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爭端節外生枝 是誰在中越之間煽風點火?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到當地時間11月8日前後,有關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各種話題仍在越南全境的媒體和社交網絡上引發爭議。當越通社等越南官方媒體已在7日激憤於「含有九段線的地圖經過不同方式走進越南」時,來自路透社與英國廣播公司(BBC)越南語頻道的最新消息更令人吃驚。

根據報道顯示,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黎淮忠(一作「黎懷忠」)曾在6日至7日間發表言論,稱越南或對南海問題有「仲裁及訴訟」(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等應對方式。當這種言論又被搬回中文媒體場合,進而以「用詞罕見」等語呈現在外界眼前時,任何對中、越近期動向稍有知覺的觀察人士都會莫名驚詫:是不是報道出了偏差?

必須承認,中國雖然與越南接壤,但中文媒體對越南卻一直陌生,譬如直到此前的39屍命案之前,很少有人會想到閲覽該國媒體並取得信息。此番黎淮忠的「問題」發言也是如此。

資料顯示,黎淮忠是在越南外交部、越南外交學院以及越南律師協會(VLA)和該國「東海」(即南中國海)研究基金會(FESS)聯合組織的「第11屆東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講話的。這次大會是越南方面自2009年以來,每年例行舉辦的一場高標準國際會議。

由於黎淮忠本人也是越南外交部內長期涉及南海及中越邊境事務的相關負責人,這使得他的發言頗能代表越南官方的態度。

從《越南快報》、《世界與越南報》以及越共黨媒《人民報》等該國主流媒體處取得的信息來看,黎氏的發言也顯出了一名技術官僚的應有水平:他指出,越南在南海問題上有一定優勢。

黎懷忠認為,當今世界的主流趨勢是和平與發展,中越亦均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內。由於南海問題注目度較高,且周邊各國均重視區域和平穩定與協作,因此越方仍希望以和平談判等方式解決南海爭端等問題,更不希望讓競爭因素壓倒合作因素。

遺憾的是,這種四平八穩的發言顯然不能吊起外界的胃口。

對西方各國和觀察家來說,自2018年以來,南海周邊各國海上軍演、海上摩擦次數增加,石油爭端、漁業競爭升級的態勢也日趨激烈。

對越南來說,在宣傳等領域堅持抵制中國「九段線」的影響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他也成了一門生意。譬如在河內當局因此抵制中美合拍的動畫片時,越南媒體還藉機抵制帶有南海地圖的中國汽車、遊戲等產品。(路透社)

就在10月下旬,中國「海洋地質八號」在萬安灘的多次長期巡航更令其眼界大開。但他們終究不能從河內的政要口中挖出一些有更多火藥味的細節,當西方世界不用為報道出了偏差而負責時,來自越南外交部的「罕見發言」就出現了。

事實上,越南作為2020年東盟峰會的主席國,他在南海等周邊問題上的態度可能早就已經降調。更不用說河內的很多行動也得到了北京的支持。也就在11月3日前後,前往曼谷參會的越南總理阮春福已經向中國總理李克強談及了河內的最新立場。

阮春福固然建議「雙方應管控好分歧,不讓其影響到兩國關係」,但他更強調「越南高度重視發展越中關係,願以2020年兩國建交70周年為契機,加強高層交往,深化各領域合作」。在李克強也談及「希望雙方牢牢把握雙邊關係發展的大方向」,「雙方要妥善處理海上問題,為擴大交流合作創造有利條件」等語之後,北京與河內之間的良好政治、經濟環境亦由此得以繼續定調。

在2017年秋季後,以阮富仲(左)為首的越共正在逐漸調整治國理政的理念,進而嘗試在越南社會基礎上應用中國思想。到2019年,越南社會環境也因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新華社)

的確,就越南的政治、經濟等局面看去,越南仍是中美貿易戰的避險區域,隨時可能因中美態勢緩和而喪失機遇,其國內民生環境也因此前的偷渡命案飽受外界質疑。但考慮到河內當下似乎已經牢牢建立起了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協定為基礎的與北京的往來,中共與越共的黨際往來也頗有歷史。因此,外界對越南問題的很多不當猜測與發生了偏差的報道也將因此僅僅停留在「煽風」的程度,中越之間的高層環境更不存在「點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