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三艘航母齊聚亞太 台海誰負擔最多的風險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5月、6月以來,中美軍機飛越台灣空域的次數都在增加。而於此同時,從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休整過來的美國航母群也在重新進行部署,齊聚亞太。中美在台海和南海的軍事博弈驟然升温。

受困於疫情的美國航母群整裝部署

根據台灣媒體的報道和官方後來的確認,6月22日,美軍一架編號AE1D8A的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後左轉飛往南海。之後,中國轟-6和殲-10戰機短暫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這是自6月9日以來,解放軍飛機第8次進入台灣附近空域,也是自今年以來中國軍機第15次進入台灣附近空域。中國軍機飛越台海空域,多次都是為了應對美國軍機飛越台灣空域。

另外,根據美國保守媒體霍士新聞(Fox news)6月22日的報道,美軍太平洋艦隊向台灣海峽和南海水域派出了龐大的航母力量,以強化對中國軍事力量的震懾。此舉包含三艘之前被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的航母群,即列根號航母(USS Ronald Reagan)、尼米茲號航母(USS Nimitz)和羅斯福號航母(USS Theodore Roosevelt)。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後,三艘航母都進行了相關訓練和演練,艦員也已返回,現已開始部署。

其中,尼米茲號航母結束隔離後被部署到太平洋地區。列根號航母母港時日本橫須賀港,是美軍部署在印太地區的主力航母。3月層有船員感染新冠肺炎,經過一段時期的休整後,該航母5月開始在硫磺島附近海域開展艦載機上艦訓練,之前計劃是在6月上旬結束訓練,之後重新開始部署。

今年4月,「羅斯福」號航母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美國暫時在西太平洋沒有投入戰備的航母。圖為「羅斯福」航母2018年的資料照片。(美國海軍官網)

感染疫情最嚴重的羅斯福號航母之前一直停靠在關島進行隔離。該航母大約有1,100多人感染病毒,1名艦員死亡。目前尚不確定該航母上已經沒有新冠肺炎病毒。從目前來看,該航母投入部署早於之前7月的預期。

美國媒體將三艘航母經歷疫情後重新進入部署視為「美軍的強大」,稱這種軍事存在的集中展現是三年來首次,主要就是為了震懾中國國。當然,這也符合特朗普政府在《國防授權法案》及相關對華戰略中的對華軍事戰略的表述。

而美軍機艦頻繁親近台灣,本質上也是加大對華軍事博弈,而居中的台灣則是中美軍事博弈的一個濃縮點。美軍一舉一動一直伴隨美國在政治上對台灣的支持。

上半年美國對台政治支持達新高

台灣總統蔡英文贏得連任兩個月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簽署《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該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台雙邊經貿關係。

蔡英文着迷彩盔視察台軍火炮射擊。(台灣總統府提供)

台灣總統蔡英文連任就職之際,特朗普政府對台灣的支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甚至在5月18日提前為蔡英文表達祝賀,並在兩天後宣布以1.8億美元的價格向台灣出售18枚MK-48重型魚雷。

台灣也在主動利用「美中博弈」的烈口,為自己謀利益。比如,台灣似乎有意藉助美國參與一些地區事務。5月19日,台灣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蔡明彥與美國國務院北韓事務副特別代表黃之瀚(Alex Wong)舉行電話會議,討論了朝鮮半島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台灣也有意配合美國打疫情防控的輿論戰。蔡英文甚至推出了「台灣可以幫助世界」的口號。美國衛生部長也借疫情防控力挺台灣。

博弈升級 台灣是最大受害者

過去,美國對中國大陸和台灣採取了軍事和外交上的平衡態度。對於中國大陸,美國堅持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威懾北京勿對台灣動武,與此同時強化同中國的軍事聯繫,避免兩國在台海出現誤判和擦槍走火。對台灣,美國一方面施壓其不要採取任何導致北京動用武力的單方面行動,另一方面則通過出售過期的、非攻擊性武器給台灣,穩住台灣對美國的依賴。

但隨着中美博弈的全面升級,美國這種平衡態度有多調整,不但對台軍事支援不斷加大,而且還多了一些政治姿態上的聲援。但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美國愈發重視台灣並非台灣本身利益的重要性在增加,而是台灣在美國同中國博弈過程中的「棋子」定位得到進一步凸顯。

比如,美國行政部門和國會的對台助力效果究竟有多大,尚值得商榷。對美國執政者而言,最大的利益不是台灣的利益,而是美國的外交利益。對於特朗普3月簽署的台灣法案,和最初2018年參眾兩院的版本相比,刪除了對於「傷害」台灣的國家,美國將採取何種反制舉措的大量論述。

2020年3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簽署冠狀病毒經濟刺激救濟方案前發表講話。無論國安會和國會如何支持台灣,特朗普始終以一種交易的姿態看待台灣。(AP)

也就是說,在同中國的戰略博弈中,美國不可能因為台灣損害自己同其他國家的既有利益。而且,特朗普簽署這一「台灣法案」的視角更多是針對中國,而非關注台灣利益。因為當時中美正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加大輿論戰,特朗普也很願意借台灣、香港和貿易等議題對華施壓。

或許在台灣問題上,正如前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爆料,特朗普非常不喜歡台灣,甚至用「筆尖」和「辦公桌」比喻台灣和大陸之間的關係。

另外,美國軍方多次強調,美軍機、艦艇進入台海就是為了捍衛台灣,其實也是為了配合國內的政治聲浪。當前的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其實也是被特朗普政治任命、為特朗普政府鷹派利益服務的。觀察最近美國軍方有關美軍飛機飛越台灣空域的表態,他們都會提到,軍事上加大對華威懾是美國兩黨的共識。

但是,這也僅僅侷限於威懾,如果發生擦槍走火,引發地區衝突,台灣可能首當其衝,成為火藥桶。即便6月份也有共和黨參議員霍利 (Josh Hawley)提出「台灣防衛方案」(TDA),明確美軍協防颱灣義務,但到了真正發生台海軍事衝突的時候,美國執政者首要考量的還是美國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