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二號人物」訪台灣 中美幕後角力的小插曲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捷克的「二號政治人物」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Miloš Vystrčil)率領近90人的龐大訪問團於8月30日上午抵達台灣,開始對台灣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根據台灣媒體中央社的報道,維斯特奇爾將出席一系列政經、文化和商業交流,包括在台灣立法會發表演講和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

這也是捷克自1989年轉型為民主國家以來,向台灣派出的最高層級的代表團。台灣政府將其視為對歐外交上的重大突破。

分析台捷此次外交互動的背景,可見這是台灣在疫情當下通過輿論公關積極爭取的結果,也是捷克內部反共力量的一次政治高峰時刻,更是在中美角力之下,美國於幕後推動的又一個小插曲。這種訪問本身並不會撼動地緣政治現狀,但無疑吸引國際輿論的關注。

從台灣角度看,這是其外交上的突破。從接待規格、行程的安排,到訪問主題的設置,都能看出蔡英文政府對捷克政客到訪極為重視。藉助疫情防控輿論公關,台灣外交工作加速伸向歐洲。

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訪台佩戴的口罩上印有中華民國及捷克國旗。(陳卓邦/多維新聞)

2019年,時任捷克參議院議長柯佳洛(Jaroslav Kubera)曾計劃2020年初訪問台灣,但他今年1月突發心臟病猝死,隨後其遺屬更公開指責捷克總統府與中國駐捷克大使館恐嚇威逼其取消訪台。台灣方面也藉「疫情公關」積極爭取,確認維斯特奇爾繼任參議院議長後的訪問計劃。

從捷克代表團角度來看,這是他們藉機展現和中國意識形態差異的一個絕佳時機,率團的維斯特奇爾也是一位有野心抱負的政客。在全球外交因為疫情而陷入部分癱瘓的背景下,他無視國內執政當局和中國的反對,高調訪問台灣,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姿態。這是任何一個政客都願意享受的高光時刻。

捷克總統澤曼(Milos Zema)是維斯特奇爾的最大反對者,他明確反對維斯特奇爾此次台灣之行,認為此舉是在系統性地破壞國家利益。分析認為,維斯特奇爾訪問台灣,除了是民選政客對「民主自由」的堅持,也反映出參議院議長和總統之間的權力鬥爭。

這也是捷克內部反共勢力推動的結果。譬如,此次隨團人員亦包括布拉格市長賀吉普(Zdenek Hrib)。賀吉普2018年1月擔任布拉格市長後便反對「一中政策」,並且解除了布拉格與北京之間的友好城市關係,改為與台北締結友好。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月31日所說的「捷克反華勢力」庶幾包括賀吉普在內。

最後,這和美國在幕後的推動是分不開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Pompeo)曾於8月中旬訪問捷克,並受維斯特奇爾之邀請,在捷參議院發表演講,批評中國阻礙捷克與台灣交流。蓬佩奧所說的「阻礙」是指中國通過外交部、駐捷克大使館所表達的外交關切和抗議。中國認為美國及捷克的部分政客違背「一國政策」,並對此予以批評。蓬佩奧、維斯特奇爾、賀吉普等人和台灣政府則將中國該表態形容為「阻礙」和「中國威脅」。

2020年8月31日,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就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台表示,部分捷克政客的舉止是國際背信行為。(Reuters)

維斯特奇爾自己說,此次台灣之行是要凸顯「自由、民主和人權價值」。這和8月份美國衛生部長阿扎(Alex Azar)訪問台灣的邏輯基本一致。從意識形態角度看,這符合蓬佩奧及其國務院發起的對華「意識形態戰爭」。而且,維斯特奇爾訪台期間,也計劃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美國駐台外交機構)主辦的供應鏈合作論壇,討論全球供應鏈方面的合作,以及智能物聯網和綠色經濟等話題。

由此可以看出,捷克議長訪問台灣也離不開中美博弈這一大背景。有聲音說,中國反制的空間小,原因是捷克與中國在政治和經貿層面的合作有限。但同理,捷克和台灣探索經貿合作的空間就更小。維斯特奇爾此行為捷克「振興經濟」的訴求令人難以恭維。

從另一個和中國關係出現過齟齬的國家就能看出中歐關係的現實。這個國家就是挪威。

挪威曾經在人權和西藏等議題上侵犯中國紅線,導致兩國關係跌至冰點。過去5年間,挪威主動修復了兩國關係,回歸了和中國開展經貿合作的軌道。中國外長王毅8月27日訪問挪威,也是時隔15年來中國外長到訪挪威。所以,歐洲國家即便因制度、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其國內的選舉政治因素,而與中國爆發間歇性分歧,但始終不會放棄與中國的合作。

這對於捷克尤為如此。作為一個不積極參與和主導國際事務、不關心氣候變化等跨國議題、在聯合國沒有主要議程的國家,意識形態差異不會成為阻礙中捷關係發展的障礙。因此當下因維斯特奇爾訪台而爆發的中捷矛盾,並不代表捷克對華對台立場,在為維斯特奇爾、賀吉普等政治人士帶來名譽及政治收益,為捷克帶來潛在的政治經貿損失後,中捷關係依舊會回歸親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