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台灣因素淡化 中國與南太平洋合作不應求速

撰文:賀帷 楊語濤
出版:更新:

兩個月前,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先後斷交台灣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新聞,引發中國大陸輿論關注,儘管很多人仍需要上網搜尋基里巴斯和所羅門群島位於何處。
南太平洋尚有四個台灣邦交國,然而在此政治顧慮之餘,該地區早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就已納入北京的外交視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在2014年和2017年到訪斐濟和巴布亞新畿內亞,並宣布將中國和巴新的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中國外交戰略中為何明顯提升南太島國重要性?在敏感的兩岸關係中,台灣的四個南太平洋邦交國還將發揮何等作用?圍繞以上話題,《香港01》採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

01:對中國而言,南太平洋地區在投資和學術等各領域一直相對冷門,隨着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南太島國方才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如何理解南太在中國外交戰略中的定位?

周戎: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應該把澳洲、新西蘭以及14個島國,作為一個整體地區看待。因為這些島國中,除了巴布亞新畿內亞和斐濟之外,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為中小國家,基本上都是微型小國,僅僅南太地區的十四個島國無法構成一個集團。

中國現在對南太平洋島國的外交戰略其實還是大洋洲整體外交的延伸,也並沒有單獨設立南太島國研究中心,即便未來設立,也會把澳洲和新西蘭納入進來。

最開始,中國的南太外交與澳洲和新西蘭外交結合在一起。胡耀邦執政時期也訪問南太平洋島國,到過斐濟和瓦努阿圖。但因為當時沒有發達的社交媒體,或者說主要媒體的輻射能力有限,當時的訪問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也沒有產生任何政治和經濟效應。

中國80年代的南太島國戰略主要是為了防止前蘇聯對南太島國的滲透,那時中國與美國以及澳洲和新西蘭在南太平洋的戰略雖不是完全一致,但也並不衝突。

而現在南太島國在中國的外交戰略地位變得愈發重要,是因為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及中國海外利益擴大,這是看待南太問題的基本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開始只有西北、西和西南三個方向,後來慢慢向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俄羅斯東歐等方向延伸,現在也在往南太平洋方向發展,擴充為構建海上絲綢之路。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中國和美國的博弈範圍過去只有亞太地區,更嚴格地講只有中國周邊,即北海(即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地區,包括朝鮮問題、印度支那問題以及印巴問題在內,基本就可以囊括中美博弈的全部範圍。中美產生矛盾和摩擦也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地區,所以中國彼時在南太平洋島國的外交工作,例如在某國建立領館也並不會對美國產生什麼影響。

重新審視南太問題應該將其分成幾類,一類是獨立較早或者影響力相對較大的國家,如巴布亞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瑙魯等。瑙魯1968年獨立之時,就和台灣建立了所謂的外交關係。中國和斐濟、巴布亞新畿內亞在上世紀70年代建立了外交關係,80年代末與湯加建立了外交關係,接下來就是美國的幾個前殖民地島國紛紛獨立。

9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所羅門群島外長馬內萊在北京舉行會談並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所羅門群島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新華社)

另外一類,像北馬里亞納、帕勞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馬紹爾群島等,稍晚一點,甚至直到本世紀初才取得獨立地位。直到現在,庫克群島和紐埃的地位是屬於獨立還是歸屬(地),還很難判斷。

對南太島國的分析還有幾個維度,首先,這些島國的海洋面積多大、綜合國力縱深如何。巴布亞新畿內亞有40多萬平方公里,整個面積相當於中等國家,即便人口沒有達到1000萬,但影響力依舊很大,有能力在所有南太島國派駐大使,是除了澳洲和新西蘭之外影響力最大的大洋洲國家。除巴布亞新畿內亞之外,較為突出的就是斐濟,斐濟距離夏威夷也比較近。同時,南太平洋島國的核心區域接近西邊的澳洲和新西蘭,很少有接近東邊智利和秘魯的。正因此,研究南太平洋島國要放在與澳洲、新西蘭所在的大洋洲的整體背景上。

為什麼不能將南太平洋當作國家集團?一個簡單的例子,曾任中國駐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臨時代辦的顧思聰提到過,他在任期間,每天升國旗、降國旗也都只有他和妻子兩人。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把南太平洋島國當作一個戰略區域研究,似乎並不合適。更合適的方法是把它當作一個解決全人類共同出現的問題的試點,甚至作為模型研究氣候變化、扶貧、人類發展指數等問題。這些行為和做法也不容易引起大國爭議,因為引起大國爭議的主要是,在島國建立軍事設施、後勤補給等行為,因為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都會導致問題和爭端。

中國與南太島國發展的貿易主要集中在南太的海上資源,如果南太的海上資源變成了中國的專屬經濟區,這時澳洲和美國才會覺得有壓力。所以,應該看到,南太地區在中國外交戰略中地位上升,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綜合國力增加、以及中國國際地位提升背後中國海外利益的擴大。

也就是說,中國最近幾年在南太漸漸有了利益,所以南太對於中國漸漸變得重要起來。中國不久前剛與基里巴斯、所羅門群島建交,在南太的非建交國現在只剩下馬紹爾群島、 帕勞共和國、瑙魯、圖瓦盧,但其實這些(國家)對於中國的直接利益來說都不是很重要。南太島國可以作為一個人文研究實驗,不一定要與有爭議的政治戰略問題聯繫在一起,這樣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畢竟中國的國力現在也到不了能夠影響覆蓋南太地區的地步。美國經常破壞國際規則,可以不受懲罰,但中國不行,中國在南太的發展還是要以和澳洲、新西蘭合作為主,而不是單打獨鬥。

01:在你看來,中國與澳洲、新西蘭在南太開展多邊合作有哪些路徑?

周戎:中國與新西蘭合作要相對容易一些,因為新西蘭對中國沒有天然敵意,中國與新西蘭之間也不存在政治問題。中國和澳洲合作則要難一些,要受到中美關係變化的影響。我現在有一種很明顯的感受,澳洲過去一直親美,但在1992年之後全面轉向亞太,不過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又轉而親美,現在應該是亞太和美國並重。中國與澳洲合作需要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只要澳洲不反華,親美其實也沒有關係。

另外,南太島國之中目前並沒有很成熟的國家,即便巴布亞新畿內亞2018年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但仍然算不上是一個成熟的國家,基礎設施和人員素質還有待提高。這就意味着,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合作還是摸着石頭過河,尚不能大展身手。

01:其實就中國而言,在南太平洋,尤其是島國地區發展軍事活動,並不在戰略考量之中。

周戎:中國現在任何的軍事動作,美國都非常敏感。但總會有一天美國會不再敏感,現在還未到這一步。中國目前與南太平洋島國發展關係,還是在美國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01:當前美、日、印、澳四國在印太概念下,時而批評中國。去年太平洋島國論壇上,中國代表團和瑙魯之間還產生過一些誤會,基里巴斯和所羅門群島與中國建交之後,也引起了澳洲、新西蘭以及美國等國的不滿,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可能在未來反覆出現的政治爭論?

周戎:我認為看待這個問題,要先把美國與澳洲、和新西蘭分開來看,再把澳洲和新西蘭分開來看。新西蘭對美國有很強的獨立性,澳新美條約很長時間都不能成型就是因為新西蘭退出了一體化組織,到現在也不能算完全加入了。所以,現在提中國與澳新的關係應該是中澳關係和中新關係,而不是中澳新。新西蘭的小國特徵比較明顯,而澳洲的大國特徵比較明顯。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為什麼要單獨提中國與新西蘭的關係?因為庫克群島和紐埃島到現在依然是新西蘭的領地,但中國與它們都建立了外交關係,新西蘭並未阻撓。中澳關係的複雜性在於澳洲與美國的特殊關係,而新西蘭則相對美國較為獨立,所以兩者要分開來看。

01:澳洲的立場有一定的典型性,這種思路就是,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

周戎:與澳洲和新西蘭建設好關係,最重要的一點是消除它們對中國的顧慮,需要通過合作來消除。合作可以是通過非官方的第三方實現互利共贏,政府不需要很多出面,給企業留有經營南太平洋合作的空間,最後做到水到渠成。政府之間出面可能會引起澳洲、新西蘭乃至美國的一些不滿。

在考慮如何發展與南太各國關係的時候,可以更多用中國的民營企業、文化團體,然後再推進(戰略關係)。實際上,中國近來與南太幾個國家建交,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中國並沒有通過「撒錢」的手法促使這些國家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因為中國也不急着這樣做。

01:中國在推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南太地區逐漸成為一個重要方向,但是由於南太島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島國之間碎片化分布給絲綢之路建設的互聯互通帶來了哪些挑戰?

周戎:這個問題非常好,「碎片化」的確帶來了很大挑戰,也暴露出當下中國對南太研究的很多問題。現在中國對於南太平洋的研究尚存在很多空白,就連島與島之間的距離也並沒有完全清楚地掌握,每個島國獨立前後的變化、與宗主國的關係等等都是有待系統研究的領域。

舉個例子,庫克群島與新西蘭的關係、西薩摩亞與新西蘭的歷史淵源,包括一些個別的島和島之間的關係,到目前為止我們了解得還很有限,並不是十分清楚。

另外,中國在南太的經營和發展,應該從哪裏着手?最開始映入眼簾的肯定是密克羅尼西亞和馬紹爾群島等等地理位置與中國相對較近的島國,而在往東推進,就已經沒有明確的戰略和規劃了。所以,需要對整個南太島國做一個規劃,發展順序如何、應該如何發展關係、發展關係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思路都需要清楚,現在中國方面並沒有做到。

這也會是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與南太各個國家發展關係)的主要問題,有關「一帶一路」研究肯定要將這個部分包含進去,這個過程其實可以參考中國在周邊東南亞的外交經驗。總而言之,中國對南太需要一個總體策略和戰略,這也是目前為止所缺乏的。

01:一直以來,中國給南太島國提供了很多援助,也有人質疑這些援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的只有象徵性的政治意義,那麼談及未來的南太合作,應該包含哪些思考?

周戎:現在需要將援助變為發展。援助這種事情不能做太多,也沒有什麼意義,援助的最終方向應該是發展。援助一定程度上能在外交層面贏得別人的好感,但這種好感很抽象,而發展則具有更長遠的意義,所以需要想辦法破解這個問題。

從務實層面來看,發展就是當地缺什麼就補什麼。而且不是中國單獨來補,要和澳洲、新西蘭一起合作。項目不用做得很大,微觀層面就行,一點一點積累。

首先國內研究要做的就是分別對這些島國進行長時間的現狀調查,釐清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島國整體與美國、新西蘭、澳洲乃至歐洲國家的關係。舉例來看,斐濟一個特點是國內有相當一部分印度人,這也是研究時要注意的特殊點。總之,仔細了解各個島國,再制定總體戰略。

01:就外交層面而言,中國與南太島國的關係還牽涉到兩岸關係。前不久,基里巴斯和所羅門群島宣布與台灣斷交、與大陸建交,開始讓中國民眾關注到南太地區,目前南太島國中還剩下四個是台灣的邦交國。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國很大可能會再打台灣牌,其中兩岸關係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被囊括進來。你對於中國與尚未建交的南太四國的未來關係發展有何判斷?

周戎:我認為中國與它們的建交進程不會太快。第一,中國現在不希望以主動建交的方式孤立台灣,避免激怒台獨,避免兩岸關係往更極端的方向發展。中國不需要通過增加一兩個邦交國來打擊台獨。第二,這些國家主動要求與中國建交,中國不會拒絕。因為建交一定是以中國的條件而非以對方的條件,中國不會以援助為條件換取對方建交。

台灣剩下的15個邦交國中,1000萬人口以上的只有危地馬拉,國土面積十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只有巴拉圭。其實,70年來,這些國家沒有與中國這個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國家建交,它們並不好受。

不過,會有這樣一種情況,將來美國會公開在南太島國或者拉美島國,參與台灣在「邦交國」舉辦的國慶活動以及各種外交活動。另外,台灣其實並不在乎政治象徵意義的外交關係,即便台灣與美國和歐盟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是都在當地派遣了利益代表處,對台灣來說,失去「邦交國」很難說打擊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