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暴力對峙印軍人死身亡 前線陡然升温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到6月16日,一則由印度陸軍確認的消息震驚了中印兩國。

印方稱,在6月15日晚,中印兩軍在此前對壘的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地區發生「暴力對峙」(a violent face-off)。中印雙方未發一槍,用「木棒與石塊」,造成了人員傷亡。其中印軍有一名上校和兩名士兵被打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在6月16日發聲,稱中方已向印方嚴正交涉,並敦促印方嚴格限制其前線部隊越境或採取任何可能使邊境局勢複雜化的單方面行動。目前亦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解放軍或有「人員損失」。

環顧近期中印外交接觸,北京與新德里之間本有密切接觸。首先,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6月8日已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就雙方部隊邊境對峙問題進行溝通;其次,印度駐北京大使唐勇勝(Vikram Misri)亦在北京參加了解決中印部隊邊境對峙問題的討論;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還計劃在22日展開視頻會議,討論對峙問題。

本次風波造成的邊境局部升温就顯得極為突兀。

【地圖・加勒萬河谷】解放軍將據點設置在1962年控制線的加勒萬河谷河口地區,並在河谷內設置據點和集結點,從而便於監控印方沿什約克河谷的調動,打通進入河谷的渠道 ↓↓↓↓↓

不過,根據《今日印度》等媒體披露,印方在6月15日的行動中出動了「一個步兵營」的兵力,在印軍建制中,營級兵力的指揮官是上校銜軍官,其兵力員額在千人上下,約為普通邊境巡邏兵力的八至十倍,印方這一偷襲可算有備而來。

由於中印兩軍在6月12日前後已於加勒萬河谷對峙前沿「分段撤離」,印度陸軍參謀長亦確認前沿局勢在6月上旬「已獲控制」。印方此次的目的就很明顯:印軍試圖在解放軍於加勒萬河谷前沿兵力減少時,一舉奪取前沿工事,改變控制線現狀,但從嗣後印方與中方繼續聯絡、對話的局面來看,此次行動恐未獲成功:在擊倒其指揮官後,解放軍前沿駐守兵力或已將其擊退。

事實上,新德里一側已經在6月後不斷於中印西段邊境遭遇驚嚇。中國「中央電視台」在6月6日披露了一則大規模軍事調動的信息。在報道中,解放軍空降兵軍的一支旅級作戰部隊的全部人員、裝備在5月僅用數小時就從湖北駐地投送到了「西北高原」。它不僅顯示解放軍的投送能力較之2017年洞朗危機時有了較大提升。也展示了中方正在逐漸具備改變中印西段邊境現狀的能力。

解放軍投送兵力的能力正在飛速超過印軍在西部邊境部署的效率。雖然印軍在拉達克地區佈置了第14集團軍兩個師下轄六個旅的兵力,但印軍的機動展開極不方便。自印度獨立並奪取拉達克地區以來,印軍工程兵在近50年間,在高山冰川地帶很難有更多發揮。

多年來,印軍只打通了兩條由斯利那加方向前往列城的公路,它們不能全年通行,且需要沿什約克河(Shyok River)谷地繞行。儘管印軍在斗拉特別里奧地(Daulat Beg Oldie,簡稱DBO)軍事基地附近修建了機場,可起降C-130J等大型運輸機,一次投送100名士兵、兩到三輛輕型裝甲車輛,但這並不能改變印軍在局部地區投入不足的劣勢。

的確,解放軍跨過什約克河,發動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極低。印度軍方也稱「這種場合似乎可算牽強」。但印方也發現,解放軍和當地邊民正一同行動,從西藏阿里地方出發,在中印西段邊境地區對印方形成局部圍困的態勢,一俟印軍無法維持,中方就能以「切薩拉沒」的態勢展開反蠶食並將其驅逐。

解放軍在中印西段邊境遭遇的對手是曾在1999年卡吉爾衝突中打退巴基斯坦滲透突襲的印度精鋭部隊。圖為印軍在卡吉爾衝突取勝後,向媒體展示戰利品。(美聯社)

面對這種局面,新德里可能一直都想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改變現狀」。發生在5月上旬的班公湖對峙與暴力事件就變成了某種預演。

此前,印度前國安委員會顧問卡納德(Bharat Karnad)曾在5月18日和28日先後發表文章,此公鼓吹對華強硬,強調印方要在中印邊界「拒止中方蠶食」、「襲擊中方設施」,他還先於印度軍方和該國主流媒體披露了班公湖北岸對峙後印軍「一名上校」和「一名少校」帶領的「小巡邏隊」遭重創的局面。

在卡納德繼續批評莫迪(Naredra Modi)當局在國防領域的投入「不足以實現印度的自衛」,認為莫迪政府和印度軍方的緘默助長了「中國的侵略行為」時,印度軍方甚至也有在局部地區,激於鷹派熱忱,發動短促突擊的可能。

但遺憾的是,新德里終究需要面對現實。雖然中印對峙六週之後,前方勢頭漸弱。可印方也要直面中方建立永備工事,在山脊線設置據點,沿邊界佈置重型火力以及佈置快反部隊等行動的現實。在印度主流媒體開始有聲音認定「中國現時握有改變領土現狀的武力」時,印軍在加勒萬河谷偷襲的遭遇可能也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