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做義工.來稿】到斐濟走出自己comfort zone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從來都不易,特別是在香港這個生活物價指數高企的社會,要離開一份安穩的工作和生活,實在需要很大的決心。你,準備好要出走一趟嗎?
Angus
Natalau Village
+4

文:Angus

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我自發前往斐濟那地(Nadi)進行義工服務。斐濟是一個太平洋島嶼國家,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到訪過這裡。由香港這個現代化的社會走進傳統斐濟村落,著實是有很大的文化衝擊,在衣、食、住、行四個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斐濟在地理位置上較接近赤道線,長年炎熱,而且由於位處南半球,我逗留的月份正是最酷熱的夏天,平均氣溫達攝氏30度以上。我的義工服務分為三個部份。在首個月,我住在那地的一個傳統村落中,與當地原居民合作做一些社區的服務,並寄宿在當地一個家庭內。這個家庭,亦成為了我在斐濟的家人。剛到埗的時候,我就發覺自己的衣著和當地人是多麼不同。因我在義工服務簡介時知道自己會前往農村,我唯恐需要攀山涉水,所以特意穿著一身登山裝束配以長褲,長靴等。但到達那地機場時,我看見斐濟人一般都穿著夏威夷花襯衫,短褲和拖鞋,和我的一身奇裝異服相去甚遠,再加上我亞洲人的外貌和黃皮膚,在機場內格外出眾。

我換上斐濟傳統服飾和家人合照

我所居住的農村名為Natalau Village ,是一條傳統斐濟村落。村內有約七十户斐濟家庭,住著數百人,絕大部份以務農為生。村內有村長和發言人,負責管轄整條村的市務。而當外訪者住進村莊時,必須穿著傳統斐濟服拜會村長,而一般會帶同傳統的斐濟酒(Kava)的原材料前往會面。村長答允後會作一簡單祝福,表示接納外訪者。在離開村落時,訪客亦需再次探訪村長道別。村內亦有教堂,村會堂作為恒常村落事務之用,例如紅白二事,節日慶祝等。Natalau Village 的特色是它位於那地著名景點Sleeping Giant 山下,可以欣賞到整片山林的美麗, Sleeping Giant 由於山峰連綿,遠看貌似一巨人躺臥著因而得名。而附近亦有著名的泥漿池和地熱泉,所以不時會看見計程車或旅遊車帶同遊客經過村落。

  住宿

我所住的房屋,是我的Host Dad 約十多年前和自己的兄弟搭建而成的。它的主要材料為水泥,亦有鋼筋在內牆作鞏固,所以十分堅固。但我驚歎的是他們世代相傳的建築技術,在沒有現代化機器的幫助下,也能憑一雙手建成一所房屋。

我所住的房子

  飲食

在農村生活時,主要的糧食為麵包,木薯,馬鈴薯和蔬果等。肉類在當地是比較昂貴的,因此不會每頓飯都會吃肉。星期天比較特別,早上禮拜後的午餐一般是比較豐富的,可能會有烤雞,燉牛肉,果汁等。然而豐盛過後,晚餐就會吃得很清淡,一般是只吃牛油、果醬塗麵包。

在斐濟,其中一樣特別的飲料就是KAVA,中文名為卡瓦胡椒, 是屬於胡椒科的植物,它具藥用成份,根部可用於制成有鎮靜和麻醉功效的飲料。Kava的做法是先把胡椒的根部曬乾,然後研成粉末,把粉末放進布袋中,加入清水,慢慢攪拌。粉末和水會混合成一種像泥水的液體,這就是Kava酒。Kava的味道微苦帶酸,飲用時舌頭和喉嚨會感到輕微麻痺,使人昏昏欲睡,像喝醉酒一樣。和酒精不同的是,它不會使人亢奮或心跳加速,而是相反地使人的身陳代謝減慢,令人放鬆。斐濟人喜歡一邊喝Kava,一邊聊天,直到累了就放鬆地倒頭大睡。每次他們會把一個椰子杯添全滿或半滿的份量,按個人喜好分配給喝酒的人。喝酒前需要先大喊一聲「Bula!」然後把酒一飲而盡。緊記拿起盛有Kava的椰子殼時千萬不要再放在地上,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一邊喝酒,一邊談天說地,伴隨著嘻笑聲和歡呼聲不斷,這就是斐濟人的Kava文化。

Kava酒

除了在社區服務外,我亦到那地一些較貧窮的村落當假日學校(Holiday School)的老師。所謂的假日學校,是義工組織在暑假時為村落的兒童舉辦的,好讓他們在假期時能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在其中一天,我們買了一些簡單的物資和小孩子們嘗試漂染。我嘗試Google一些漂染的技巧,但最終成品亦未如理想,但他們卻很喜歡我為他們胡亂製作的圖案,令我哭笑不得。在最後一個月,我前往一所農村小學進行義教,為小四和小六的同學教授數學,英文和科學科。我為他們辦了一個簡單的科學工作坊,用膠水樽和橡皮筋製作一輛動能車,他們十分享受這個過程。

最後一天在教室的大合照。

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從來都不易,特別是在香港這個生活物價指數高企的社會,要離開一份安穩的工作和生活,實在需要很大的決心。我在這三個月的所見所聞著實有很多,亦慶幸自己能有決心踏出這一步,去嘗試在一個較落後的社會生活,好讓自己在回到香港後更能珍惜身邊的事物,深深的體會到原來簡單的生活也可以很快樂。

你,準備好要出走一趟嗎?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相片由作者提供,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