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RCEP前景依舊未明 中印交涉中的日本元素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印度11月宣布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之後,各方還在努力讓其重回談判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RCEP首席談判代表牧原秀樹在11月29日表示,日本將不考慮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RCEP。
作為推動亞洲區域一體化的關鍵過程,RCEP由東盟發起,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負面衝擊、中美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帶來愈來愈多負面影響的形勢下,區域經濟一體化似乎應當得到更多重視。
那麼印度退出談判、日本態度微妙,RCEP的前景會迎來哪些變化?中美摩擦常態化之下,中國如何看待RCEP的意義?
圍繞以上問題,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杜曉軍受訪時表示,印度退出談判主要是擔憂國內弱勢產業受到衝擊,而日本則在亞太地區有更多的考慮。

01:RCEP被視為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鍵,隨着印度11月份宣布退出談判之後,外界開始擔憂,是否會對推進過程造成阻礙,很顯然印度的擔憂在於加入之後,會衝擊國內脆弱的民族工業。如何看待印度的顧慮和擔憂?

杜曉軍:到目前為止這是印度的主流觀點,我也就此請教過印度專家。他們提到印度退出談判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擔心加入之後,印度的弱勢產業受到衝擊。第二,影響印度的勞務輸出,從而重創服務業,眾所周知,印度的服務業在印度經濟中佔據的比重很大。因為國內有較大的擔憂,莫迪也必須考慮是否會對其票倉造成影響。

01:部分觀察人士認為,印度主要的擔憂來源於中國,害怕中國商品大肆湧入印度,導致與中國的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

杜曉軍:對,有這樣的擔憂,但不止針對中國。由於中國是RCEP中最大的市場,印度對中國的擔憂有一定道理,但RCEP有十多個國家,一旦加入之後都要採用同樣的遊戲規則,日本、澳洲以及新西蘭的影響都要考慮進去,而中國是其中最大的因素。

從國際關係角度來看,加入某一個組織,意味着多了一層牽制,無論是對於自身還是他人。這層邏輯也可能成為某個國家加入一個組織的部分原因,RCEP本質是一個經濟組織,國家加入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本國經濟和貿易的繁榮發展。印度選擇退出談判,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是考慮的一個方面,但印度更多是基於自身進行了全面的利益計算,最終做出決定,未來可能還是會選擇加入,現在還無法得出結論。

01:對於印度宣布退出,外界的反應更多的是遺憾。當擁抱全球化成為大趨勢時,印度似乎拒絕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杜曉軍:在思考國際關係的時候有這樣一種思維定式,隨着全球化不斷發展,各種多邊組織層出不窮,歐盟、東盟、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RCEP等等,以至於很多人會認為,加入國際組織是一種進步和潮流,不加入國家利益就會受損。英國脱歐在很多人看來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媒體也是朝着這個方向報道,認為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從這個邏輯出發,其實低估了民意的力量和表達。

所以,對於印度退出RCEP談判不應急於下結論,這只是基於當下的國家利益考量,未來或許有可能會重新選擇加入。是否加入一個多邊組織,也是國家內部各種派系、產業力量博弈的結果。

不過,從國際關係發展的角度來看,地區化、自由化和無邊界化一定會是一種趨勢。國家間降低關税和貿易壁壘,增加人員往來和金融貿易的活躍度都會是大趨勢。

莫迪退出RCEP談判是為了保護國內脆弱的工業。(Reuters)

01:長期來看,隨着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印度拒絕加入RCEP,未來很可能會被排除在地區貿易機制之外。

杜曉軍:對,這一點是肯定的。不加群會削弱印度在該地區的國際聲譽,但印度可能並沒有考慮或在意這一點,印度當前最為關注的是加入與否對當前國家利益的影響,領導人會考慮民意對自身政治前途的影響。

01:日本在此前的東盟峰會上力推RCEP,但在印度宣布退出談判之後,態度也發生了轉變,重新表態稱不會考慮沒有印度的RCEP,你怎麼看日本態度的變化?

杜曉軍:我個人也認為日本的表態非常奇怪。不過應該看到,日本在亞太地區主要有兩張牌,一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已經於2018年生效,且在美國退出之後,日本已經是主要領導者。當前國際貿易組織中,CPTPP的貿易自由化程度最高,准入規則也非常嚴格。

日本當初用CPTPP和RCEP做兩手準備,現在CPTPP作為第一張牌已經打出,作為第二張牌的RCEP,日本其實可以先緩緩看。並非說日本不看重RCEP,只能說在已有CPTPP在前的情況下,RCEP對於日本而言,可以不那麼急迫,這是背景之一。

第二,在進行RCEP談判的同時,日本與印度也進行了2+2談判,日本是印度的第二個2+2談判的國家,第一個是美國,已經達成協議。這就與地區大國博弈有關,站在日本的角度思考整體戰略,日本可能認為需要與印度在安全、貿易等各個領域進行協同,日本會思考貿易之外更深遠的日印關係,這可能也是日本做出此番表態的另一個出發點。

總的來說,一是因為已有CPTPP,二是基於對日印關係的戰略性考慮。

如果CPTPP還沒有落地,我相信日本不會這麼說。此外,美日印澳四國聯盟,似乎正在形成一個所謂的亞洲版北約,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已經存在了68年,澳洲對於日本而言是除美國之外,軍事同盟關係、合作關係最密切的國家,所以日本接下來就會瞄準印度,希望在各個領域與印度進行協同。

另外,如果印度退出,RCEP在日本看來意義也會減弱。印度有着非常大的市場,從純經濟角度來看,日本也很看重有印度加入的RCEP。

01:日本希望從全方位戰略領域與印度進行協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背後似乎也藴含了制衡中國的思路。

杜曉軍:對,印度目前沒有表現出想要制衡中國的強烈願望,印度也是一個不結盟國家,儘管美國已經對其呼喊多次,印度依舊不太情願加入同盟。但日本不同,日本已經在制衡的道路上走了很遠,

2017年開始,中日關係轉暖,但我認為這只是日本的靈活手段,本質上日本尋求制衡中國才是長遠的戰略考量。國際關係中有制衡和接觸兩個區分,日本在中日關係上即便選擇接觸,也是在制衡的大框架之下。

日本偶爾會選擇接觸,比如兩次派高官參加「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這是務實性的操作手法。但從兩國關係的本質來看,中日的結構性矛盾沒有發生改變。首先,由於日美同盟的存在,日本的軍費增長越來越多,這是對中國比較負面的影響。在南海問題上,日本多次提出要基於國際法解決爭端,並向菲律賓、越南提供二手巡邏艇,支持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等等手法都在挑釁中國。

本質上,日本也並不認同中國崛起。 2000年以來,中國在亞太地區超越了日本的地位,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現實上,日本政府都無法接受中國日益崛起的事實。

但印度不一樣,印度在全球的經濟地位無法與日本相比,與中國的所謂困境陷阱還並不清晰。所以,日本的很多戰略性考量都會針對中國,這一點毫無疑問,只不過日本會在不同時候採取不同的做法。安倍政府就更多傾向於以務實性的視角看點中印關係,而他的前任領導人在任時,中日關係就處理得不好,期間還發生了購島事件等爭端。安倍執政以來,並沒有參拜靖國神社來刺激中國,同時還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表現出了興趣。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符合日本的利益,這些都是日本經過權衡做出的選擇。但在安全領域,與美國加強同盟關係、與澳洲加強合作,日本也沒有落下任何一個步驟。

01: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可以與印度取得務實的進展,針對印度對RCEP談判中不滿意的條款,如關税、市場準日壁壘等問題進行談判。在你看來,就RCEP談判,中國與印度還有哪些可以協調的餘地?

杜曉軍:儘管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輸出大國,存在競爭,但還是有很多合作的空間。印度是一個熱帶國家,中國大部分處在温帶地區,在農業領域如水果貿易雙方是互補的。此外,人員往來也是一個大的方面,現在有很多印度人在中國工作,我就有一個印度同事。

從人員交流的角度來看,中印雙方也有互補,印度與西方的接觸頻率比中國高,很多人學於西方,教育水準很高,中國也歡迎這些人來中國工作,未來中國去印度工作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勞務輸出上,中印也並不一定完全矛盾。

總體而言,中印畢竟都是發展中國家,有一些相似的產業結構,雙方存在競爭。但是在農業領域、人員往來,高層知識和教育領域,雙方有很大合作空間。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通過印度洋往非洲發展,印度是路線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將來中國也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印度洋,所以對印度的關注和合作也會越來越多。中印首腦的兩次非正式會談也在這個背景下發生,即便因為邊境事件中印關係到了非常緊張的地步,兩國關係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轉圜,這也說明中印合作的空間很大。

01:當前,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外界看到的是不斷受到阻礙的全球化進程,中美兩個大經濟體的摩擦很可能把世界拖向分化的境地。如此,對於中國而言區域經濟一體化也顯得至關重要,你如何評價RCEP對於中國的整體意義,以及當前RCEP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杜曉軍:首先,意義肯定很重大。中國在亞太地區參與的多邊組織,目前而言最為成型的只有東盟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正在推進中。RCEP是一個多邊機制,強調區域經濟一體化。從歷史經驗來看,區域經濟一體化一般是先由雙邊機制或者三邊機制慢慢擴散而來,比如歐盟最初就是由煤鋼共同體發展而來。RCEP最開始就由16個國家開啟談判,的確會有些困難。

但時代也不一樣了,當年國家之間互相依賴程度並不高,現在16個國家同時開啟談判也可以理解,但談判過程中必定也會遇到矛盾,這次印度宣布退出談判,其實在意料之中。

RCEP對中國進一步推進區域合作和地區繁榮有標杆作用,是中國推動區域一體化的一個旗幟。所以,應該對可能出現的分歧做好心理準備,涉及十多個國家的多邊談判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印度宣布退出談判,日本也跟隨表態,其他國家還是可以繼續推進。TPP在美國退出之後,日本接過旗幟。未來如果印度、日本完全退出,RCEP的意義可能會打折扣,但不會完全前進的節奏不會完全中斷。

RCEP也並不侷限於16個國家,歐盟的成員國一直在增加,英國則要退出,這些都是一個區域組織經歷的正常過程。印度退出,可能更加凸顯中國的作用,當然中國肯定更歡迎印度加入,如論如何,中國推動RCEP向前發展的決心不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