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三小時生活圈 探尋港珠澳共同體以外之可能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現在每一兩個月就會去一次台灣。
每次過去要處理的事情不盡相同,旅遊、公務、交流、出席活動,不同的理由都差不多用遍了。
去台灣,除了是以上的理由,當然也是嚮往當地的人文風景,以及物價較低的生活。

中央氣象局預測,菲律賓東面水域料於今日(25日)將有熱帶低壓生成,未來或增強為今年第9號颱風「尼莎」。(Getty Images)

價廉物美 富人文氣息 台灣生活吸引力大

近幾年台港交流愈見頻繁,去年港澳到台的旅客人數已經達到151萬人次,為近年之新高。當然一大原因就是近年往台機票價格大幅下跌,航空公司暫緩了燃油附加費,令往來台港的機票有相當的吸引力。除了旅客人數多了,往台灣工作、交流的朋友也慢慢增加。相比港珠澳一小時生活圈,「台港三小時生活圈」顯然更為吸引。

試想想,假如有人住在台灣,但平日在香港工作。他逢星期日晚上可以乘夜機回港,住在跟朋友或父母共住的香港家中,過住香港繁忙的生活;在每星期五的晚上就乘夜機回去台灣,過台灣的低物價、較有人文氣息的生活,閒時更可往花蓮、台南這些地方一天遊,又或是光顧咖啡廳,吃碗牛肉麵,逛逛在大街小巷之間的小型書店。這類生活,確實存在不少吸引力。

港台廉航未普遍 機場交通過關安排仍存障礙

在台灣非市區地帶租一個三百多呎的小單位,普遍不需2萬元台幣。當然,往來香港及台北或高雄的航空公司仍是國泰(港龍)、長榮、華航、港航等大型航空公司,而未有真正價格低至數百的廉價航空公司。即使台中有廉價航班往來,也需花費相當多時間才可以到達市區。航班價格,仍是加強港台往來的一大障礙。再加上機管局即將徵收第三條跑道的建設費用,每班往台的機票價格亦因此上漲100元,吸引程度再減一截。

假如航空公司可以再花點功夫,推出航機月票或年票,相信也會吸引不少嚮往港台兩邊走、兩邊生活的朋友購買。(Getty Images)

不論在政治層面,抑或是經濟層面,香港和台灣都有加強往來、交流之需要,可是交通問題就成為了一大障礙。每次到台灣,在機場往往都要排隊一個小時才能過關;幸好有了「常客證」,由離開飛機到上巴士只花了半個小時。雖則如此,桃園機場到台北的巴士路程還是長達一小時,只能待機場捷運正式啟業,才有望改善這種情況。

即使交通仍存種種不足,台灣與香港仍是個具吸引力的生活圈。假如航空公司可以再花點功夫,推出航機月票或年票,相信也會吸引不少嚮往港台兩邊走、兩邊生活的朋友購買。提倡「台港三小時生活圈」並不是背叛本土舉動,反而是讓我們可以找到中國大陸或港珠澳混合體(或共同體)以外之可能。無論如何,加強彼此的來往對港對台,都是利多於弊之舉動。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