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領土主權 印度一再與中國爆發衝突的現實原因

撰文:于小龍
出版:更新:

8月29日至8月31日,中印兩國軍隊在邊境的班公湖一帶發生對峙。這是繼6月15日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衝突之後,印度又一次以「先發制人,在班公湖南岸採取措施加強了印度的陣地」的方式「挫敗中國單方面改變地面事實的意圖」。為什麼印度近來一再針對中印邊境的一些陳年舊賬,周而復始地「先發制人」?

其背後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印度經濟的困境。與其說是中印邊境衝突,不如說印度政府是在藉此來轉移印度國內的矛盾,為爭取美國援助,拿中國的忍讓和印度士兵的生命當作籌碼。

據印度國家統計局(NSO)8月31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印度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大幅下滑23.9%。其中,建築業部門首當其衝,總增加值按年暴跌50.3%;貿易、酒店及其他服務業按年下滑47.0%;製造業按年下滑39.3%;採礦業按年收縮23.3%。印度媒體《今日印度》報道指出,這是印度自1996年開始發佈季度經濟數據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遠差於大多經濟學家的悲觀預期。

印度在中印邊境爆發衝突,無益於印度經濟走出困境。(AP)

這種窘狀自然是因為疫情影響,但疫情本質上也是暴露了印度經濟的虛弱。截至8月31日,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經超過7.8萬例,高於所有國家,總確診病例超過360萬例。印度媒體《今日印度》和國際信用評級機構ICRA紛紛表示,這可能會導致印度經濟的延遲重啟,印度正在面臨一場40多年來首次的全年經濟萎縮,預計印度全年GDP將收縮9.5%。

要知道,一如眾多發展中國家的軌跡,印度近年來的GDP一直存在虛高的成分。2015年2月印度政府為了美化提高其GDP的數字,曾兩次修改GDP的測算方法。除了將牛糞納入GDP這種特殊的做法外,印度更是將原先按生產成本計算的GDP,改為以市場價格計算。印度當年GDP增速從4.7%一躍上升到6.9%,總體量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也被認為多少與此相關。

真金有需烈火煉。印度引以為傲的經濟增幅正受到疫情的試煉。不僅中小企業陷入危機,印度大企業也難以為繼。據印度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的2020財年,印度政府的公共債務(包括中央和各邦)已經達147萬億盧比(2.01萬億美元),佔2020財年GDP的72.1%。4月印度接受的FDI資金按年下降62%。印度市場已經失去對外資的吸引力。5月的印度居民消費調查顯示,消費者消費信心指數已經從3月的85.6大幅下行至63.7,跌至歷史最低點。全球經濟衰退下,印度過多依賴外來資本和國內財閥的經濟模式,正陷入嚴峻危機。

因為中印在邊境發生衝突,印度多地抵制「中國製造」。人們焚燒中國品牌的家電和商品。(AP)

過去數年,印度一方面未能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東南亞市場的開拓,持續拒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乃至與歐美經濟形成密切捆綁。如果沒有疫情爆發,沒有歐美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的衰退,印度的經濟騰飛還可延續。但是,歷史沒有假設。

企業缺錢、政府缺錢、軍隊缺錢,民眾失業正在困擾印度政府。因此,愈是缺錢印度就愈是需要不斷「挑釁」中國,以換取美國政府的援助。而愈是「挑釁」中國,就愈將喪失中國的市場和投資,進而自絕於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東南亞區域體。

6月15日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的地區衝突之後,中國在印度的企業和投資廣泛受損,歐美企業在印度加速擴張,印度財閥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印度的經濟卻加速下滑。

另一方面,中國在加緊「一帶一路」和「10+5」(東盟10國,外加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自由貿易區等一系列經濟「外循環」的建設,逐步建立起一個產值超過23萬億美元的國際區域經濟體系。不僅是東盟,就連緊臨印度的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等等國家也將逐步加入其中。

政治唯有從民生和經濟考量出發才可以行得長遠。印度當下一再釀就邊境緊張氣氛以應對政經難題的方式,遲早需要改變。