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首次集會虛席處處 特朗普重啟選戰凶兆重重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回顧周一(6月15日),特朗普宣稱周六(20日)在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塔爾薩(Tulsa)舉行的「疫後」首場大型選舉集會將有「破記錄的群眾」參加,又信心飽滿地指出「我們從未有過空座,而且在奧克拉荷馬州,我們一定不會有」。集會前數天,美國媒體也開始報道提前到場守候特朗普的民眾故事。不過,到了周六特朗普進場一刻,大家才發現可容納1.9萬人的室內會場,幾乎有一半是空席。

這一場塔爾薩集會,原理上該是特朗普超過三個月坐守白宮,被疫情、經濟、示威三面圍困後重新出發的象徵。

特朗普確須一個「重新出發」

特朗普重新出發的需要在民調中清晰可見。根據民調網站FiveThirtyEight的綜合民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全國支持度上已領先特朗普8.9個百分點,比3月2日(即特朗普此前一次舉辦大型選舉集會之日)時的4.1個百分點大大拉開了距離。

不滿特朗普處理疫情的美國民眾比例為54.7%,遠高於表示滿意的41.8%;對美國經濟表示非常擔憂的民眾比例則為51.1%,遠高於3月13日特朗普因疫情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時的34.2%。

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6月4日至10日進行的民調,有六成受訪者認為特朗普對「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示威傳遞了錯誤訊息。

集會後,特朗普當晚就飛回白宮,下機時向在場記者揮手。(美聯社)

如今離11月3日的總統選舉不足五個月,民調表現如此,不少人也猜測特朗普將會出招扭轉劣勢。到了6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將在紀念黑奴解放的「六月節」(6月19日)在1921年白人種族屠殺非裔現場塔爾薩舉行大型集會,大家都以為特朗普會藉這個象徵意義深重的日子和地點,配合全美人人關注種族議題的時刻,去為其連任選戰重振旗鼓。

始終如一的政治手段

然而,特朗普隨後聲稱他原先不知道何謂「六月節」,故為避免「撞期」而將集會延後一天。而且,他在Twitter上也從來沒有停止攻擊街頭示威者為「反法西斯」(ANTIFA)和「激進左翼」(Radical Left),全無伸出友誼之手的跡象。集會前一天,他更暗示將以強硬手段對付塔爾薩抗議特朗普的示威者。

到了集會當日,參與者驟眼看來,也是「白色」一片。隨後,特朗普競選團隊更將會場「虛席處處」歸咎示威者「企圖恐嚇總統的支持者」。不過,多位身在現場的記者都表示沒有看到有特朗普支持者被阻止入場的事件。

特朗普與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圖)原本已準備好對不能進入會場的溢出人潮發表演說。當預計中的人潮沒有出現,演說便遭取消。(美聯社)

特朗普在集會中發表了長達兩小時的講話,其重點與以往無異,充滿了黨籍區別的意識形態衝突和爭議言論:「你們是戰士,我們有些很壞的人在外面」、「你們知道(病毒測試)是把雙刃劍……所以我跟我的人說,『拜託減慢測試』」;「我可以把(新冠肺炎)叫作『功夫流感』(Kung Flu,以英語功夫一詞與流感一詞配搭凸顯新冠肺炎的中國來源)」;「如果民主黨得到權力,暴徒就會掌權,沒有人會感到安全」;「(民主黨人拆除前奴隸主的雕像)是拆除我們的傳統……是褻瀆聖物」。

集會之後,外界對於特朗普「重新出發」的期許或預期已全盤落空。

「疫後」集會的疫情威脅

對於民望明顯落後的特朗普——連共和黨的「喉舌」也在周四(18日)公布民調指特朗普落後拜登12個百分點——塔爾薩集會的目的是要證明支持者的熱情,比支持者佔全國民眾的比例更為重要。畢竟,熱情很可能會轉化成選票,以高投票率補救支持度的不足。

然而,塔爾薩會場上層一排接一排的藍色空座,卻似乎顯示出特朗普的支持者其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的熱情。同時,這一片藍(民主黨的代表顏色)也使這次的空席狀況顯得更為突兀。

更嚴重的是,特朗普競選團隊中有6人在集會之前確診新冠肺炎,而特朗普的支持者似乎也聽從了特朗普「戴口罩是要表達對他不滿」的說法,因此多數在場人群也沒有戴上口罩。配合奧克拉荷馬州疫情正在處於上升曲線,如果這場集會變成了一個新冠肺炎超級傳播場所,特朗普可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過,由於集會門票列明參與者感染新冠肺炎,主辦方將不負法律責任的免責條款,特朗普的競選團隊至少不必為此冒上財務風險。)

無論如何,這場「將疫情拋諸腦後」的大集會,進一步凸顯了特朗普連任選戰之危。而且,正所謂「禍不單行」,對特朗普不利的發展,可算是一浪接一浪而至。

負面徵兆接踵而至

首先,白宮前國家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大爆特朗普自私無能秘史的新書將於6月23日發售,司法部周五(19日)申請出版禁令的要求也被法院駁回。

其次,根據特朗普競選團隊周六公布的數字,其競選募款在5月共籌得7,400萬美元,低於拜登同期的8,100萬。

拜登謹守疫下居家隔離措施的「沉默」攻勢,似乎愈來愈有成效。(美聯社)

同時,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試圖解僱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伯曼(Geoffrey Berman)的事件也繼續發酵,風頭一度壓過特朗普的塔爾薩集會。

伯曼任內多次主理與特朗普有關的案件,包括其前私人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其現任私人律師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捲入未成年少女淫亂醜聞後在獄中離奇死亡的富豪兼特朗普友人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以及博爾頓在其新書中指特朗普願意派「我的人」救助的土耳其人民銀行(Halkbank)。司法部突然將他踢走,本來已將惹來爭議。

巴爾周五宣布伯曼即將離職;伯曼隨後卻宣稱他看新聞才知道自己即將離職,表示自己沒有辭職,也沒有辭職的意願,而只會在總統提名繼任人通過參議院任命時才會離任;到了巴爾在周六回應指特朗普已同意將伯曼即時解僱,伯曼才決定離去;不過,特朗普本人卻稱自己與事件「無關」。

故事迂迴曲折至此,可預見這又將是籠罩特朗普選戰重啟的另一宗醜聞。

特朗普上任以來從沒有停止過舉行大型支持者集會,其形式與講話內容同質性也非常高。(美聯社)

海明威式的破產?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曾言,一個人破產分成兩個階段,先是「逐漸而來的」,再來是「突如其來的」。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他堅持不跟從過去總統試圖團結全國的政治路線,只靠黨爭的分裂性政治鞏固自身既有支持。很多人認為這行不通,可是特朗普的聲望一直沒有大挫,而中期選舉喪失眾議院後,共和黨仍能穩操參議院大權——特朗普的獨特政治手段,似乎不能說是行不通。

然而,到了今天,各種負面徵兆接踵而至。我們要問:特朗普的破產,是否已到了「突如其來的」的階段,只是我們在早前「逐漸而來的」階段時,沒有看見這個逐漸而來的破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