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插曲 中美對抗即將失控?

撰文:穆堯
出版:更新:

在美國NBA火箭隊總經理莫利(Daryl Morey)「闖禍」,導致NBA及火箭隊在中國遭遇前所未有的商業危機後,中美艱難地重啟了第十三輪經貿磋商。而且此次磋商效果似乎還不錯,按照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話說「我們已經達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第一階段協議」。

回溯一週前莫利10月4日的挺港言論傳到中國大陸的時候,中國社會上下的民族主義情緒被點燃,NBA幾乎被認定將在中國官方的封殺和「愛國者」的聲討中終結在中國大陸的生命。

事實上,在那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裏,肇端於中美貿易摩擦,兩國關係急速惡化——這幾乎是自1989年以來雙邊關係的谷底。而且,很顯然這種惡化並不單純是官方層面的。美國的保守分子和民主黨人從內心上對對抗中國達成了空前的共識,而且在「重新讓美國偉大」的旗號下團結了美國社會各階層。

莫利事件只是偶然,中美還不到「脱鈎」的時節。(VCG)

彼時,中美兩國很多主流民意,甚至其他國家的旁觀者都認為,一場慘烈的大國博弈將不可避免,中美關係的脱鈎和全面對抗將不可避免。中興、華為等曾向美國科技霸權發起挑戰的中國公司開始遭到美國的制裁,一些長期在美國遊學或者從事科學研究項目的中國人遭到愈來愈大的壓力,甚至直接被驅逐、逮捕,美國政要開始頻繁就中國最為敏感的主權問題如新疆、西藏、台灣、香港等發表「刺耳」的言論,乃至採取立法等行動。

當然,北京也在針鋒相對地做出回應。中國政府拒絕在中美經貿磋商談判中按照美國的劇本推進。雙邊的關税戰不斷升級,到今天雙方都被迫維持對對方進口產品徵稅。同時,仿效美國對中國公司的對待方式,中國政府剛剛宣布基本完成了「不可靠實體清單」,以制裁那些美國公司。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似乎是被控向中國投運違禁品的聯邦快遞。

中美的持續對抗已經遠遠超過關税爭端的範疇,而向經貿、金融甚至文化、人員往來等全方面擴散。於是,中美「脱鈎」似乎在某些人的視線裏成為可能。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慣性?

然而,NBA在中國的活動並沒有完全終止,上海站與深圳站的活動仍在繼續;而民族主義立場鮮明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認為「抵制」應該適度。似乎在莫利事件發酵到今天的高潮地步後,中國輿論場開始出現比較理性的降温,為緩解中美民間緊張情緒預留了空間。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所指「實質性的第一階段的協議」並不如雙方所期待的那樣大踏步的跨越——評論人士認為磋商的結果是很難說雙方有大的讓步,相反比如美國暫停10月15日的對華加税,和中國承諾採購更多美國農產品等,實質上都很有限。但是,即使如此,可以看出來,雙方都從接受了對方的「有限度妥協」,並適應了這樣的未來節奏。

事實上,即便是持最激烈立場者,相信中美會徹底「脱鈎」的也寥寥無幾,「脱鈎」在他們視野只是互相恫嚇的說辭。中美只要不發生熱戰,那麼「脱鈎」的可能性便可以說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