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遇上大哥:法國搵食一定要有手藝!

撰文:陳珍妮
出版:更新:

巴黎很浪漫,但搵食也很艱難。香港人習慣來買買買,去 Hermès 和 Chanel 掃限量版;去米芝蓮餐廳大啖美食;去 Versailles 和 la Tour Eiffel 打卡,然後……就沒有然後。奢華背後生活是如何呢?渴望移民的新一代,知道這裏的平均薪金後,可能就未必想來了。

我在 Facebook 認識一個香港女孩,建議我去 13 區吃越南菜。Google 帶領我去該區最多星星的越南餐廳 Pho Tai,嘗試他們的特別牛肉粉,邊吃邊簡單錄下片段。老闆「大哥」操流利廣東話,看見我錄片段,就問我是不是替他們做宣傳。我簡單自我介紹後,他竟然很熱情地說:

「我今晚約了幾個香港人吃海鮮,一起來吧!」

大哥是越南華僑,故事非常有趣。1968 年他從越南來到法國從軍,退役後以自己的烹飪手藝開了越南餐廳,生意愈做愈大。在 13 區沒有人不知道 Pho Tai,明星如譚詠麟、呂良偉、劉嘉玲、甄子丹等也慕名而來。他也曾受法國電視節目邀請,上鏡表演烹調中國菜。

「在巴黎搵食一定要有手藝!我當年也是捱出來的。讀書嘛,在這裏任你學歷再高,也不過是打一份工而已。」

目測店面人均消費 20 歐元,客人平均坐半小時就離開,turnover rate 非常高。看他從容不迫的樣子,就知道不愁生意。

大哥的越南餐廳在 13 區無人不曉,明星如甄子丹等也慕名而來。(Pho Tai Facebook)

大哥並不住在巴黎,是在巴黎近郊的 3000 尺的大屋,自家的魚池比店面的樓底更深,我聽後立時傻了眼,果然是中國人,這麼懂得排場——當然,七十年代法國根本就沒有什麼中國人、越南華僑的,遑論亞洲菜館了。他的手藝與勤奮遇上天時地利,造就了今日的富足。

手藝對比學歷賺來的錢,在巴黎可以相差很遠。除了生意外,大哥有時受邀到其他城市教煮亞洲菜,一天的報酬是1,000歐元。然而,大哥的兒子是工程師,工作了 10 年,月薪大約是 3,000 歐元,媳婦在中學教英文,月薪是 1,500 歐元,二人最近還添了小寶寶。

「那大概只是兩萬多、一萬多港元而已,這裏的消費……所以說工字不出頭,這裏的稅頗重,七除八扣下所剩無幾。女兒除外,她從事股票買賣,賺的錢比較多。」

種族歧視與就業有沒有關係?那是一定有的。放眼所見,黑皮膚的種族多從事保安、售貨員、收銀員,也有一些是當警察的。大哥說:

「當警察看來不錯吧?黑人的月薪不超過兩千歐元,升職是輪不到他們的。」

看來膚色仍然是關鍵。

兒子和女兒都與外國人結婚,家中像是聯合國,基本上說法語。

「你看我說廣東話普通話很流利,其實我是法國仔!我完全不懂寫中文字,但我仍然生活得很好,識字不代表一切。」

當晚他豪請我們一行十人(全都是在店內認識的)吃貴價海鮮面不改容,談名車名錶如數家珍,就知道他不是充的。不禁慨嘆:識人好過識字,千古皆然。

當晚大哥豪請我們一行吃海鮮。(作者提供圖片)

在巴黎想致富非常困難,即使只想安安份份打工,也只能勉強生活。跟著名的美國 K 牌護膚品店的售貨員閑談,他從美國來巴黎讀碩士,打工的時薪是 12 歐元,一天工作 8 小時。全職工作一周是 40 小時,折合港幣月薪 $16,000 左右。上學時只能在周末兼職,驟降至港幣 3,000 多元。

我在大學上課時認識一個中國女孩,來巴黎讀時裝買賣的,因為不懂法語,打工機會都沒有,幸好有很可觀的奬學金支撐着。問到她在巴黎的房租價格,一個人的 studio 月租大概是 700 歐元,折合港幣約六千元,不過如果你夠幸運的話,在鐵塔附近的位置是有的,居住環境當然也比香港的劏房好很多,不經常在餐廳吃飯,以單車代步的話,省一點也是能夠生活的。

移民法國很昂貴。投資移民需長期投資一千萬歐元(折合港幣約八千七百多萬)在風險低的業務上,必須佔創立的公司的 30%。工作 visa、上學及婚姻的居留許可的政策收緊了,除非你是科學、藝術或創新科技的天才,法國政府才願意招攬你,類似香港的優才計劃吧!不過,香港教育培養出來的,有多少是這類人才呢?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