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考驗全球 各國備好答卷了嗎?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從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遠不止是一個中國問題,上週,新冠肺炎的病例在全球出現了激增,截至周日(3月1日)凌晨,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出現了確診病例,累計超過8.5萬人感染,死亡個案接近3,000。其中,中港台以外的確診病例累計到達6,009例,86人死亡。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從上週二(2月25日)起,海外新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中國內地同期的數字,鑑於多國的病毒檢測還未大範圍展開,這個差距還可能繼續拉大。目前來看,意大利、韓國、日本、伊朗疫情尤為嚴重,多國已經對上述國家實施入境限制、縮減或停飛航班。然而,疫情已經有進一步蔓延之勢。

病毒眼中沒有國界

意大利的疫情震動整個歐洲。奧地利、克羅地亞、羅馬尼亞、格魯吉亞、丹麥、挪威、瑞士、希臘、英國北愛爾蘭、荷蘭、西班牙、立陶宛、白俄羅斯以及非洲的阿爾及利亞等此後都公布了首宗確診病例,患者幾乎都有意大利北部的旅遊史。德國、法國、瑞典的確診病例數也有加速上升的趨勢。

在中東,伊朗周邊的巴林、伊拉克、阿富汗等均發現疫情,有確診病例的國家升至十國。其中,部份國家的新增病例以倍數迅速攀升,引起外界擔憂。在東南亞和南亞,雖然只有九國出現確診病例,但鑑於一些國家仍然缺少檢測能力,疫情的真實情況還難以判斷。

上週三(2月26日),美國加州發現首例疑似社區感染的病例;至上週六,華盛頓州更出現首個死亡個案。另外,南美洲的巴西、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尼日利亞、大洋洲的新西蘭也都在上週出現了首例確診病例。即便是聲稱沒有病例的朝鮮,也接受了來自俄羅斯贈送的1,500個試劑盒,可見官方的擔憂。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上週四(2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具有導致大流行的潛力,疫情防控正處於「決定性」時刻,他警告受疫情影響的國家若不迅速採取行動,形勢恐將「失控」。

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傳染性極強的病毒疫情率先於中國武漢這種人口千萬級的超大型城市爆發,勢必會傳染各國,這是隻可管控,不可避免的。病毒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輕敵。雖然「全球大流行」還沒有真正到來,但世界各國政府及人民都不應小覷。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各國的防疫措施之中,低估風險、防禦不夠、防疫方法不科學、民眾重視程度不足、謠言和迷信掩蓋實情等問題造成了爆發的後果,值得所有國家的警惕。

韓國:疫情和邪教分不開

韓國政府上週日(2月23日)將新冠肺炎預警上調至「嚴重」這一最高級別,很大程度是因為大邱市和慶尚北道疫情的集中爆發。截至上週六,韓國確診人數達到了3,150人,是中國之外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最多的國家。這造成美軍封鎖了在韓國的軍事基地,韓國軍隊停止一切野外訓練,國會大樓暫時關閉,所有學校推遲開學,政府對大邱和慶尚北道進行「最大程度封鎖」。因患者眾多,醫療系統已經不堪重負,出現床位緊缺和物資不足。大邱當地官員中有一秘書確診,甚至引起了「總統文在寅應不應該被隔離」的討論。

韓國疫情的傳播和新天地教會有相當大的關係,圖為大邱市的一處火車站,士兵們在噴灑消毒劑。(AP)

追根溯源,韓國疫情的快速增長是由大邱當地的「新天地」教會引起。最初疫情擴散的原因,是該教會之中出現韓國「第31號」病例後,在確診前曾至少兩次拒絕轉院,不願接受新冠病毒的檢測,卻又四次參加教會禮拜活動,最終成為「超級傳播者」。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教會的信徒常常隱瞞身份,政府在疫情之前也對其人數和規模無從掌握,且在政府要求禁止大型聚集活動之後,新天地教會仍然在首爾集會抗議,並稱「主在為大家祈禱,不僅不會得病,反而之前得的病也都痊癒」。

一方面,外界震驚於這個早被基督教監理會認定為「異端」的教會,在韓國仍然有上千個集會點,21.5萬教徒中甚至包括隱瞞身份的政府官員。另一方面,如此多的教徒寧願相信排斥科學的教義,也不願配合醫療檢測,也令人詫異。這不僅說明韓國政府明顯的管理漏洞,也說明了韓國宗教生活的民間基礎,甚至是一部份人的「迷信」心理。

意大利:出乎意料的爆發

同樣在上週日,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Lombardy)的疫情陡然增加,截至上週六,意大利累計有888宗病例。科多尼奧(Codogno)一夜間獲名「歐洲的武漢」。當天,政府封鎖北部11個城鎮,違規出城可遭到重罰,且政府已經剛開始建造「帳篷醫院」。

封城之後,美國《紐約時報》採訪封鎖地區的居民,很多人都表示驚訝,一位女士稱「政府應該早一點讓人們知道這個病毒有多危險」。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也對病例的爆發式增長表示「驚訝」,且承認此前採取的措施效果不佳。應該說,意大利對於新冠肺炎不是沒有警惕,在1月底意大利就採取往來中國航班停飛、機場檢查,以及醫療準備的措施。不過,從疫情發生到意大利的局部爆發,一些迹象似乎說明意大利有所「輕敵」。

意大利北部成為疫情重點區域,圖為醫護人員在北部皮亞琴察醫院急診室。(AP)

2月9日,意大利衛生部門開會討論疫情,根據其官方信息,會議內容決定加強針對新冠病毒對醫生、護士和保健專業人員的專門培訓。此前的1月底,衛生部門明確表示,國家健康服務具有足以應付任何可能情況的專業精神、技能和經驗。這是否說明此前一些地區或者一些醫療領域的準備不足?或是培訓並沒提前完善?

威尼斯狂歡節在2月16日開始,倫巴第大區的大都會米蘭在2月18日如期舉辦時裝週,結果狂歡節在最後幾天被緊急叫停,時裝週最後一天決定閉門舉行。當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因為寥寥幾個病例而取消所有活動,不過這是否反映出羅馬對最先發現的病例採取隔離措施之後,北方地區存在一定的僥倖心理?從當地居民的驚訝之中,是否說明在社區層面,人們此前警惕性還不夠,或是當地政府沒能有效提升居民的防疫意識?

這些問題值得其他地區思考,特別是仍然處在安全感之中的歐洲城市。由於新冠肺炎的傳播性和治療方式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未知,且疫情的發展沒人能夠保證,及早地制定防控策略、安撫民眾以及保證醫療資源的充足,是至關重要的。

伊朗:值得擔憂的政壇感染

截至上週六,伊朗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為388人,死亡人數為34人,死亡率約8.8%,冠絕全球,是中國以外死者最多的國家。伊朗官方在2月19日才首度公布疫情,指有2名確診病人,同日宣布死亡。一星期後,疫情以倍數級蔓延,且伊朗高層從衛生部副部長哈里奇(Iraj Harirchi)到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佐爾諾(Mojataba Zolnour)和其中一位副總統埃卜特卡(Masoumeh Ebtekar)確認感染,伊朗的神職人員、曾擔任伊朗駐梵蒂岡大使的科斯羅沙希(Hadi Khosroshahi)上週四確診之後病逝。這種絕無僅有的疫情發展可謂驚心動魄。

伊朗疫情尤為令人擔憂,政壇感染體現出防控的疏漏。(AP)

同時,外界也對伊朗官方的感染和死亡數字是否真確有很大質疑。首先,因為伊朗國會選舉在2月21日舉行,外界懷疑伊朗保守派因恐疫情影響投票率而未有實事求是地應對疫情。德黑蘭改革派議員薩德基(Mahmoud Sadeghi)在大選當日就批評政府隱瞞疫情,選後更呼籲政府應該開誠佈公。另一位代表聖城庫姆(Qom)的強硬派議員法拉漢尼(Ahmad Amirabadi Farahani)表示,早在2月13日,庫姆已有至少50人因疫情而死。加上伊朗官方首次公布疫情時「兩人確診、兩人死亡」的奇怪數據,可見伊朗甚有隱瞞實際疫情的嫌疑,直至患者死亡後才不得不公布。

比這更可怕的,可能是伊朗官方始終為了維穩而保持「政治掛帥」的態度,導致防控措施不明確。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上週三仍表示絕不會隔離城市,並將疫情比作美國製裁一般「恐懼大於實際」的威脅。哈里奇確診且被隔離的前一天,在記者會上已經發熱、不斷擦汗,衛生部門的其他官員們幾乎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可見疫情並未受到重視。面對多位高層感染,官方仍然表現得輕鬆平常,極力為此降調,是相當危險的信號。

伊朗長期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醫療水平本就受限;若防控措施無效,對國內乃至區域內的民眾都是很大的風險。中東政局不穩居多,黎巴嫩與伊拉克反政府示威未息,伊朗疫情失控的後果不堪設想。

日本:充滿矛盾心理的防控

日本作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辦國,對疫情防控可能是最具矛盾心理的國家。雖然排除「鑽石公主號」郵輪之後,日本近期只有北海道地區的疫情顯著擴散,但是全國兩百多例確診病例是否能反映真實情況也應打上問號。同時,日本防疫手段上的猶豫不決以及措施的低效,更讓外界不得不擔憂其潛在危險。在此前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期間,不僅出現專業醫療人員被指「不要插手」的情況,以厚生勞動省副大臣橋本岳為首的一批官員又未經檢測、隔離就返回單位繼續上班。而在社區中,日本的新冠肺炎診斷也值得商榷。

日本的確診病例仍在增加,但是潛在感染人數可能更多。(AP)

日本建立「社區醫生-地區保健機構-指定醫院」的層級檢查匯報治療模式,疑似患者需要按流程先去社區醫生接受診斷,並在社區醫生根據海外旅行史、臨床症狀等因素做出判斷,決定是否推薦其前往保健機構接受病毒檢查,即使確診也並沒有明確的隔離政策。醫院治療「以重症患者為主,輕症及無症狀患者需等到『有症狀』時再來就診」的策略,更存在擴大傳播的可能。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上週五(2月28日)才稱意識到新冠肺炎可能造成巨大經濟破壞,如有必要將採取措施。在宣布學校停課之後,安倍又在壓力之下讓各地學校「靈活判斷」,在禁止聚集性活動上也似有朝令夕改的狀況。與此同時,他堅稱東京奧運將按原訂計劃舉行。這不僅是日本官場的「無事主義」作祟,也是因為日本從官方到民間都有維護日本形象的強烈傾向,但恰恰是這種態度可能造成最佳防控時期被錯過。

新加坡:難得的科學示範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一度被稱為「重災區」,特別是2月中旬病例迅速增長,一度成為中國之外疫情病例第二多的國家。然而,新加坡自2月20日以來新增確診病例明顯減少,治癒病例多於新增病例,截至上週六,累計確診的98個病例中,已經有72例治癒出院,死亡病例為零。

新加坡在2月初也曾出現搶購現象,但是由於政府未有封城舉措而較其他國家較為温和。(Getty)

新加坡在疫情發生後也曾出現民眾恐慌搶購物資的情況,但是隨着防控措施的實施,社會秩序回穩。新加坡並沒有對城市或區域進行封閉管制、政府明確表示不建議健康的民眾佩戴口罩,也沒有建議民眾居家避免外出。但是新加坡保證醫療系統正常運作的策略,充分利用了新加坡國土小、醫療資源密集的優勢,用較快的反應速度、精確的流行病學追蹤以及詳盡透明的信息披露,用比較小的成本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擴散。

其實,從新加坡的防控經驗不難看出,只有儘量做到實事求是地直面疫情,才可能實施最有效的防控方法。遵循科學在現代社會本應是一條公理,但是深受權力糾葛的政府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難題已出 各國皆有弱點

新冠肺炎的疫情始於中國,雖然近期內地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是中央政府乃至各地方政府的種種鐵腕防疫手段,也遭到不少批評,例如封城、封路、居家隔離等政策,被指摘影響人們正常活動的自由,其中一些過度執法的狀況尤為不妥,更對社會經濟的復甦有潛在不良影響。

但是,當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外界同樣看到了不夠嚴謹、盲目樂觀的政府舉措帶來的影響。這場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疫情,不僅暴露了中國國內的諸多問題,也成為了全球幾乎所有政府和社會的「大考」。而從上文的一些細節可知,很多國家都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暴露了治理的弱點。

借用世衞組織總幹事的倡導,「每個國家都必須為所有情況做好準備,應對它第一個病例、第一組集群病例、社區傳播的第一個證據以及應對持續的社區傳播。」這份考卷對任何國家都不能區別對待,現在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自信獲得成功,但是各國都會有一個歷史給出的成績,希望最終的答卷上,能找到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