往往有非閒人可享的「福利」,我等庶民出走歐洲不時「撻朵」,卻為了說明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

來到歐洲生活,經常會發生以下的對話:

"So you are from China." 

"No, I come from Hong Kong."

"What is the difference? Isn't Hong Kong part of China?"

"Hong Kong was a British Colony before 1997, but now we belong to China. However, we are from Hong Kong!"

(照片由作者提供)

對於不少歐洲人來說,未必有清晰概念分辨香港人和中國人。應該說,只要是黃皮膚,講他們聽不懂的華語,無論是台灣人、馬來西亞人、新加坡人等等,在他們心目中也是類同的華人,統稱為Chinese。近年香港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核心價值受到衝擊,中港矛盾加劇,香港人對於身分認同變得敏感,自然想把謬誤釐清。

前陣子,與一眾德文班的同學聚餐,他們大部分都是二十出頭的大學生,在他們心目中,原來"Hong Kong is such a big city!",但當我說一句這"small and crowded"的國際城市住了七百多萬人,他們卻感到吃驚,所以還談什麼香港的政治情況、與中國的錯綜複雜關係。

他們對數千里外的香港一知半解,其實也可以理解。因此每次跟他們聊天,會再三強調自己非來自中國大陸,而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們有時候不明白兩者有何分別,更不理解為何一個城市的人民,會如此抗拒他們的國家。於是便要細談香港回歸歷史,以至近年一幕幕抗爭,都是因為香港的核心價值正被蠶食

此外,部分外國朋友未曾聽聞雨傘運動,於是又解釋抗爭的源起、催淚彈下港人對政府的不信任、以至最終無功而還。說到這兒,他們會問:「你仍喜歡香港嗎?」自然反應下會說句:「所以走來歐洲抖抖氣吧!」不過,心底裏只因我愛我城,才會說那麼多。

(照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過程中,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人對民主的不同見解。曾經與兩位分別來自烏克蘭與波斯尼亞的朋友傾談,期間烏克蘭的朋友對香港與中國關係很感興趣,然而波斯尼亞的朋友,卻不解為何香港人執著民主,他提到他的父母過去在當地的共產主義下生活,也可過得安穩。或許波斯尼亞走過戰爭才有今天,對於催淚彈下爭取民主,香港的情況只是微不足道。

還記得另一次在德文課討論時,來自芬蘭的同學認為「民主也未必完全是好事。」聽到這句,我不禁回道:「當你發現原有的民主,一點點被侵蝕時,那更加不是一件好事。」這樣嚴肅的話題,實在難以用僅有的德文去解釋,於是轉回頻道到英語,繼續講解香港的情況,目的也是為了分享更多。

德文課學期完結,大學向我派發的證書上,在出生地一欄錯誤填上了China,於是要求他們改正為Hong Kong,結果他們未有列印一張全新的證書,只是手寫更正。在他們心目中的小事一樁,對我來說卻別有意義,更應該堅持。

遠在他鄉,眼見大年初一的衝突,再到李波失蹤,然後特事特辦的行李風波,香港似乎變得更陌生,但與其透過鍵盤在社交網站中疾呼,倒不如行多一步,向世界說多一點。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