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外交官全球罷工 津貼糾紛背後的實質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10月30日,以色列外交部通過其官方Twitter發佈聲明稱,由於與以色列財政部就津貼問題發生糾紛,以色列外交部從當天開始無限期關閉所有駐外使領館。

根據這份聲明,以色列外交部的罷工,是因為以色列財政部違反今年7月和外交部達成的共識,改變實施了長達幾十年的有關協定。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財政部打算推行一項新的報銷制度,而按照這一制度,外交官和武官必須退還部分已報銷的津貼費用。

據悉,為謀求提高工資、補償配偶隨任的損失等,外交部每隔幾年就舉行罷工。2014年3月,以色列曾關閉外交部總部以及全球使領館,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外交部的首次全面罷工,當時導致以總理出訪和外國官員訪以都被迫取消。

的確,以色列外交部和財政部在薪資津貼的問題上一直存在分歧,但是雙方糾結預算的背後,其實也透露了以色列內閣政治鬥爭慘烈的現狀。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面臨組閣危機,外交部的罷工和這種政治氣氛有關。(Reuters)

實際上,參與此次罷工的不止以色列外交部、還有國防部的部分分支。外交部、國防部和勞工聯合會(Histadrut Labor Federation)共同發佈了罷工的公告。

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在預算問題上早已受到詬病。曾任以財政部長的拉皮德(Yair Lapid)稱,內塔尼亞胡「系統性」地削弱了外交部,不僅縮減預算,削弱了工作人員,並且為了讓他的政治夥伴保持沉默,分散了外交部部門間的職權。

因此一部分工作人員認為,內塔尼亞胡的政策讓以色列外交和國家安全都受到了影響。

2014年,外交部工會代表與財政部達成了一項增加以色列外交官薪酬的協議,但有報道稱,該計劃從未完全實施。隨着以色列經濟增長減速,財政部在今年早已開始計劃繼續縮減預算,但是礙於大選未能在此前公布。

可見,在薪酬協議糾紛的背後,有內塔尼亞胡在外交上集中權力的考量,而政府部門的罷工亦是對這種趨勢的不滿。

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外交方面收緊權力,引發政府內部的糾紛。(AFP)

以色列在過去半年之內,已經舉行了2次大選。然而選舉之後,現在仍然沒有一個政黨能夠成功組建聯合政府。

總理內塔尼亞胡10月21日在宣布放棄跟從傳統延長組閣期14天的權利,將組閣權拱手相讓予「藍與白」(Blue and White)領袖甘茨(Benny Gantz)。但是,由於政黨間的分歧極大,甘茨能夠組閣的可能性比內塔尼亞胡更小。政治鬥爭讓政府內部的糾紛也更加突出。

以色列發生的政府部門罷工,雖因薪酬問題而起,但是和美國政府在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內兩次停擺,以及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為按時脱歐而使議會休會存在相似性。這些事件的背後,都是政府內不同黨派、不同勢力矛盾激化的結果。

組閣困難讓以色列政府內部的鬥爭更為突出。隨着這種矛盾繼續爆發,類似情況恐怕還會發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