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被禁 Google為何甘當出頭鳥?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Google將暫停向華為提供軟硬件和技術服務,而公開使用的開放原始碼程式,如Android系統等則不受影響。
上周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加入所謂的「實體列表」(Entity List),要求所有美國企業在對華為輸出產品之前先得到政府許可,變相是禁止美國企業對華為的出口。Google此舉若然屬實,可算是美國科技界為此先行站邊的「出頭鳥」。
一直親近自由派、又有計劃重返中國市場的Google,何以會如此急速站到特朗普政府一方?

在商言商 無必要與政府對幹

Google在4月29日公布本年首季業績,營利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4億美元為低,更差於外界預期。同時,其廣告收益的增長只有15%,比去年同期的年增長24%低,外界認為是受到消費者直接上亞馬遜(Amazon)搜尋產品的傾向所致。在其業績公布當日,Google股價就下跌了6.6%。

新加坡傳媒指,今日(20日)有大量賣家在網上出售全新或二手華為手機。(網站截圖)

加上目前美國加州(California)的消費者隱私法案將在明年落實,而且華盛頓也正在醞釀推出聯邦性的隱私保障法案,不止會增加Google的司法風險和遵循成本(Compliance Cost)——Google這兩年來在歐盟被罰款三次,每次都數以十億歐元計,就可見其風險成本之高——還有可能打擊Google利用其使用者數據所銷售的針對性廣告收益。

從在商言商的角度看來,Google在此等經營逆風的情況下,實在沒有必要為了與華為合作與華盛頓對着幹。

特朗普的「以政抑商」

除此之外,特朗普治下的華盛頓也不惜借國家力量,去壓制私營企業。例如特朗普就一直針對亞馬遜等公司,多次出言批評後者利用美國郵政的低廉運費圖利——其中原因似乎只是亞馬遜的總裁貝佐斯(Jeff Bezos)同時持有對特朗普多有批評的《華盛頓郵報》。

輿情之爭尚且如此,更遑論中美矛盾這種頭等大事。雖然共和黨普遍傾向較為寬鬆的隱私立法,不過如果Google真的不願配合華府,不排除特朗普會慫恿其共和黨黨友在法律條文中加入針對Google的「魔鬼細節」。

貝佐斯的亞馬遜一直是特朗普的針對對象。(Getty Images)

面對此等威脅,不止是Google此等目前未有依賴中國市場的公司,連在大中國地區收入佔其總額超過13%(本年首季數字)的蘋果公司(Apple)最終也恐怕不能不屈服。

中國是市場 也是對手

從Google的角度看來,中國雖然是一個非常吸引的市場,但同時其企業也是強大的競爭者。

Google在2017年已在中國建立人工智能中心,希望借中國的數據和技術人才,進一步推進Google在多種人工智能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同時,Google也正式開發名為「Dragonfly」專門應用在中國規管環境中的瀏覽器,希望重返中國市場。

不過,有Facebook多年叩門而未果的先例,加上美國無論政壇左右都對中國以人工智能技術監控社會大小事務愈感憂慮,Google也許已沒有抱持過去數年對重返中國市場的樂觀。

Facebook目前已有計劃再加發展網上銷售,料將仿傚微訊的經營模式。(路透社)

同時,諸如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迅速冒起,更開始打進各大國外市場。雖然他們的業務未必與Google有直接衝突,然而中國企業橫向發展的實力極強,難保不會搶奪Google本身的地盤。因此,如今Google大概更是安於鞏固其非中國市場,多於要進入中國市場。

一直少有被特朗普炮轟的Google,此番先行當「出頭鳥」,搶奪先聲,難保在政治上不會被特朗普暗中「加分」。從營商角度而言,此舉又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