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示威】藉機打法律與秩序牌 特朗普止暴制亂只為選舉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東時間周一(6月1日)下午6時43分,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呼籲各州州長要動員足夠的國民警衛隊「雄霸街頭」(dominate the streets),警告如果各州不從,他就會「動用美國軍隊,迅速幫他們把問題解決」。話音未落,白宮外警方馬上向在場和平示威者發射催淚彈、橡膠子彈、閃光彈等驅趕,在人群慌忙四散之下,噪音傳到白宮裏面也能聽見。

華盛頓特區周一的宵禁時間從下午7時才正式開始。當局「提前出招」卻正好讓各大電視台的新聞直播一邊畫面播放特朗普的強硬講話,另一邊畫面則播放着防暴警察勇武驅散示威者的場面,實在是過於巧合,不少觀察者也質疑這是特朗普早有預謀的公關技巧。

路人皆見的公關表演

此等猜測很快獲得特朗普本人證實。講話過後15分鐘左右,在附近示威者都被清掃一空後,特朗普在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第一女兒」伊萬卡(Ivanka Trump)、女婿兼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陪同下步出白宮,到與白宮一街之隔的聖約翰美國聖公會教堂(St John’s Episcopal Church)參訪。白宮Twitter帳號也識趣地即時發放特朗普離開白宮的霍士新聞台(Fox News)片段。

特朗普在一群幕僚與保安人員擁護下走出白宮。(美聯社)

聖約翰美國聖公會教堂,一直被視為「總統教堂」,自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James Madison)以來,每一位美國總統都會到教堂參拜。特朗普本人2017年在宣誓就職之前,也曾根據大半個世紀的傳統,先到此教堂望彌撒,其後也曾數次到訪。而在此前一天的晚上,教堂的地下室曾被縱火,造成小規模破壞。

奇怪的是,特朗普到訪教堂,卻是過門不入,也沒有得到任何教堂人員的招呼,只是在門外拿着聖經拍了一些可能有用於保守派選民的公關照片。

華盛頓聖公會教區的主教巴德(Mariann Edgar Budde)事後直言她對特朗普此舉感到「非常憤怒」,她指出:「我是華盛頓聖公會教區的主教,卻沒有得到(白宮)禮貌的提前來電,而且他們只為了將我們的教堂當作拍戲工具,而用催淚彈清空場地。他所說所做的一切只為點燃暴力。」

特朗普與一眾官員在聖約翰美國聖公會教堂上列隊留影。(美聯社)

出兵制亂威脅的虛實

此時,因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方粗暴執法殺害案件而引爆的全國性示威,已因極右、極左、白人至上主義者、反法西斯團體,甚至是趁亂圖利機會主義者的介入而演變成暴動與搶掠,現已蔓延至最少140個城市,更包括一些鄉郊地區,至少造成5人死亡。

這些疫情下的動亂場面,卻也正好配合特朗普和共和黨的「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形象。經過相對低調的周末,特朗普周一終於決定了要強勢止暴制亂,希望以展現平亂的決心來爭得更多保守派,以及對示威暴亂反感的中間派、長者、婦女等界別支持。

特朗普這次出兵威脅,內容空洞,人們只見其強硬姿態,卻不看到他姿態背後的實質支持何在。

首先,美國內戰後1878年通過的《治安官動員法》(Posse Comitatus Act)已禁止美軍在美國境內執法。於是,特朗普要出兵制亂,就要引用1807年的《起義法》(Insurrection Act)去出動軍隊。在1992年的洛杉磯暴動,以至1968年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後引發的騷動中,此法也曾被動用。

問題在於,《起義法》理論上或須在州議會或州長要求之下才可運用。而特朗普的說法卻是,當州政府拒絕強硬止亂,他就會出手。這很明顯會造成法律上的爭議。

不過,從選舉考量來看,亂是否能止、特朗普是否真能出兵,其實也並非問題重心。最重要的是,特朗普能為自己構作「法律與秩序的總統」形象,而將各州的民主黨州長打成「容忍暴亂」的左派政客。

為何要煽風點火?

特朗普雖然聲稱「正當我們在講話之間,我已正派出千萬計帶有重裝備的武裝軍人、軍隊成員和執法人員去制止搶掠、隨意破壞、襲擊和對財產的肆意毀壞」,事實上他卻是先將止亂的責任交到各州之手(此與其應對新冠疫情之法同出一轍)——若各州止亂有成,他個人就將跑到媒體上領功;若各州止亂不力,他自己即使改變不了大局,也不必負責。

更讓人惻目的是,特朗普自示威爆發以來,不斷煽風點火,以「開始搶掠就會開槍」(When there is looting, there is shooting)等語、白宮示威者或面對「惡犬」等傳統帶有執法當局針對黑人意味的表述,去警告示威中的暴亂者。此次要脅出兵之後,現已實施數十年未見嚴厲宵禁令的紐約市和洛杉磯更迎來進一步的縱火與搶掠。

特朗普走過拉斐特廣場(Lafayette Square),經過充滿塗鴉的牆壁。(美聯社)

如果我們從陰謀論的角度去考慮此事,特朗普的煽風點火更有可能是「養賊自重」的計算,暴力騷亂破壞愈嚴重,民眾對「法律與秩序」的要求就愈高,自稱為「我是你們的法律與秩序總統」的特朗普也許會認為他能從中得益。

其實,這一場反對種族歧視的全美示威遲遲未息本身也甚為怪異。

示威不止 唯一責任或在特朗普?

其怪異之處在於,全美各派,無論立場為何,在所有爭議性問題上幾乎也毫無異議:全國一致同意必須為佛洛伊德的死伸張正義;沒有人反對美國警方執法有針對黑人的問題;所有人都認同美國種族問題根深蒂固有待解決;絕大部份人也同意大部份和平示威者的聲音應該被聽見,而他們也有其示威權利;大多數人也認同無差別的暴力與搶掠事件不能接受——在其周一的演說中,特朗普也說自己是「和平示威者的朋友」,認為「所有美國人都因為佛洛伊德的慘死而痛心疾首」。

可是,示威卻持續不斷,自佛洛伊德在5月25日遇害後從未止息,更不斷擴散。

更嚴重的是,各州政府似乎已盡了力去回應示威者的訴求:用膝頭重壓佛洛伊德脖子的警察已被控告三級謀殺,其餘三名在場警員也被解僱,隨時同遭控告;各州各市警方紛紛出面批評事件。

同時,示威當中發生了不少警方疑似使用過度武力的問題,也得到一些州份的迅速回應。例如肯塔基州(Kentucky)最大城市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有市民遭警方槍殺,涉事警員卻未有開啟隨身鏡頭,事件導致該市市長馬上炒掉警察首長以息民憤。

雖然示威中引發的警方執法不公的爭議逐漸成為示威的新議題,可是各州政府其實也在盡力回應民眾訴求,希望在示威漸息後,搭示威便車進行騷動的人們也會消散。

唯一不斷挑起與示威者爭端的,大概只有一些共和黨政客,以及特朗普本人。如果特朗普一周之前從沒有發布種族爭議言論,並作出諸如由聯邦政府成立機構去檢討並修正各地警隊執法操作等象徵性動作,再加上幾句對種族問題的感性言詞,今天示威之火也許不會燒得如此猛烈。

從這個角度看來,如今示威不止,特朗普責無旁貸。

孤注一擲的「法律與秩序」牌

根據莫寧諮詢公司(Morning Consult)在5月31日至6月1日所進行的民調,在已登記選民之中,特朗普只得39%支持,大幅落後拜登的51%。同一個民調也曾在5月2日至3日進行,當時特朗普的支持度為41%,而拜登的支持度則有45%,兩者相距離統計誤差不遠。在5月25日後進行的所有民調,絕大部份都顯示出同一趨勢。

拜登周一到一所黑人教堂與民眾交流,聽取他們的心聲。(美聯社)

由此可見,至少在示威爆發初期,民眾對特朗普的表現甚為不滿,導致幾乎每日都躲在家中避疫的拜登能愈加拋離特朗普。

如今特朗普決意放棄當「和事老」團結全國的角色,轉求「法律與秩序」的強硬對抗,對其連任選戰而言,也只能算是孤注一擲的賭博。

跟1968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遜(Richard Nixon)所打的「法律與秩序」牌不同,特朗普此刻已是總統,「法律與秩序」維持不了當然是他的責任,炒作民主黨人軟弱容許全國動亂,有可能會更讓選民關注到他本人的無能,最終弄巧成拙。

更悲慘的是,事已至止,特朗普已失去當和事老的資格。如果此法不行,特朗普選情將嚴重受挫,而人們也看不見示威人群的怒火可以如何止息。

連月新冠疫情尚未解,數十年未見的全國示威騷亂湧至。禍不單行的特朗普,可能會就此將白宮的鑰匙交到「什麼也沒有做」的「睡眼拜登」(Sleepy Joe)手中。

系列文章:

【美國示威】特朗普迅速定性暴徒 美國警察「軍事化」已久

【美國示威】美國警察執法致死率何以居高不下?

【美國示威】不要對美國冷嘲熱諷

國民警衛隊、憲兵、州警:美國各大執法部門的分別

【美國示威】多重危機壓身 特朗普以受害者自居

【美國示威】特朗普口中的Antifa:美國如何定性國內恐怖組織?

【美國示威】藉機打法律與秩序牌 特朗普止暴制亂只為選舉

【美國示威】不止是種族矛盾 更是99%對1%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