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個月再會莫迪 習近平極力避免中印矛盾升級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11月13日至14日在巴西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會議間隙舉行了會晤。這是習近平10月前往印度同莫迪舉行非正式會晤之後,兩國領導人再次會晤。

習近平說,「2020年即將到來,希望中印關係在新的一年裏取得新的更大發展。我歡迎你明年到中國再次會晤」。莫迪表示,「我期待同你繼續保持密切交往,妥善管控分歧,引領兩國關係取得更多成果,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前不久的東盟峰會上,印度宣布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原定11月13日起在印度德里舉行的第8屆印中商業論壇,因中方與會者沒有得到印度的簽證而宣告推遲;《印度斯坦時報》11月1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近期至少有5個中國代表團因簽證問題無法如期到訪印度——在一連串的中印關係不利消息中,習近平同莫迪的會晤仍然能夠保持如此友好的氛圍,十分難得。

而這並不是中印領導人第一次克服重重困難握手言和。一個多月前的10月11日,莫迪在印度金奈為習近平準備盛大的歡迎禮,會晤沒有受到印度取消印控克什米爾自治權的干擾,也沒有受到同期正在舉行的邊境軍演的影響。

從2018年第一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到2019年第二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中印領導人都迫切希望改變兩國動輒對立的狀況,以真正的大國視野重新面對彼此。

畢竟,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世界經濟秩序正在調整。中國是當今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印度GDP超過了2.597萬億美元,超過法國的2.58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度人信心滿滿,他們的口號是2030年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2035年成為全球第一。 大膽想象一下,未來中美日印歐俄關係會是什麼樣的合縱連橫局面,中國期待什麼樣的中印關係?

可以確定的是多極化世界,任何兩方關係的過分靠近或者疏離都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如果中印兩國的關係出現問題,受到影響的將是世界前五力量之間的重新排列組合。

在對美博弈中,印度可以不是中國的朋友,但絕對不能發展成為中國的敵人。當習近平多次談到「攜手實現中印兩大文明偉大復興」,「中印在維護全球穩定和推動發展方面肩負着越來越重要的責任」,這實際上是從全球大國的視角看待印度的。這是中國對印度大國地位的認可。

對印度而言,在美國多番拉攏印度加入印太戰略的情況下,莫迪一直保持中立。但如果不管控同北京的邊界爭端,就會營造一種聯合美國應對中國的實際戰略效果。

莫迪主導下的印度要做的是有聲有色的大國,這個大國地位的確立靠的是印度的發展,而不是跟隨美國或者是對抗中國。同為新興國家,印度迫切需要的國際權益還未被滿足,這不是因為中國,而是因為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因此,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和國際權力上,中印有着共同的利益。印度將自身定位為全球大國之後,沒有理由為自己樹敵,也沒有必要繼續糾纏同中國的糾紛。中印之間合作的考量已經壓倒了鬥爭的需要。

中印領導人重新調整兩國關係的位置是全球格局發生變化的產物。一言以蔽之,世界變了,中國和印度都變了,所以中印關係必須改變。

這不是因為中印之間的領土問題得到了解決,也不是因為中印在南亞的戰略性競爭不復存在了,更不是中印之間的經濟利益糾紛得到了彌合,這些中印之間的具體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在未來有可能持續發酵。唯一不同的是,中印看待彼此的視角發生了變化,時代變了,所以中印之間的矛盾在中印關係當中的位置和重要性發生了改變。

一邊是此起彼伏的矛盾,一邊是兩國領導人的政治性友好宣示,這就是當今中印關係的現狀。這對政治引領的關係在兩國領導人的戰略規劃下已經開始踏上新的征途。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這一轉變不可避免會遇到重重阻力。

伴隨着國家實力的增強,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民族自尊和自信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時民族主義情緒也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存在。如何引領雙邊關係持續保持理性的發展,對習近平和莫迪都是挑戰。

尤其對莫迪來說,壓力更大。印度國內的對華強硬聲浪更高,無論是退出RCEP還是邊界軍演,抑或是取消中印工商論壇,都是印度單方面的舉動。中國能夠持續對印度報以友好,足以說明中國領導人的戰略定力和遠見。中國正在以極大的耐心避免印度成為第二個麻煩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